律師提高職業素養的經驗交流發言

律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中國大律師張思之曾用詩—般的語言描繪優秀的律師形象:“哲人的智慧,詩人的激情,法學家的素養,政治家的立場”。俗話說得好,“不願做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對律師而言,不爭取做一名優秀律師,也算不上是一名好律師。跨入新世紀後,乘著成功加入wto的東風,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得到不斷的完善和發展,這對律師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律師,必須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符合時代要求的優秀律師。

通過自己在執業經歷中的所感所想,我覺得律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主要應注意一下幾個問題:

一、維護自尊,保持獨立

這是律師提高職業素養的關鍵,律師既以“師”冠之,就應有“師”德,在對法律的信仰、在尊重法律、遵守規則方面,要成為典範,自己首先要在言行上體現出法律至上的理念,時時處處遵守法律、遵守規則,要能夠為其他公民樹立法律至上的榜樣。這樣,才能有可能贏得包括法官、檢察官在內的廣泛的尊重。而要贏得社會廣泛的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要有職業獨立的意識,保持職業獨立性。保持職業的獨立性,就是要求在執業中要作到既要律師獨立於當事人,又要獨立於法官、檢察官、仲裁員。獨立於當事人,這就是說律師不應該成為當事人的附庸,應該與當事人保持一定的職業距離,不要輕信他們陳述的每一件事情,不能盲目地聽從當事人的意見,不要把他們的意見不加思索地直接變成自己的意見;獨立於法官、檢察官、仲裁員,就是說律師不得為了有利於自己所參與的訴訟而與法官、檢察官或仲裁員進行私人接觸與交涉,更不能用請客、送禮、報銷費用或者提供某種便利的方式對法官、檢察官或仲裁員施加影響。律師不得利用任何方式宣傳或者暗示他與法官、檢察官或仲裁員之間的關係。律師勝訴靠的是對事實和證據的充分掌握以及對法律條文的嫻熟運用,而不是靠各種非正常關係。如果不這樣要求,律師就會喪失客觀分析問題和理性處理問題的能力。近年來律師界發生的很多不正常卻非常普遍的現象,比如,與法官、檢察官拉關係;與當事人搞得一團火熱,稱兄道弟,錢財不分;在執業中把當事人的意圖奉為指令,不加區分地想盡一切辦法滿足當事人的要求,尤其是在刑事訴訟業務中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及其家屬交往過密。律師在上述行為過程中,也許可以一時博得當事人的歡心,但是,他們內心裡卻不把律師放在“師”的位置上去發自內心的尊重,所以,經常可以聽到當事人介紹律師時說“某某是我花錢雇的,”就像花錢雇一個搬運工,讓你怎么搬,就怎么搬,讓你搬到哪,你就得搬到哪,搬運工不能有獨立的意圖,而律師不是搬運工。律師雖然是委託人花錢聘請的,但是,律師在道德和精神上是獨立的,律師對事實和法律適用的判斷是獨立的。其實,律師是雇來的,還是請來的這種說法上的不同,也許並不影響律師與委託人的法律關係,但是,不同說法本身表明的是人們對律師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認識。同樣,法官也會認為,只是靠拉關係辦案的律師是沒有真才實學的,他們同樣也是從心裡鄙視的。因此,維護自尊,保持獨立是一名優秀律師應首先具備的職業素養。

二、誠信執業

誠信是律師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誠信既是律師拓展服務領域的基礎,又是律師提高服務質量的根本,還是律師完善形象的前提,也是律師提升素質的關鍵。律師工作的本質和律師服務的特點,決定了律師必須以誠信作為安身立命之本和拓展業務之源。律師誠實守信,就是承諾對那些能辦得到的事,不遺餘力地去爭取當事人要求的合理合法的結果。誠信既是宣傳律師的廣告和一筆非常可觀的財富,也是律師的良心和優質服務鑄成的律師的靈魂。誠信的品格是一個律師得以在激烈的同業競爭中立足的關鍵。律師是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專業人士,律師服務的特殊性表現為接受當事人的委託,憑藉著自身的才能和知識,更憑藉自己的良知和信用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律師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標誌了這個國家的品格。律師的誠信不僅事關律師業的興衰存亡,還直接關係到全社會的誠信水準。律師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範圍和程度,是一個國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檢驗一個國家社會民主程度的晴雨表。所以,誠信應該是對律師服務的基本內在要求,應貫穿於律師工作的全過程。律師只有始終保持高標準的職業操守和對客戶負責的專業責任心,不為一時的商業利益而喪失一貫的職業要求,才能獲得當事人長期的信任。可以說,律師和律師職業與誠實守信之間具有一種同生共存的關係。因此,誠信執業應該是提高律師職業素養的基礎。每一名律師都應該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將誠實守信作為自己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