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會上的講話

(三)非公企業自身建設明顯加強。一是強化基礎,黨員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各非公企業黨組織能夠堅持標準,嚴格程式,嚴把發展黨員質量關,全面推行發展黨員全程公示制和票決制,把發展黨員的重點放在企業經營、科技骨幹和重點、關鍵崗位的一線優秀工人中,XX年以來全縣非公企業共發展黨員40名。在加強黨員教育管理上,堅持按照有利於生產經營的原則,以“業餘、小型、務實”為主,採取開短會、個別談心、知識競賽、參觀學習等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使黨的活動為企業主所理解、所接受,為黨員所歡迎。各企業黨組織圍繞企業生產經營,把黨的活動與生產經營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廣泛設定活動載體,在黨員中積極開展“雙培雙創”“雙掛雙爭”等活動,引導黨員立足崗位講奉獻,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衝鋒在前,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黨建工作專項經費按企業年度職工工資總額的0.5-1%提取,由黨組織掌握使用,保證了黨組織活動的正常開展。二是把握關鍵,黨務幹部素質不斷提升。縣委把抓好非公企業黨務幹部隊伍建設做為做好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關鍵,積極選派人員參加省、市組織部門和企業管理部門組織的培訓。同時,定期在全縣舉辦民營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和黨建工作指導員培訓班,XX年7月的全縣黨務幹部培訓班上共有20名非公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參加了培訓,培訓班上向廣大黨務幹部講授了《黨章》、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知識和現代遠程教育等知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凝聚人心,職工隊伍更加穩固。近年來,全縣廣大非公企業在廣大職工中大力弘揚企業文化,多方位、多渠道地開展職工政治思想教育,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職工文化活動,提高黨員職工的思想覺悟,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通過櫥窗、畫廊、板報、廣播等多種形式對職工進行法律法規和思想品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宣傳和教育。有條件的非公企業建立了電腦室、棋牌室、桌球室、圖書閱覽室和職工文化活動中心,並在“五四”、“七一”、“國慶”、“元旦”等節日舉辦職工聯歡會、卡拉ok賽、演講比賽等豐富多彩的職工文體活動,營造了濃烈的企業文化氛圍,促進了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四是教育引導,業主隊伍建設更上新台階。總體上說,我縣決大多數企業主對黨建工作認識是明確的,在工作上也是非常支持的。尤其是近年來,我們比較注重培育企業黨建典型,這些企業的業主都非常關心支持企業黨建工作,發揮了較好的影響帶動作用。今年上半年,縣委組織部與中小企業局聯合舉辦了民營企業發展及項目建設外出考察培訓班,36名非公企業負責人赴福建、浙江等地進行了考察培訓,培訓後還召開了座談會,交流了心得體會,學習了省、市、縣黨代會精神,使企業主隊伍整體素質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同志們,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從總體上看,全縣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前進的步伐仍然滯後於非公經濟的發展速度,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仍然與上級黨組織和職工民眾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領域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我們去探索和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工作進展不夠平衡。有的單位在抓組建和發揮黨組織、黨員作用等方面存在差距;部分同志對在非公企業成立黨組織的認識還不到位,存在“重經濟、輕黨建”,“重建廠、輕建黨”現象,對如何抓好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研究不夠、辦法不多。二是非公企業中黨員總體數量偏少,全縣非公企業中從業人員達8900多人,但黨員總數僅458人,發展黨員工作也相對滯後,黨員隊伍無法壯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黨建工作的質量和作用的發揮。三是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難度大。有的非公有制企業從業人員成份複雜,來源不同,流動性強,流入的黨員身份不明,黨員總數少,不符合建立黨組織的條件,使個別黨員長期游離在黨組織之外。四是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機制不完善。一些公有制企業改制後,員工分流、下崗職工外出務工,一些黨員外出後去向不明,長期不與黨組織聯繫,黨組織也無法找到黨員,個別流動黨員理想信念不夠堅定,宗旨意識不強,工作作風不實,不參加組織活動,不按時繳納黨費,不及時轉接黨員組織關係,造成黨員底數模糊,使企業對黨員缺乏有效地管理手段。五是資源缺少,制度缺失。這裡的資源缺少主要指人力、經費、場地、時間難保障。一些非公企業主和黨組織負責人對黨建工作熱情比較高,但苦於沒有專職的黨務工作人員,特別是缺少文秘方面的黨務幹部,宣傳教育工作開展不順利,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突出。有些企業缺乏黨建工作活動經費,雖然有陣地但不健全,難以為黨組織所用。對此,我們必須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研究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