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交流發言材料

尊敬的領導、老師:

大家下午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課改教師,向大家表示誠摯的感謝,感謝大家對我們教學的肯定。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真正本領,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學習全過程中來”。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一下我的粗淺認識和做法:

一、認真備稿是上好課的前提: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我們只有認真而充分的備課,在此基礎上實施創新和生成,才會有更為精彩的課堂教學,才能打造高效課堂。

首先是研讀教材。弄清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掌握本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及要點、重點、難點、疑點;結合學生情況,確定每節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心中有個通盤的打算。

接著是編排初稿。每備一課,我都從網上下載有關本節的多篇導學稿,從中選出一個較好的為藍本,其他的參考借鑑。每一環節的設計,我都反覆比較他們的方案,優中選優,如果沒有中意的,就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自主設計,形成初稿。

初稿形成後,多問問自己:(1)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掌握,已能運用;設計的問題是否是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2)內容的設計是否有梯度,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3)是否顧及到了優、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4)課堂的容量是否科學適中?學生能否容易接受,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做到堂堂清?備稿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我經常為了一個題應該放在導學稿的哪個部分、為了一個環節應該設計哪些問題而斟酌很長時間。

二、搞好小組建設是上好課的基礎

1、合理劃分小組。

我班現有學生55人,人數多,在採取分組對坐的方式進行學習,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又徵求全班學生的意見,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和成績,把全班學生分成六個大組 (每組8或10人)。分組時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能力、興趣、性別、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每個小組都有a、b、c、d四層學生,每層有2人,多者d層有3人。然後,又按上述的分組原則,將每個大組劃分成兩個小組,每小組4或5人,a、b各任小組長,兩人分工合作。同時a兼大組長,負責全組工作。這樣編排兼顧了同伴幫扶互補,又利於組內與組間的競爭。徹底解決了大班型小組合作學習空間不足的問題。

2、加強小組的培訓與管理。

為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提高每位學生的能力,我採取輪值主席制。輪值的小組長,他們會提前一天找我明確學習任務,解答存在的問題。回去後開始集體備課,討論如何講、讓誰講、課前黑板上應該準備寫些什麼畫些什麼,有弄不懂的再與別的小組探究,仍有疑問,再找我探討。同時給予每人一定的權力和責任,保證課堂和小組合作學習有序的進行。我有事不能上課時,不用換課,只要告訴學生該學什麼就可以了,他們會正常上好課。

三、充分的“展示交流”是上好課的關鍵

1、在組織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之前,我都要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和組內研討的的時間與空間。昨天我們學習的是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套用題——《增收節支》,學生在原有的認知水平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展示,大多數都能掌握所學知識,當堂完成書中和導學稿中的練習。

2、動手實踐。教學中要把做的過程讓給學生,能讓學生實踐的教師絕不代替,讓學生養成善於動腦、敢於動手的習慣。如學習《平行四邊形性質》一節時,學生自己做紙片,自己擺拼,學生在講“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這一定理時,自己用秸稈做了一個模型,非常形象。充分發揮了小組的合作效用,在做中觀察,在觀察中發現,在發現中思考,在思考中總結規律,從而把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