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小一年級新生家長培訓會上的講話

各位家長:

中午好!

一、如何有效做好“幼升小”過渡工作,逐漸完成心理“斷奶”

(一)“幼升小”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於孩子來說,幼稚園與國小遵循完全不同的“遊戲規則”,面對突如其來的改變,孩子會出現諸多適應上的障礙,嚴重的甚至會引發心理問題,這些必須引起老師和學校的重視。有專家分析,幼稚園的授課方式以遊戲為主,國小的授課方式則以上課為主,課堂上還有時間和紀律的約束。相比幼稚園老師“媽媽式”的悉心照顧,國小老師的要求更嚴格。這些環境和要求上的變化,對孩子而言不亞於一次心理“斷奶”。下面列舉幾個常見的問題案例。

1、恐懼學習

案例1:去年開學初,我們看到一個孩子一直摻著媽媽痛苦,媽媽要走她也跟著要走,“她第一次來到學校時,竟然對我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劉女士說。幼稚園教育強調“呵護”與“照顧”,可是在國小里,“學習”成為了孩子生活的主題,再加上周圍的老師同學都發生了變化,女兒在新環境裡感到孤獨和陌生。

原因分析:幼稚園是一個五顏六色的童話世界,孩子在玩具的天地里生活。他們的床具是卡通樣式,桌椅也被布置成圓形,每天的生活內容就是與同伴做遊戲。而當他們來到國小,看到牆壁是統一的白色,整齊的桌椅朝向黑板時,心裡會有莫名的焦慮。

在幼稚園階段,不會有人過分要求孩子成績的好差。可是一旦他們進入國小,老師和家長都有了新的期望。據統計,69%的家長希望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91%的家長想讓孩子擔任班幹部。孩子在幼稚園中玩耍的同伴,現在成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幼稚園不會對孩子進行過多約束,可是進入國小後,嚴格的制度要求孩子規範自己的行為,他們個體的需求也不再被重視,孩子必須擺脫任性的習慣,在集體中重新認識自己,否則將會被同伴排斥在外。

2、不懂學習

案例2:我們見過這樣一個小孩,上國小一年級時,父母都在外企工作,沒時間管教他,平時就讓爺爺奶奶照看撫養,這讓他養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剛入學時,他座位周圍總會有紙屑和小本子,上課時常常斜著身體躺在椅子上,有一次老師讓他回答問題,可鵬鵬根本不知道老師問了什麼。

分析:“他們想學習就學習,不想學習就不學。”很多新生不能正確認識學習,認為學習與幼稚園里的遊戲是一回事,經常學一會玩一會,邊學邊玩,上課時,注意力一點都不集中。

與此同時,孩子還沒有形成對待作業認真負責的態度,沒有把作業當成學習的組成部分,有時候甚至因為貪玩而忘記作業。這些都需要老師和我們的家長共同教育和引導,必要時,應該採取規定的方式來幫助他們養成習慣。

3、交往障礙

案例3:小劉是個內向的男生,上課時,別的孩子看著老師,只有他低著頭,手裡不停地轉鉛筆。老師讓他回答問題,他就一聲不吭,兩隻眼睛呆呆地看著書桌。上課做遊戲時,他也躲在後面,不願意參加。下課之後,有小朋友找他一起玩,他從來都是拒絕,一個人趴在桌子上不講話。

分析: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情感非常豐富,但是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受到某個具體的刺激,就很容易引起強烈的情感反應。這時往往表現為兩個極端:易衝動、好攻擊或者不合群、孤僻等。久而久之,會影響他們與同伴交往。

此外,初入學兒童的思維大部分還停留在“自我中心思維階段”,他們考慮問題,或者與同伴相處,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帶有強烈的自我中心主義傾向,認為“順從自己就是朋友,否則就不是朋友”。如果他們把這種情緒帶到學校里,就會影響同伴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