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民政工作分析會議的講話

XX年上半年民政工作分析會議的講話

同志們:

今年上半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民政局的具體指導下,全縣民政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中央提出的“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為指導,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宗旨,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心繫民眾,服務大局,攻堅克難,勤奮工作,市、縣政府為民承諾十件實事得到有效落實,各項業務工作紮實推進,成效明顯,年度各項目標任務均實現了時間任務雙過半,為年終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總結經驗,發揚成績,更好的完成下半年各項工作任務,我講幾點意見:

一、上半年民政工作回顧

(一)城鄉低保補助水平進一步提高

1.農村低保工作。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國社會救助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農村困難民眾的最後一道防線,是年終市對縣實行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此項工作為民心工程。省市要求: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制度,全面實行分類施保,適度擴大農村低保的覆蓋面。今年我縣農村低保工作的目標是:農村低保覆蓋面要達到我縣農業人口的4.5%。圍繞這一目標,上半年主要抓了三項工作:一是擴面提標。結合我縣經濟社會發展、財政收入和民眾生活水平等因素,適度擴大我縣農村低保的保障範圍,全縣農村低保對象擴面2200人,達到20157戶、22544人,占全縣農業人口的4.5%,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保障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月40元提高到50元(省負擔35元,市負擔7.5元,縣負擔7.5元),達到省市標準。二是對農村低保對象實行全部分類施保。根據申請農村低保家庭成員的勞動能力、致貧原因、困難程度、自救能力及其收入、支出的綜合因素,原則上將所有保障的農村低保對象分為a、b、c三類管理:a類為重點救助對象,指家庭中主要勞動力傷亡、重殘(一至六級)、患有重大疾病喪失勞動能力等特殊困難的家庭。

月人均標準按70元保障,保障人數4079人,占比例20%;b類為長期救助對象,指家庭中主要勞動力傷殘(七至十級)、重病,其他成員勞動能力較差,生活狀況短期內不會有較大改善的困難家庭,月人均標準50元,保障人數14386人,占比例60%;c類為一般救助對象,指家庭主要成員有勞動能力,因故突發困難,需要贍養或撫養的人口多、支出大、臨時幫助其渡過難關的困難家庭。月人均標準30元,保障人數4079人,占比例20%。三是覆核認定。集中三個月時間,對全縣農村低保對象進行重新覆核認定。抽調6個檢查組,到16個鄉鎮逐一進村入戶巡迴檢查,嚴格按照程式,嚴把評審、公示、建檔、管理等各個環節,做到:評審程式化。低保對象的確定必須經過村級初審評議、鄉鎮複審、民政局審批三審程式,從制度上杜絕人情保、關係保;公示規範化。確定統一公示格式文本,規範公示內容和時間,公示不少於2次,每次不少於7天,公示內容必須包括保障人員名單和保障金額;資金髮放社會化。低保金由縣農村信用社統一代發,堵塞了監管漏洞;管理動態化。從今年開始,按照a類一年審核一次,b類半年調整一次,c類一季度調整一次進行管理。通過以上幾個環節把關,共清退出3837人,新進6018人。從7月1日起按新認定對象發放農村低保金,年需發放農村低保金13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