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為習慣課題成果展示會上的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歲末之際,勝利教育管理中心在這裡隆重舉行行為習慣課題研究成果展示活動,各個學校前來交流學習行為習慣培養教育之策,意義十分重大。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勝利教育管理中心向前來參加活動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市教育局的有關領導、專家教授表示熱烈的歡迎,向為展示活動的成功舉辦付出了辛勤努力的各位領導、師生家長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就“成功計畫”的貫徹實施等我講幾點意見。

一、行為習慣課題的基本情況

XX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知名教育專家孫雲曉領銜承擔的“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係”課題正式落戶東營,自此經過課題組成員堅持不懈的努力,該課題逐漸成長為勝利教育的強勢品牌,廣受矚目。管理中心黨委、教育管理中心將該課題列為2010年中心重點推廣的四個課題之一。

經過六年的不懈努力,課題參與學校、幼稚園越來越廣泛,不僅涉及到勝利教育所屬學校,而且擴展到了濱州地區,有利地促進了校際間的交流與合作,“資源共享、協作運行”已成制度。參加課題研究的學校幼稚園已經由最初的12所發展到目前的36所,涵蓋了幼兒教育到國小、國中段的全過程,至今已有××學生受益,為全面推進實施素質教育趟出來一條新路。

經過六年的不懈努力,課題組加速了勝利教育與國內教育發達地區的融合交流、溝通合作,每一次的課題開題、中期匯報、總結交流、參觀訪問、人員培訓等等,都是勝利教育在全國範圍的展示,已經成為勝利教育走向全國的一個平台,更讓勝利教育與教育發展的時代脈搏同頻共振。

經過六年的不懈努力,課題研究成果、理念、方法深入人心,“良好習慣成就幸福人生”等理念已經深植師生及家長內心。多角度、多側面對素質教育的探究,課題實施過程中的諸多困惑與發現,激發了教育工作者思索的熱情: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什麼?我們教給孩子受用一生的東西是什麼?素質教育的探索和實施究竟從何入手?艱苦的探索和研究,我們已經達成初步的共識——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

經過六年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一批學校和優秀教師。學校認識到了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學以及實施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到了一條提升學校整體發展水平的有效途徑。部分教師掌握了教育科研的一般規律,學會了教育科研的方法、步驟和應遵循的原則,更明白了一線老師成長為專家型、科研型教師應遵循的路徑。據不完全統計,各實驗教師在學術報刊發表論文達×××余篇,有××多位教師的研究成果獲獎。課題實驗教師中不僅走出來教育管理中心學科帶頭教師,還走出來中心及東營市名師。先後有21所學校幼稚園被命名為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研究實踐基地,有23名校園長被聘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經過六年的不懈努力,“習慣課題”廣受矚目、備受關懷,教育管理中心金家民主任親自擔任東營課題組組長,給予了悉心的指導和大力支持。孫雲曉、張梅玲、吳剴、柴潔心、董悅等全國知名專家教授深入課題學校指導課題研究、主辦專題講座。該課題的研究還引起了市委、市府領導的重視,劉曙光副書記親臨學校聽取課題研究情況,並給與高度評價;陳勝副市長專門為課題組會刊《好習慣》題寫刊名,以示鼓勵。

二、搶抓時機,做大做強課題研究,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為文明油城建設助力。日前國務院已經正式批覆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這在東營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標誌著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東營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戰略,已進入大規模推進的關鍵時期,任務繁重而艱巨,不僅包括經濟領域的全面推進,也涵蓋了精神層面的提高升華;既需要良好的社會風尚作保障,也需要優質的服務環境作後盾,更需要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作支撐。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主要看體現城市的社會風尚,以及文明和諧、積極向上、誠實守信、服務優質的社會環境。為此,市委市政府11月召開動員大會,決定用三年的時間,在全市範圍內廣泛開展“從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題實踐活動。旨在教育引導廣大市民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與文明同行,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人文環境,為加快推進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提供強大的思想地保證或良好的社會基礎。

基礎教育是社會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學校是社會精神文明的傳播基地,學校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今天的在校學生就是明天的社會公民。在這場偉大的社會實踐中,教育地位特殊,責任重大,高度現代文明需要從娃娃抓起,需要從學生最基本的文明行為習慣培養起。從這個意義上講,行為習慣課題研究意義深遠,抓住了當前基礎教育工作的牛鼻子。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高度重視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立足青少年學生實際,推動文明禮儀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培養高素質的社會公民。

二是堅持重在實效,切實做好課題研究工作。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行為習慣課題研究的目的,是要找到行為習慣與學生人格形成之間的規律性的東西,發現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措施和辦法。課題研究主要涉及了學習習慣、自我管理等六個研究方向,在這六個大的方向下,各幼稚園學校環境各異,學生群體各不相同、申報的課題各有差別。為此,各學校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深入開展研究工作,認真研究本校所處的環境,研究教情,研究學情,健全完善基礎資料,深入分析研究,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的措施和辦法,重在實效,既簡便易行,更能讓師生家長易於接受;要和學生實際有機結合,36個實驗校涵蓋了幼稚園國小國中各個階段,其中國小段居多,在學段內深入開展研究的基礎上,要認真搞好段與段之間的銜接研究,做到分階段,成系列,銜接緊密,共同推進,避免單打獨鬥。同時,要做好學生的跟蹤研究工作,深入研究評估我們的工作到底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起了多大作用,是否能夠有效地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和育人工作。行為習慣課題是實踐性很強的課題,不是簡單的說教就行的,必須落實到師生的實際行動之中,各學校要認真組織課題研究工作,以做好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訓練為抓手,積極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動學校的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