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再就業工作會議上講話

二、突出重點,紮實推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 

做好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必須堅持擴大就業與發展經濟並舉、擴大就業與調整結構並舉、擴大就業與完善社會保障並舉的原則,積極開拓就業渠道,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順利開展。就城區而言,下來要著力抓好如下三個重點: 

(一)拓寬就業渠道,努力增加就業崗位。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發展經濟。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當前,在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國有經濟逐步退出市場競爭的條件下,我們要看到,以個體、私營、三資企業為主要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就業容量大,是目前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因此,我們要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大力發展那些能夠提供就業容量大的非公有制企業以及餐飲、旅遊、批發零售、社區服務等新型第三產業等產業和行業上來。一是要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外資工業企業,發揮外資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和就業容量大的優勢,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解決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二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民營經濟具有勞動密集、就業容量大的特點,是就業和再就業的主渠道。要堅持“放心、放開、放手”的原則,積極加以引導、扶持和服務,創造更加寬鬆的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三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開拓新的就業領域。在發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同時,特別注重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尤其是就業容量大的第三產業。鼓勵發展社區物業服務、家政服務和文化娛樂服務,結合社區居民多方面、多層次生活服務的需要,大力開發托幼托老、配送快遞、家庭護理、修理維護等便民利民服務崗位,以及保潔、保全、保綠等社會公益性就業崗位。大力發展旅遊、現代流通和文化、教育、體育等產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強小城鎮建設,擴大就業空間。通過政策支持,鼓勵城鎮富餘勞動力到農村從事農產品精深加工等農事產業。鼓勵和組織下崗、失業人員,通過非全日制、臨時性、季節性、彈性工作等形式,拓寬就業渠道和就業範圍,滿足多形式、多層次的就業需求。 

(二)加強宣傳引導,轉變就業觀念。目前,一些地方之所以存在“不少崗位找不到人乾,許多人找不到活乾”的現象,一個重要原因是就業觀念問題。有的下崗失業人員有愛面子思想,不願意乾“累活”、“髒活”和“伺候人的活”;有的“等、靠、要”思想嚴重,等候政府安排工作。大學畢業生也存在就業觀念問題,有些不願意到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有些不願意到基層和艱苦的地方、行業工作。因此,要在全社會加強就業觀念教育和宣傳引導,破除只有端“鐵飯碗”才算就業的傳統觀念,樹立從事非全日制、彈性工作等靈活形式工作也是就業的觀念;破除把工作崗位分為高低貴賤的不正確觀念,樹立勞動光榮和職業平等的觀念,引導下崗失業人員和大學畢業生儘快走上工作崗位。 

(三)建立完善就業促進機制,為就業工作提供服務和政策扶持。一是建立和完善就業服務體系。要發揮職業介紹機構的作用,實行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培訓申請、鑑定申報、檔案管理、社會保障關係接續等“一站式”就業服務。健全勞動力市場信息網及其公開發布系統,提供及時、便捷的就業信息服務。要加強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技術培訓,提高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能力,使其實現就業和再就業。二是落實就業扶持政策。要積極爭取最近省出台的扶持再就業的政策支持,加大就業和再就業資金的投入,並列入財政預算。通過財政預算安排、企業贊助、社會募捐、國家資產收益和變現收入等渠道籌資建立就業扶持基金。抓緊建立下崗、失業人員創業貸款擔保基金。鼓勵有能力的組織、個人和企業開辦新的經濟實體來吸納下崗、失業人員;鼓勵和支持用人單位增加就業崗位和吸納就業;鼓勵和支持有勞動能力的下崗人員和無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對於招用下崗、失業人員達一定比例的企業,對於通過主輔分離和輔業轉制興辦企業安置富餘人員的企業,對於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的下崗、失業人員,都要給予相應的稅費減免等政策。三是健全勞動力市場體系。目前,我區的勞動力市場框架雖已搭起,但不完善。下來,我們要把勞動力市場建設作為就業的基礎工程,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不斷增加投入,為就業營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