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幹部加強資源管理會上講話

加強水利工作薄弱環節建設、加快民生水利發展的關鍵時期,深化水利改革、加強水利管理的攻堅階段,也是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的重要時期。水利系統將持續推進市委檔案中明確的四大體系”建設,大幅度提高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問題,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和最佳化配置;大幅度提升水利抗災減災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洪澇災害頻繁發生、被動受災、損失巨大的問題,實現水資源的綜合治理;大幅度提升水資源管理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管理粗放、用水效率和效益低下的問題,實現水資源全面節約和有效保護;大幅度提升水利科學發展能力,從根本上解決體制僵化、機制不活的問題,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

“xx”時期,要重點抓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完善防洪抗旱減災體系。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基本完成有防洪任務的重點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加快山洪災害防治步伐。大力推進青衣江、大渡河流域堤防工程建設,重點完成雅安城區青衣江、周公河、濆江河、隴西河“一江三河”及各縣城區重點河段堤防工程建設,加快建設列入規劃的20條中小河流的38個治理項目,新建堤防75千米。三級以上堤防達標率為80%,城市城鎮防洪達標率為70%,洪澇災害損失率0.28%,山洪災害治理縣8個、抗旱水源工程建設8個及旱情監測點20個。

(二)著力加快民生水利建設。積極推進集中供水工程建設,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有條件的地方延伸集中供水管網,發展城鄉一體化供水。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落實管護主體,加強水源保護和水質監測,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項目按集體建設用地辦理,確保土地供應,對建設、運行給予稅收優惠,供水用電執行農業排灌用電價格。到2024年,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40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0%,基本解決新增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的飲水問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5萬畝,水產品總產量達1.4萬噸,產值1.6億元,幫助農民人均增收15元以上。

(三)著力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效益。“xx”期間,我市將建成永定橋水利工程、銅頭引水工程、九龍水庫和南郊水廠備用水源工程等一批骨幹水利工程。完成好“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和“再造一個成都平原”規劃的項目,完成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糧食生產重點縣、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省市新農村建設示範片。新增供水能力1.5億立方米,其中新增城市供水1500萬立方米。鼓勵企業和個人進行雨水集蓄利用、中水回用等非常規水源工程建設。全市灌溉水利用係數達到0.45。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顯著進展,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有效保護體系基本建立。

(四)著力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xx”期間將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科學劃定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三條紅線”;突出抓好水資源費徵收、使用與管理,取水許可和入河排污口設定監督管理,生態流量線上監測,節水型社會建設四個重點;實現水政水資源科學化、規範化管理;基本完成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區域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全面推行用水總量控制;建立健全用水定額指標體系,強化節水考核管理,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主要入河污染物限排總量4206萬立方米,水功能區達標率100%、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市污水處理達標率7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10%;建立入河污染物限排總量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制度,重點地區河段水體質量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控制。

(五)著力強化水土保持與河湖生態修復。“xx”期間,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生態環境惡化狀態和人為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計畫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控制在4000平方公里以下。重點地區河湖生態環境狀況得到改善,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的生態得到一定程度修復,新增河湖生態修復面積8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