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團書記培訓班上的講話

按照市委的要求,我縣於今年3月底前完成了農村團支部的換屆工作。換屆前,全縣農村中,知道有團支部存在的只有不足20%,具體還能存在多少不敢說。能有團支部書記的更少了,大概只有興城鎮、太平寨等鄉鎮的少數村,年齡也都四十開外了。換屆後,基本實現了村村建立團支部。我們作了個統計,新當選的村團支部書記平均年齡不到27歲,90後占了三分之一,這是一支非常年輕、富有朝氣和活力的隊伍。

我們了解到,團支部書記有的是團員選出來,有的是做工作才上任的,但大家能加入團支部,說明組織對大家是看重的,村里年輕人對大家是認可的。但如果我考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共青團?你作為團支部書記該怎么做?我想很少有人能夠回答我的問題。或許有的人心裡還會這么想:我壓根就不想乾、不會幹。但你幹上了團支部書記,這就是一種責任。另外,你幹上了,你的心裡肯定會有一個期待,想通過共青團的崗位上獲得些什麼。不清楚什麼是共青團不怕,今天我告訴你,同時還要告訴你共青團會讓你有所得,能幫你實現你心中的期待。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三個砌牆人的故事:有人問三個砌牆人,你們在做什麼?三個人中的一個說:“我在砌牆”。另一個說:“我在賣苦力賺錢”。第三個說:“我在蓋心中最美麗的房子”。三個人說得都對,但只有第三個人成了建築師。由此我想,如果你把眼前的工作當作平凡的事,整天只有混日子,那你將一輩子平凡;把它當作一項苦差事,越乾越憋屈,那你將一輩子受苦;把它當成一種嚮往和追求,尋找其中的樂趣和意義,你才會有所成就。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的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我要說的是,共青團就是一個值得嚮往與追求的崗位,希望通過我與大家的分享,我們都能夠成為建心中最美麗房子的人,成為以共青團為樂的人。

今天主要講四個問題:

一、回顧共青團的歷史,了解共青團的根本屬性是政治性。

共青團最初的名字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誕生於1922年,是黨為組織青年投身革命而建立的。早期黨團是不分的,算黨齡要從團齡算起。共青團一誕生就刻下了深深的烙印。1925年改名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49年改名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7年改回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至今。團的歷史就是團帶領團員青年跟黨走的歷史。革命時期,帶領團員青年成為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勇士;抗日戰爭時期,共青團成為抗日救國青年團體;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共青團動員廣大團員青年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衝鋒陷陣,浴血奮戰,立下了不朽的功勳。黨經歷兩次轉變,共青團也經歷了艱難的探索。黨由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再由計畫經濟條件下的執政黨轉變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執政黨,經受住了巨大考驗,團也同樣經歷著轉變。

1978年至1984年,以家庭聯產承包為先導的改革轟轟烈烈展開,黨的重心由抓階級鬥爭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發展的重心向農村轉移,農村各項事業蓬勃興起。共青團歷經文革停滯後迅速擴大發展,組織開展的評選青年突擊隊、新長征突擊手等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團員青年參與建設的熱情。

1985年至1991年,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改革逐漸深入,改革發展的重心轉向城市,各種思潮劇烈碰撞,特別是89學潮和91年蘇聯解體,對整個政治體制產生了重大衝擊。共青團面臨著由盛至衰的重大挑戰和改變。這一階段,年輕人崇拜萬元戶,共青團評選星火帶頭人和致富帶頭人,是共青團工作最紅火的階段,是當過團幹部的人最難忘的階段,同時也是農村團組織力量開始癱瘓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團縣委書記兼任過縣委常委,不僅產生過直接由團縣委書記調任縣委副書記的魏國懷、團縣委書記調任縣法院院長的陳永禮等優秀幹部,也發生過1991年縣第xx次團代會選舉失敗的問題,以後一直未能正常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