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檔案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全省檔案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篇二】

同志們:

20**年全省檔案工作會議上,我代表省局作了題為《牢牢把握主線,加速轉型升級,讓“大檔案”、“貢獻率”成為“xx”的響亮主題》的講話,這一年來,全省各級檔案部門和廣大檔案工作者,不斷加深對轉變檔案事業發展方式應成為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任務的認識,不斷加深對轉變檔案事業發展方式應將貢獻率作為檢驗我們工作的第一標準的認識,不斷加深對轉變檔案事業發展方式要把資源建設作為我們工作的第一業務的認識,不斷加深對轉變檔案事業發展方式要把提升館的公共服務能力作為第一基礎的認識,緊緊圍繞各級黨委、政府工作大局,奮勇創新,開拓進取,各項工作實現了“xx”的良好開局。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由點到面陸續鋪開,生機蓬勃。 以涉農檔案“四新”為主要目標,以檔案信息農民共享為主要目的,帶動和促進新農村檔案工作全方位提高水平,是20**年全省檔案工作的一大亮點。各級檔案部門,把這項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升華認識,理清思路,制定規劃,主要負責同志深入基層,抓點帶面,現場指導,保證了這一工作從一起步,就帶有明顯的創新性和惠民性,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廣大農民民眾的讚揚。省局於20**年12月,在遵化市召開了“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範交流會議”,國家檔案局副局長楊繼波同志親臨會議並做重要講話,給我省工作以充分肯定和巨大鞭策。一年中,唐山市以省局和市兩辦專門印發的檔案為指導,力促各縣(市、區)的新農村檔案工作整體走在全省前列,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頭作用;張家口市積極牽頭多部門制發檔案,推出新標準,提出用三年時間在全市209個鄉(鎮)4176個行政村建立起規範的農村檔案工作;衡水市以兩辦名義發文,制定了統一的村級檔案保管期限表,並多次召開調度會,有力的促進了工作的開展。承德市、邢台市、邯鄲市、廊坊市、秦皇島市、滄州市等市局,均成立了領導小組,以檔案部門為主,聯合多部門,齊抓共管。特別是許多的縣(市、區)檔案部門,在充分發揮主陣地和牽頭人的作用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遵化市提出和實踐的 “五有一能”標準,得到了全省廣大縣(市、區)的贊同與認可;遷安、遷西、肅寧、邢台縣、青龍、清河、永年、臨漳、桃城區、冀州、張北、盧龍等,都制定了包括新農村各類檔案材料收集歸檔範圍在內的若干制度、標準;圍場、興隆、平泉、路北區等,將鄉(鎮)檔案工作列入縣政府考核目標;豐寧、寬城、雙灤區、大廠、阜平、灤縣等,採取分片包村,培訓骨幹與現場指導相結合,全面收集諸如新農合、社會養老保險、林權制度改革、土地承包延包經營權登記等檔案資料,努力構建著覆蓋農村各方面和廣大農民切身利益的檔案資源體系;望都、深澤等縣,還推行了“民情檔案”制度,被省民眾工作領導小組評為“亮點”工作,受到表彰;很多縣採取網際網路、送光碟、贈宣傳冊子等多種方式,把豐富的檔案信息資源送到千家萬戶,使廣大農民足不出戶、不出村,就能便捷地利用檔案。這一貼近中心大局,惠及廣大農民的工程,在新的一年裡,必將取得新的更大的發展。

各級檔案新館建設再創佳績。 大家知道,從20**年春以來,我們一直大喊:“全省學遷安,新館建起來”。這號召如春風化雨,涌動全省。到今年年底,如不出意外,全省當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市、三分之二左右的縣,建有了新館。工作都是大家一年一年乾下來的,但要真正體會它的深遠意義,恐怕還要等一段時間。“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不是這樣呢?讓一代又一代“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的人們及社會各界去評價它。從目前看,市一級,秦皇島可說傲視全省,一館獨大,這既展示了秦皇島市的形象,也為河北爭了光,現在他們正朝著現代化、多功能、公共型、全國一流的目標奮進著;承德市,早在前年就搬進了新館,面貌大變,但同志們仍在攀登新高,從去年開始,又在謀劃另建新館的工作,精神實屬可嘉;基礎相對薄弱的邢台市,到去年底,新館基本建成,今年可望投入使用;廊坊市的新館,也在建設中。三分之二左右的縣,建設了新館,建築面積和風格等各有不同,無論怎樣說,這些新館的興起,標誌了我省檔案事業發展的基點越來越高,工作基礎的根本性改觀,特別是你追我趕,後來居上,良性循環建新館局面的形成,更加使人精神振發。僅以20**年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的第一批9個縣為例,除元氏、平鄉、淶源3個縣尚未開工外,其餘6縣到去年全部在建。20**年,國家下達給我省的20xx萬元資金已經到位,相關的10個縣(市、區),鷹手營子礦區、臨漳縣已建成,其他都在建設中。特別要提一下,在國家支持資金尚未撥付的情況下,開平區、磁縣、宣化區等,已建成新館。尤其是未列入“xx”國家規劃的若干縣(市、區),不等不靠,到20**年,也有5個縣(市、區)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建設新館的任務,它們是古冶區、丰南區、肅寧縣、三河市、南宮市。另,灤南縣、威縣、隆堯縣的新館也在建設中。

檔案接收的勢頭越來越強。 本著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我們積極探索,近些年來,一直進行著檔案接收方面的創新,在實踐中形成了“依法接收、據實接收、整合接收”三大原則。從而有效擴大了檔案接收範圍,促成了館藏檔案可幾年一翻番的格局。進入“xx”,各地均在接收涉及民生檔案,國有企業改制和破產企業檔案,婚姻登記檔案、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檔案、集體林權改革登記檔案、水利檔案、衛生檔案、老字號地方特色檔案、名特產品檔案等方面,力度越來越大,使進館檔案的門類越來越多,結構也更加完善。全省數據尚待統計核實,僅舉幾縣為例。20**年,遷安市接收檔案為19500卷24000件,另8000多張照片,118張光碟;懷來縣為20xx0卷;磁縣為18484卷;滄縣為16888卷(件);承德縣為7600卷;圍場縣為6000卷。相比之下,設區市,接收也有大增長,但還是趕不上縣。照此勢頭髮展,不出“xx”,我省必有越來越多的縣,其館藏檔案總量,要超過設區市。

檔案數位化建設紮實推進。 20**年省、市、縣三級國家檔案館紙質檔案數位化掃描達三千萬幅。唐山市14個縣(市、區)中,已有13個開展了檔案數位化掃描工作,其中7個縣(市、區)全部完成了館藏檔案的數位化掃描。秦皇島市投資60餘萬元,建成了核心設備光纖傳輸的千兆區域網路。張家口市制發了《電子檔案管理工作規劃》,要求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向市館移交紙質檔案的同時移交檔案的電子版全文,使檔案接收工作與數位化工作齊頭並進。秦皇島市北戴河區、開發區館藏紙質檔案,已實現100%數位化;豐潤區爭取資金106萬元,灤縣爭取資金28.5萬元,用於數位化工作;遵化、遷西、路南區,均實現了館室一體化線上接收、指導及遠程查詢利用;遵化市、青龍縣,將已經數位化的婚姻登記、土地承包等檔案,通過網路系統或製作光碟等方式,實現了信息共享。總的看,全省檔案數位化工作在紮實推進,但不平衡的問題依然需要我們高度注意。

機關、團體、事業檔案工作目標管理等級認定工作起步良好。 對於省局出台的《河北省機關檔案工作目標管理認定辦法》、《河北省企業檔案工作目標管理認定辦法》這兩項政策性檔案,全省上下反響熱烈,各地各單位迅即貫徹落實。省局編制了“xx”全省各級機關檔案工作目標管理等級認定計畫,舉辦了兩期骨幹培訓班;省、市、縣三級都注意培養典型、抓試點,使開展認定工作紮實開展、效果顯著,一年下來,我們也初步積累了一些經驗,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奠定了新的更好基礎。目前,通過5A級認定的單位有7家、4A級有51家、3A級有481家、2A級有436家。

檔案文化開發成果日豐,影響日盛。 省局館與河北師大歷史文化學院合作編印出版的 《中國長蘆鹽務檔案精選》全10冊已出版發行,這堪稱是一部填補空白之作,開始引起學術界的關注是必然。省局館組織編寫的“資政惠民”系列叢書,其中《1928-1949河北省大事記》、《1952-1966河北省省會變遷始末》、《1949-1966歷史的名詞》等,業已照排待出版;同時,開展了對長蘆鹽務檔案中的外文翻譯,為更深一步的開發利用做著進一步的準備。這方面,秦皇島市舉辦的“典讀秦皇島”大型檔案展示,保定市舉辦“紅色太行,保定記憶”展以及出版的《保定老照片》等,均得到了市領導和社會公眾的好評;邯鄲市完成的《偉人與邯鄲》等檔案文化產品開發,頗具特色。灤縣檔案局與縣電視台聯合開辦“歷史記憶”欄目,使館藏檔案由“不為人們熟知的檔案資料”,變為鮮活的歷史記憶走進了千家萬戶;阜平縣正在準備出版的《邊區阜平紅檔案系列叢書》;清苑縣編印的《清苑 • 1955 • 赴蘇援建》一書已經出版 ; 尚義縣編輯 出版的《口外方言》、《尚義商業志》等,均可喜可賀。

同志們,今年是實施“xx”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按照國家“穩中求進”的主基調和省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的總要求,20**年,全省檔案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增強檔案工作的文化自覺與自信為動力,堅持把轉變檔案發展方式作為第一任務,把提升檔案工作的貢獻率作為第一標準,把檔案接收作為第一業務,把壯大館的公共服務能力作為第一基礎,把全部檔案工作,更加自覺地融入各級黨委、政府工作大局,使檔案和檔案工作,在“資政惠民”中發揮更加顯著的作用,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圍繞上述指導思想,要著力做好以下8項工作:

1 、以增強文化自覺與自信為強大動力,在檔案開發利用上取得重大突破。 檔案,它自身既是一種文化,又是文化的一種載體;檔案部門,在履行國家職能的序列里,定位於文化事業機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檔案工作,是黨和國家的重要工作,它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它的性質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現在舉國均在提升文化自信與自覺,我覺得,無論從哪個層面上講,由我們工作的對象(檔案)和工作性質及其作用所決定的“記錄歷史、傳承文明、服務社會、造福人民”工作,是一種堂堂正正、地地道道的“大文化”工作,這是我們應當感到光榮與自豪的。我們不必過多抱怨一些地方,把檔案部門看成是“四不像”,“八不靠”,能夠正確認識這種局面的形成,有它深刻的多方面的歷史原因就行了。同時,我們更應從檔案工作者、檔案工作機構自身找原因才好。如一味把這種局面的形成,歸於社會方面不重視、不支持,恰恰說明了我們一些同志,對檔案文化工作的自信與自覺是缺乏的。檔案文化,凝聚在、體現在檔案和檔案工作的每個載體和每個環節上,只要我們帶著應有的自覺與自信,在檔案大文化這個舞台上,總是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僅以檔案文化的開發利用為例,多少年了,一些同志的說法,總局限在“編研”上,而對檔案文化建設以及檔案文化產品、檔案文化產業、檔案文化市場等這些新概念很少去想它,更很少從“惠民”即“客群”,從效益即“市場”的角度去研究它。既講客群,我認為,應是多元的、廣大的;而講效益與市場,應是開放的、競爭的。一句話,封閉,就難以讓社會、讓世人理解檔案是文化、檔案工作是文化工作。把檔案文化展示於社會、貢獻於國家和人民,我們需要學習、開拓、苦練的基本功太多了。所以,從本次會議起,正式推出“河北省檔案文化開發利用特別貢獻獎”,作為一個風標和突破口,激勵在檔案文化建設上奮力開拓、邁出更大的步伐。此前有兩年,我們曾嘗試搞過“利用開發特別貢獻獎”,第一次獲獎者,是撫寧縣檔案局長李利鋒同志;再一次,是平泉縣檔案局長吳景瑞同志。從20**年,正式推出這項獎項,並且也改了名稱,希望同志們要深刻認識並要為之共同努力。開灤集團檔案館,對檔案文化建設工作高度重視,思路開闊,成果顯著,值得各地學習。邯鄲市局長張峰同志、尚義縣局長石尚德同志,也分別拿了這個獎項, 省局獎勵,當然是你們有成果,但更重要的是,對你們這種鍥而不捨開發利用的精神的褒獎。今年,定州市《胡氏族譜》將出版;秦皇島市創辦了一個雜誌叫《明智》,很好,都預示著檔案文化開發利用上的新突破。

2 、繼續以“示範”促升級,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檔案建設工作。 “文而化之”,謂之“文化”。檔案文化要化之,化的對象,絕不僅僅是檔案部門和檔案工作者,而是全社會特別是還相對落後的廣大農村和農民。多少年來,講提高全社會檔案意識,近年來,講檔案信息資源農民共享,都是檔案文化“化之”的正確指向。對抓新農村檔案工作,去年多次講過,關鍵在縣,重點在村,難點在如何形成齊抓共管的機制。今年,省局將出台《河北省檔案局關於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的意見》,著力破解些重點、難點問題。推進新農村檔案工作,如不牢牢抓住一個“新”字,解放思想,加強措施,解決難題,是抓不好的。所以,一定要樹立新觀念,創造新機制,制定新標準,達到新高度。所謂新觀念,核心的一點,就是我們抓這項工作,已不再是就農村檔案說檔案,而是以不斷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檔案需求為目的。所謂建立新機制,就是要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的,檔案部門牽頭的,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機制。此事涉列範圍廣大,光靠我們一家不成,單靠哪一家也不成,必須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由我們牽頭去實施,我們應當勇敢地擔當這個責任。所謂新標準,簡單的一句話,目前就是“五有一能”,即有檔案專門用房、有檔案專用裝具、有檔案專兼職人員、有檔案利用規章制度、有檔案數據微機、能夠向農民民眾提供利用,目前達到這個水平的,從全省來看,大體在10%左右。所謂新高度,就是通過整個“xx”的努力,使全省60%以上的行政村,達到“五有一能”。這四個“新”,就是一種工作的新目標、新思路。大力推進這項工作,我們必須要牢牢抓住“示範”兩個字,須知,“一哄而起”,絕對不行,也起不來;不讓農民真正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檔案信息,光空喊是沒用的。抓“示範”,就是省要抓“示範縣”,市要抓“示範縣”和“示範鄉”,縣都要有自已的“示範村”。示範不求多,要求真正有“示範”的意義和作用。抓好了“示範”,再進一步就是“升級”,“升級”就是貢獻,就是我們檔案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也是對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貢獻。20**年,每個設區市,要抓好1-2個“示範縣”,省局要在各市抓的這1-2個“示範縣”中,確定幾個更加典型的“示範縣”,與市一塊抓,抓出高水平。

3 、深入推進檔案工作目標管理等級認定工作。 如果說,當前檔案意識最為薄弱、檔案文化傳播最為落後的地方和人群,是農村和農民的話,那么,最先進的地方和群體,當是機關和團體及事業單位等。所以,對各級各類檔案工作的目標要求是不一樣的。實施檔案工作目標管理等級認定,是一項創新,是力促全省各級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檔案工作轉型升級的重大舉措。要看到,這項工作空間分布廣,涉及全省各級各行業的單位近2萬個,時間跨度長,要用“xx”五年時間來完成,任務相當繁重。“xx”過去後,仍然要升級,當然,那時又要有新的更高標準了。對此,各級檔案部門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既要滿腔熱情、堅定信心,又不要急功近利,草率而上。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機關、團體、企事業的檔案工作,不斷向更高水平前進。省直機關和市機關不一樣,省、市的機關和縣的機關又不一樣。具體到事業單位,更是類別豐富而多樣。在這方面,我們要探索,要創新,有很大的空間,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堅持嚴格標準,科學掌握,確保成熟一個,認定一個;要遵守程式,規範運作, 力求每個環節實實在在,不走過場;要以點帶面,典型引路,激發和調動各單位開展認定的積極性;要把等級認定作為爭先創優的有效載體,打造成全省“xx”檔案事業發展的新高地。今年在適當的時候,省局還會召開專門會議。

4 、按照“現代化、多功能、公共型”的要求,高質量地推進檔案新館建設。 檔案作為文化的一種載體,應當保存在與之適應的文化設施里,即我們常講的庫房;檔案作為文化向全社會展示價值、提供利用,應當有一個與之適應的平台,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展廳、利用廳進而整個館。時代發展,與時俱進,今講建新館,應當是現代化、多功能、公共型的。請同志們 認真想一想,新館之所以稱“新”,其與舊館和無館的主要區別和根本不同,是不是套用這“九個字”來概括?那種把檔案接進來束之高閣於一個地方,再給管檔案的人蓋幾間辦公室,不管你利用不利用,開放不開放,只要把“冷板凳”坐“熱”了就是成績的標準和要求,早已離我們遠去了。全省檔案工作的基礎和重點在縣,縣建新館,照理都要有這個眼光,即建設新館,應具有公共型的性質,現代化的設計,多功能的用途。至於市以上,更應是這樣的。因此,凡在20**年尚不能列入市委、政府盤子的市級檔案館,同志們可要著點急了。省會石家莊和唐山,有什麼想法?省委、省政府可是要求你們各方面帶頭的。凡爭取到國家支持的各個縣(市、區),都要按要求去搞,不能隨意降低標準。已經建成新館的,不論市級還是縣級,都要完善內部功能,儘量配置檔次高的設施設備,以便在館的公共型、多功能、現代化上開拓。沒有列入國家規劃的縣,都不要等,只要有機會、有條件,就抓住,儘快上。特別要點一下,列入國家“xx”規劃的縣,如果資金到了位,還長期不開工,這就有毛病了。今年,要再選找幾個地方,開一次總結、鼓勵、展示、促進的會議。

5 、鍥而不捨地抓好檔案接收。 今年國家局開會,楊冬權局長講,“檔案是文化的母資源”,這把檔案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相當高深的位置。我們必須要認真學習,真正加深對這“母”字提法的認識。須知,“母”也是有數的,會老的,會逝的,只有不斷有更多的新“母”進館,檔案文化才能日益興旺發達。因此,把檔案接收作為“第一業務”,是必須的。去年底,國家局在前年頒布了8號令的基礎上,又頒布了《各級各類檔案館收集檔案範圍的規定》(第9號令),這充分反應了國家局對檔案接收工作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國家局還發布了《國家基本專業檔案目錄》。這兩項重要規章,都與國家局8號令相統一、相銜接,從源頭上為檔案接收提供了強大政策支撐和動力源泉。在檔案接收上,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在國家沒有頒布這些檔案之前,我們就探索了“三個原則”,國家政策一來,正好相符,我們借力發展,十分有力。今年省局將與省法制辦聯合修改《河北省檔案收集管理辦法》,以政府令的形式向全省發布。各地都可結合自己的實際,制定相應實施細則,以“大檔案”的觀念, 切實把反映黨和國家重點工作、反映本單位基本職能和涉及公民、關係廣大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檔案材料列入接收範圍 ,把應進館的檔案一卷不落地全部接收進來,為建立數量豐富、結構合理、品質上佳的檔案資源體系再立新功。

6 、積極抓好電子檔案登記備份試點,大力推進數字檔案館建設。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高新科技條件下,檔案形成的源頭已發生了質的變化,即由單一的紙質檔案變為了紙質與電子載體檔案並生及保管、利用的數位化。這也是檔案文化載體及工作內容的全新變化。上月,國家局由楊冬權局長參加並做重要講話,在浙江召開了全國 檔案與電子檔案登記備份工作現場會,我去參加了會議,感到大受觸動。因為我和與會同志全認識到,國家局抓這項工作,非常適時,非常重要,既符當今檔案高科技發展前沿之趨勢,又為我們建設數位化的檔案館指明了方向。 在20**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電子檔案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提出了有條件的檔案館,應當根據國家災害備份的要求,建立電子檔案備份中心,或者異地備份庫。兩三年過去了,回頭再學這個件,確如楊冬權局長所講,是我們黨和國家關於電子形成的檔案與檔案管理的最高級別、最具權威的檔案。去年我省與黑龍江省互簽了備份協定,現正在深入實施中。什麼叫備份呢?我問過不少同志,大家回答也不盡相同。顯而易見,把一卷一卷的紙質檔案,由石家莊拉到黑龍江,把黑龍江省的拉到石家莊來,是不行的,即使行得通,這只能叫“異地”。而異地要備的那個“份”,應是相當高級,不斷升級的電子數據載體。從全省來看,館藏檔案數位化的確不先進。至於“電子檔案登記備份”,即檔案還不到接收時限,甚至在它形成時,就以科學的手段給它備個份,而且還要“登記”下來,上個“戶口”,確實是站得高,看得遠,抓在了“牛鼻子”和龍頭上。現在講備份,其核心,已不再是什麼異地、什麼載體,而是要提前“登記”這兩個字。即是說,建數位化館,不僅要將該數位化的檔案全部數位化處理了,而且要前移至檔案的形成中。這確是一項很高的要求。全省各地,都要把登記備份工作,作為建設檔案安全體系的重要手段來抓;作為建設檔案資源體系的重要舉措來抓;作為強化政府公共工作服務能力的一項全新內容來抓;作為檔案事業科學發展重要創新點來抓。凡有條件的地方,都要力爭與國家要求相同步,省局要大力抓好試點工作。

7 、開展檔案安全大檢查,同時進一步抓好重點檔案搶救保護工作。“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國家和省,不斷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工程的立項及搶救保護力度。檔案,作為道道地地的別類“文化遺產”,是更應世世代代的加以搶救保護的。幾十年來,國家對重點檔案搶救保護的政策始終沒有變,變的,是大大增加了投資額。確保國家檔案安全,是檔案部門安身立命的首要職責。“大安全”中,自然也含有“保護”。20**年,國家局召開全國檔案安全體系建設工作會議後,我省在建立檔案安全體系上做了許多工作。今年,將在全省實施檔案安全的大檢查,力促檔案安全管理上新台階、上新水平。希望各地提前開展自查,做好各項準備。“xx”我省爭取到國家重點檔案搶救費不少,“xx”繼續延續這個好的勢頭,抓好重點檔案的搶救保護,我們不僅要多列項目,爭取更多的國家資金支持,而且要扎紮實實的開展行動,將需要搶救保護的國家檔案,全部及時進行搶救和保護。目前,省局的“檔案托裱”與“仿真複製”兩個中心,已正式啟動,下一步,在對市、縣進行技術指導的同時,上下還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合作。

8 、把幹部隊伍建設與人才隊伍建設結合起來,為建設檔案文化強省提供強大的、持久的人力資源支撐。 做文化工作,當是個文化人。做好檔案文化工作,不僅要有強烈責任心和事業心,而且要有與之適應的文化素養和專業技能。如果要求再高一些,就是要爭取做一個大寫的檔案文化人。今天這個會,我覺得有兩件事最有意義, 一件叫《關於實施人才強檔戰略的意見》,一件叫《檔案文化學術創新發展基金會章程》。關於建立創新發展基金會想法,產生於20**年,這長時間啦,一直沒有放棄。今年春節前後,在江波省長助理的大力支持下,這項工作有了重大進展,面臨突破。下一步實際要建立起來的檔案文化學術創新發展基金,全稱叫“河北省檔案文化學術創新發展(財達證券)基金”。建立基金會為什麼?就是在省局的統一領導下,通過基金會、學會等陣地,繁榮檔案文化學術交流,搞活培養、選拔檔案文化學術拔尖人才工作。這個基金建成後,在我省檔案事業發展史上,將有里程碑的意義。《實施人才強檔的戰略意見》,開門見山,從戰略的高度,一針見血地點到了改變因種種原因造成的人才匱乏,學術冷落,文化不興的重要性。這兩個檔案的精神實質是一致的。會後,要吸收各方面的高見,做進一步的修改完善,儘快出台。現在作為討論稿,距離出台的要求有相當大的差距,主要是還缺乏可操作性,還應當有若干的配套舉措。有一些提法和目標設定,我覺的與省的實際還不大相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才匱乏,是明擺著的事,但要一口吃個胖子,也是不可能的。可能的只能是,立足實際,下大決心,破解難題,鍥而不捨,儘快將堅冰打破。早在20xx年之前,我們黨就明確提出了黨管人才,今天我們講人才強檔,已經不是什麼先進。只講幹部隊伍,沒有拔尖人才,缺乏領軍人物,隊伍再大也是缺乏戰鬥力的。對全省檔案隊伍建設,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在檔案拔尖人才培養上,要下大氣力,尋求突破。如何抓?已設立的河北省檔案事業功勳杯,對我們當有借鑑,當有啟發。自20xx年度設此獎項來,對市、縣兩級檔案工作者,特別是市、縣局長,促進、鼓勵的作用是巨大的。按縣這個層面說,獲得“功勳杯”的,已經有多名同志了,他們堪稱是全省檔案系統管理方面的英模。有幾個更為突出的人,我想我是會牢牢記住的,如遷安的韓進昌局長,圍場的原局長孫儒同志,還有今天獲獎的張北的張桂利同志等。他們的成功,也說明了省局看人用人培養人重要舉措的成功。

同志們,乾檔案工作,苦是苦了一點,清貧也清貧了一點,但我們有這么一個好的平台,有這么一個好的氛圍,也該值得欣慰了。有的同志還獲得了這么高的榮譽,也值了。期待著明年、後年和以後各年,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有更高素質的特別貢獻者湧現,有更加傑出的英模脫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