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衛生監管工作會議講話

職業衛生監管工作會議講話【篇二】

同志們:

這次全省職業衛生監管工作會議是經省局黨組同意召開的。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有關會議精神,總結去年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今年工作。剛才無錫市、連雲港市、揚州市和常熟市安監局的負責同志分別作了交流發言,他們的一些好做法,希望各地能結合自身的實際加以學習借鑑。

下面,我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20**年全省職業衛生監管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20**年,全省各級安監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以全面落實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為中心,抓住“職業衛生監督執法年”活動契機,深入開展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職業衛生基礎建設活動、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普查、職業衛生“三同時”等監管重點工作,防範和遏制了重特大職業病危害事故的發生,穩步推進職業衛生監管執法,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一)大力推進“職業衛生監督執法年”活動

省局專門下發了通知,明確了目標,進行了部署。各地在制定年度執法計畫時,也把職業衛生執法納入到安全生產年度執法中,進行統一計畫、統一部署、統一落實。通過執法檢查活動促進企業落實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

省局每季度突出開展了一次專項督查。上半年重點對職業衛生監督執法計畫、職業衛生現狀普查、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工作推進、職業衛生基礎建設活動的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下半年重點對職業衛生“三同時”、職業病危害檢測和評價進行了專項檢查,共抽查核查44家企業,發現問題542項,責令當場立即改正398項、限期整改136項,予以行政處罰8項。

無錫市採取上下聯動、合力推進的方式,採用分季度、主題式執法新模式,全面開展監督執法行動;徐州市攜帶職業衛生監督執法儀器設備,對照“檢查表”內容進行逐項檢查;常州市在全市開展職業衛生“百日”集中執法檢查專項行動;蘇州市採取了多部門聯合執法,推進格線化監管;南通市提出了五個“100%”檢查計畫和基本目標;連雲港市在執法檢查中堅持做到了“三帶、三書、三必查”;揚州市借力“百名專家掛鈎千家企業”活動,做好技術幫扶;宿遷市對執法計畫和任務進一步明確細化,通過檢查責令一批高危害企業進行工藝改進或者拆除搬遷,取得了良好效果。

20**年全省各地職業衛生執法企業數共12560家,責令限期整改企業數共3489家、行政處罰企業數640家、處罰金額480餘萬元。

(二)紮實開展職業衛生基礎建設活動

各地根據總局的部署,按照省局的方案要求,把職業衛生基礎建設活動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以“先試點、後示範、再全面”為原則,通過“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方式,逐步拓展活動範圍,有序推進基礎建設活動。一是樹立典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從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代表性企業中,在20**年確定的229家基礎上,又新培育了508家企業。二是紮實推進,不斷擴大覆蓋面。各地積極採取有效措施紮實推動基礎建設活動的廣泛開展,通過抽查督查及時發現問題、改進措施,通過再宣傳再發動,提高企業參與度,擴大了參與活動重點企業的覆蓋面。三是嚴格把關,確保取得實效。注重在質量把關上下功夫,在重點行業企業自查問題、落實整改的基礎上,縣市區局組織專家嚴格對照《江蘇省職業衛生基礎建設活動基本要求》逐一把關,市局組織抽查核查,省局負責督查考核,驗收或者核查不通過的一律限期整改,保證了基礎建設活動取得成效。

無錫市將基礎建設活動與執法檢查相結合,並將基礎建設進展情況納入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保障了活動的有效推進。連雲港市逐家過關驗收,在質量把關和提高實效上下功夫,合格一家、通過一家。鎮江市通過網路平台調度企業自查自評工作,並聯合衛生、人社和工會部門聯合開展抽查。截止去年底,全省實現和超過了70%以上重點企業基本達到基礎建設的要求。

(三)深入開展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

20**年,各地遵照“突出重點,循序推進,持續鞏固”的原則開展專項治理工作。既突出了對近幾年專項治理工作進行回頭看,通過查漏補缺鞏固整治成果。同時,又按照總局部署開展了水泥製造、石材加工企業職業病危害的專項治理,從摸清底數、到找準環節、再到對症下藥,採取切實可行的防範和治理措施,加強水泥裝運、石材切割打磨等重點崗位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的技術改造。

徐州市注重“宣傳與普法並行、監督與服務並重”,緊盯重點企業,緊抓6個100%,將專項治理任務層層分解、逐級傳遞。蘇州市重點開展了有機溶劑、電焊煙塵兩個重點職業病危害的專項治理,開展監督檢測,針對超標崗位督促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實現職業衛生的本質安全。

截止去年底,全省共6719家企業納入了專項治理統計範圍,申報率達87.2%,企業負責人和管理人員培訓率達89.6%,職業衛生“三同時”審查率達96.3%,現狀評價率達37.8%,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率達77.1%,健康監護檔案建檔率達78.9%。

(四)全面規範建設項目“三同時”審查工作

一是從制度層面上加強和規範“三同時”審查工作。省局出台了一個辦法、兩個規則、7個評審和審查要點以及相關檔案和文書,加強和規範了各級“三同時”審查工作。

二是下放和調整“三同時”審查管理許可權。省局進一步下放省管審批項目,將省政府和省有關部門審批的總投資在5億元以下的建設項目“三同時”審查直接授權給設區的市安監局組織實施。市、縣兩級根據自身實際,自行確定了“三同時”的管理許可權。

三是突出強化建設項目各方主體責任的落實。對參與“三同時”工作的建設、施工、工程監理以及技術服務等各單位,都進一步明確了相關單位的主體責任,加強了對源頭的把控。

20**年全省共完成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審查1342項,其中預評價審核(備案)598項、設計審查306項、竣工驗收(備案)438項。“三同時”覆蓋率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審查質量也有了明顯提高。

(五)協同推進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統計、普查、摸底調查和評估工作

一是持續推進職業病危害申報工作。20**年,各地藉助安全生產標準化大力推進的契機,重點督促職業病危害較為嚴重、職業衛生管理基礎薄弱中小微企業做好職業病危害辨識、檢測和申報工作。截止去年底,新增申報企業數27427家,申報企業總數達88438家,超額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繼續位列全國第二位。全省申報企業總數居前六位分別是:無錫、蘇州、南通、泰州、南京、徐州;新增企業數增幅比例超過50%的有:宿遷、蘇州、鎮江、無錫、淮安、泰州、揚州。

二是紮實開展工礦商貿企業職業衛生統計工作。各地把職業衛生監管統計與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職業病危害現狀普查、職業衛生基本情況摸底調查等工作有機結合,統籌安排,綜合利用,確保了統計制度的有效落實。

三是繼續開展職業病危害現狀普查工作。依託安全生產隱患排查系統信息平台,同步開展了現狀普查。20**年,13個市同步完成安全生產隱患平台驗收,促進了職業病危害現狀普查工作。截至去年11月共有13174家企業錄入了普查信息,占隱患排查企業的91.9%,取得了預期效果。

四是圓滿完成年度職業病危害防治評估工作。總局評估小組對南京、揚州兩市職業病危害防治評估工作進行了抽查,抽取綜合評估結果為良好,名列全國前列。省局從各地抽取有關人員組成評估小組,採取了循環評估的方式,對各地報送的企業,對照七項指標要求對資料進行了集中評估,評估結果均在合格等次以上。

(六)積極穩妥開展職業病診斷鑑定現場調查工作

各地能夠注重從大局出發、從工作實效出發,注重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根據《關於做好職業病診斷、鑑定過程中現場調查等相關工作的通知》等檔案要求,規範開展現場調查工作,妥善處置相關事項,確保職業病診斷鑑定工作穩妥、有效實施。20**年,省、市、縣三級共完成衛生部門提請的298起職業病診斷鑑定的現場調查工作。

(七)紮實開展職業衛生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

一是部署開展了以“防治職業病,職業要健康”為主題的大型集中宣傳諮詢活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提高了廣大勞動者的健康權益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二是依託省安全生產協會組織參加“全國職業病防治知識競賽”活動,我省共有1.2萬家單位的150多萬名職工參加了競賽活動,南京、無錫、蘇州、南通、淮安等市安監局和有關企業被總局和全總評選為優勝單位。

三是有計畫地組織了全省監管執法人員培訓,全省共培訓職業衛生監管執法人員1568人。

四是加強了企業主要負責人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和對企業從業人員接受培訓活動的檢查督導。據統計,去年各地共培訓企業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15680人次,企業培訓從業人員135.9萬人次。

(八)加強職業衛生監管隊伍和制度標準建設

1、進一步加大基層職業衛生監管機構建設和技術裝備力度。20**年,各地加強了職業衛生監管機構建設和專業人員配置,共有89縣(市、區)獨立設定了職業衛生監督管理科,全省職業衛生專職監管人員達398人,新招錄了公共衛生相關專業公務人員21人,從衛生和疾控部門引進17人,全省具有職業衛生相關專業背景的監管人員達到76人,占比接近20%。20**、20**年省局兩次購置現場快速檢測儀器裝備,配備到各省轄市和重點縣市區。

2、加大職業衛生監管規範標準建設力度。一是結合我省實際,省局研究制定了《江蘇省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工作規範(試行)》,解決了職業衛生標準規範的缺項問題,明確了檢測工作全過程的質量控制,規範了技術服務機構的檢測行為。二是為規範嚴重行業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工作,省局組織制定了《江蘇省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導則》及14個重點行業現狀評價技術規範,正在完善之中,今年將及時發布。

20**年,通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職業病防治基礎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新增職業病人數得到了有效控制(已連續兩年下降),杜絕了重特大職業病事故和群體性事件的發生,職業衛生監管機構隊伍建設和基礎工作也有了穩步提高。

二、認清形勢,進一步增強做好職業衛生監管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近兩年來,全省職業衛生監管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我們還必須清醒看到當前的職業病防治形勢仍然十分嚴峻,職業衛生監管工作依然面臨巨大壓力和嚴峻挑戰。

(一)職業病危害的嚴重狀況依然沒有顯著改觀

一是職業病危害分布廣、涉及面大、接觸人群多,是我省職業病危害現狀的主要特點。從傳統工業,到新興產業乃至第三產業,都存在一定的職業病危害。我省已進入職業病高發期和矛盾凸顯期,防治工作十分嚴峻和緊迫。僅從申報數據看,我省工礦企業涉及所有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涉及從業人員達908.98萬人,其中涉及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人數達184.34萬人。二是新增職業病患者總量仍然較大,發病率高的狀況沒有根本好轉。近年來,我省每年報告職業病病例都在1000例上下,仍然高居全國前列。三是職業病診斷鑑定的矛盾和糾紛日益增多。從去年提請的職業病診斷鑑定的現場調查工作和職業病信訪工作量來看,歷史遺留問題不斷顯現,矛盾與糾紛不斷湧現,處理難度不斷增大,社會關注度也不斷提高。四是職業病危害事件難於防範,群體性事件容易產生重大社會影響。前些年,全國和我省一些地區陸續發生了社會影響較大的群發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社會影響惡劣,成為全社會和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與熱點。

(二)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的基礎工作依然薄弱

一是企業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難以有效落實已成為最突出的問題。部分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和小型企業對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片面追求效益,不顧勞動者的健康,生產工藝、技術設備和防護設施落後,管理不嚴格,治理不到位,職業病防治上捨不得投入,作業現場職業病危害嚴重,甚至出現違規建設、違規生產、違規作業等情況。二是勞動者自我防護意識不強,維權意識差。大量的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成為職業病危害的主要接觸群體。由於職業病防護知識的缺乏,加之用人單位不認真履行職業病危害告知等義務,導致勞動者缺少防護意識和技能,不能依法維護相應的權利。

(三)職業衛生工作的重視程度依然不夠

一是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對職業衛生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還沒有像重視安全生產、重視環境保護那樣重視職業衛生工作,還存在重“紅傷”、輕“白傷”的思想。二是一些地方安監部門也沒有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只重視安全監管和突發事故,不重視職業衛生監管和職業病,沒有把職業衛生監管放上重要位置,沒有把職業衛生監管與安全監管同要求、同部署、同考核,甚至存在不作為的情況。

(四)職業衛生監管工作依然不強

一是監督力量不足。全省職業衛生監管機構和隊伍建設依然比較薄弱,難於滿足現實監督的需要,職業衛生監管人員不到400人,只占全省安監人數的10%。一些地方尤其是縣級安監部門,只有一兩名專職的職業衛生監管人員,只能忙於應付,加強監管成為空談。二是監管能力不強。專業監管人員缺乏,必要的執法監察裝備配備不到位,技術支撐體系與職業衛生工作不相適應,嚴重影響職業衛生監管能力的整體提高。三是監管基礎薄弱。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的狀況依然沒有改觀,工作程式、制度規範依然還很滯後。

職業衛生工作事關廣大勞動者的生命健康權益,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大家要正確面對、認真分析當前嚴峻的職業病防治形勢,對影響和制約職業衛生監管工作有效開展的諸多問題要深刻剖析、努力破解,深刻認識做好職業衛生工作對於促進社會和諧、保護勞動者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履行好法律賦予我們的監管職責。

三、突出重點,紮實做好20**年職業衛生監管工作

20**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之年,也是實施《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20**年)》的收官之年。全省職業衛生監管工作要堅持全面貫徹落實《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紮實開展“職業衛生監督執法提升年”活動,切實落實企業職業衛生管理主體責任,強化分類監管,加強源頭控制,不斷夯實基礎,有效治理重點職業病危害,不斷提升職業衛生監管水平。今年的重點工作省局還將專門下發檔案部署,在這裡我重點強調幾點:

(一)有效落實企業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

職業病防治工作和安全生產工作一樣,最有用、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企業自身重視起來。如何真正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是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當務之急,也是我們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要想辦法、拿措施、出實招。省局今年提出從四個方面入手來推動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

1、以告知承諾、宣傳培訓、誠信體系等為載體,進一步提高企業全員的職業病防治意識。一是繼續做好企業職業衛生法定事項“告知”和“承諾”工作,力爭實現工業企業全覆蓋。二是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宣傳教育培訓活動,重點加強企業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的職業病防治法規和知識培訓,同時要督促企業加強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勞動者的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的職業病防範技能。三是通過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建設,逐步建立並完善企業職業衛生管理工作誠信體系和違法違規企業黑名單制度,定期向社會發布。

2、以檢測評價、健康監護、個體防護等職業衛生管理重點內容為切入點,進一步提升企業職業病防治本質程度。一是指導和督促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企業,按照規範要求開展職業病危害檢測評價;督促職業病危害嚴重的企業,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二是督促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按照法規及相關技術規範的要求,做好健康監護工作,建立健康監護檔案。三是監督抽查個體防護使用情況。重點加強存在嚴重職業病危害的崗位員工個體防護用品的發放和使用情況,保護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

3、以專項執法、重點執法、事故查處等為主要手段,進一步推動企業職業病危害嚴重現狀的整改。一是要強化專項執法,根據專項治理、基礎建設、“三同時”等情況確定專項監督執法的重點、範圍和對象,推動工作的有效落實。二是要強化重點執法,按照“打非治違”、“四不兩直”的要求,重點對職業病危害嚴重的企業開展暗查暗訪,加大處罰力度,推動問題整改。三是強化事故查處。嚴肅查處職業病危害事故,做到“一廠出事故,萬廠受教育”,以事故教訓推動職業衛生監管工作。

4、以危害告知、警示標識、檔案管理等標準規範貫徹為契機,進一步提高企業職業衛生管理基礎水平。一是規範企業職業病危害告知與警示標識管理。二是規範企業職業衛生檔案管理工作。

希望各地結合實際,在工作中有所促進、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只有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了,職業衛生工作才能落到實處。

(二)切實加強職業衛生監管重點工作

職業衛生監管工作任重而道遠、繁重而艱巨,當前我們還是要突出監管的主要工作、重點工作、必需工作,把有限的監管力量用好、用足。

1、紮實開展“職業衛生監督執法提升年”活動。提升年就是要突出“提升”二字。一是在職業衛生執法保障性上要有提升。各地要制定好方案,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安排,強化相關保障措施。二是在處罰數量和質量上要有提升。要採取明查暗訪、分片包乾、專家隨隊、安全衛生一體化等方式,加大執法檢查力度。三是在職業衛生執法針對性上要有提升。要針對職業病高發、多發行業和存在薄弱環節、突出問題的企業開展嚴格執法,通過強有力的執法,治理企業職業衛生違法違規行為。

2、繼續推進職業衛生基礎建設活動。基礎建設最終要求就是要參加基礎活動的企業基本達標。一是力爭重點企業全部達標。按照《江蘇省開展職業衛生基礎建設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繼續抓好重點企業基礎建設活動的推進。二是職業病危害嚴重行業逐步達標。有序擴大職業衛生基礎建設活動的覆蓋面,力爭所有參與基礎建設活動的企業都能達標。

3、加強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三同時”審查工作關鍵就是規範化、程式化。一是規範審批行為。要依法做好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審批事項的調整、下放等工作,確保相關工作的有機銜接,嚴禁審批中的不作為和亂作為。二是規範審批程式。重點做好《江蘇省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監督管理辦法》及相關配套檔案的落實,確保審批程式到位。三是規範建設和技術服務單位行為。加強對建設單位、技術服務單位在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上的監督抽查,落實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的主體責任和相關責任。

4、持續開展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工作。專項治理年年做,但不能年年老樣子,還是要突出重點和專項。一是把近幾年治理過的仍然作為重點,要反覆治、治反覆。對石英砂製品、石棉製品、木質家具製造、電子產品製造、皮革箱包及製鞋、鉛酸蓄電池生產、水泥製造、石材加工等八個重點行業企業的專項治理工作繼續開展“回頭看”,鞏固治理成果,確實治出成效。二是把塵肺病多發行業作為重點。根據近四、五年我省新增職業病病例的情況,塵肺病一直多發、高發,我們要以問題為導向,在鑄造冶煉和船舶修造行業等塵肺病多發行業開展專項治理工作,力求在防治和減少塵肺病上取得成效。三是各地要結合實際做好職業病發病率較高、職業病危害嚴重、接觸人員多的重點行業的專項治理工作。

(三)紮實推進職業衛生監管基層基礎工作

基層基礎工作的薄弱是職業衛生監管工作難於再上新台階的關鍵,要堅持、要紮實的去推進。

1、要進一步督促基層加強監管機構隊伍建設。對縣(市)和非城中區設立專門職業衛生監管機構情況開展專項督導,推動縣級(含開發區、城中區)設立專門機構、配備專職人員,確保與承擔的職業衛生監管任務相匹配。要配備監管執法所必需的現場快速檢測儀器等執法裝備,省局已經堅持了兩年,各地也要自己爭取。

2、統籌推進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現狀普查、基本情況摸底調查工作。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現狀普查是近兩年的一項常項性基礎工作,今年總局又部署了職業衛生基本情況摸底調查工作,省局已經研究如何統籌推進的問題,準備結合全省安監信息化建設,把這幾項基礎工作一併整合起來。但在信息化建設沒有啟動前,各地還是要繼續做好申報、現狀普查和基本情況摸底調查等工作,不能停滯、不能鬆懈、不能馬虎、更不能應付,這些已有的基礎數據今後會實現有效對接的。

3、建立職業衛生監管相關工作制度。一是完善定期上報制度。結合職業衛生統計工作,督促各市、縣(市、區)按季度上報申報、專項治理、基礎建設活動、“三同時”審查、監督執法、診斷鑑定現場調查等職業衛生日常監管工作信息,及時統計、匯總、分析,實時反映工作進度和成效。二是建立定期通報制度。按季度對全省職業衛生監管工作情況進行梳理、總結,並通報各項重點工作完成情況和存在問題,針對提出工作要求。

(四)逐步構建職業衛生監管長效機制

面對職業衛生監管的形勢和任務,需要在監管體制機制、監管方法手段上有所探索和創新,希望各級要努力去探索和總結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

1、加強職業衛生監管體制機制創新。一是完善和推動安全生產與職業衛生監管一體化機制。這項體制和體系建立已經是勢在必行,總局提出了要求,一些兄弟省已率先運行,我們先期也已在一些地方進行過試點,有些市也逐步試行,省局今年將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準備全省推進。二是積極探索委託開展監督檢測。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具備相應資質的技術服務單位開展監督檢測,為監管工作提供技術保障。開展“專家進企業服務”活動,組織職業衛生專家,深入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幫助查找隱患。三是完善職業病診斷鑑定現場調查工作機制。在明確職責分工的基礎上,進一步最佳化工作程式和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機制。

2、研究制定職業衛生監管相關規章規範。協調做好省政府《江蘇省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辦法》調研論證工作;結合實際抓緊制定《江蘇省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導則》及相關行業評價技術規範;對《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20**版)》進行調整補充。

3、加快職業衛生監管信息平台建設。省局今年將加快信息化建設,建立職業衛生監管平台,將日常監管工作內容實現信息化和數據共享,將企業日常監測、定期檢測和評價、健康監護等資料實現網路直報,推進職業衛生監管工作的信息化和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