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的講話之——堅信自己,趕走自卑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1951年,英國人弗蘭克林從自己拍得極為清晰的dna照片上,發現了dna的螺鏇結構,就此還舉行了一次報告會。然而弗蘭克林生性自卑多疑,總是懷疑自己論點的可靠性,後來竟然放棄了自己先前的假說。可是就在兩年之後,霍森和克里克也從照片上發現了dna分子結構,提出了dna的雙螺鏇結構的假說。這一假說的提出標誌著生物時代的開端,因此而獲得1962年度的諾貝爾醫學獎。假如弗蘭克林是個積極自信的人,堅信自己的假說,並繼續進行深入研究,那么這一偉大的發現將屬於他。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一個自卑的人往往過低評價自己的形象、能力和品質,總是拿自己的弱點和別人的強處比,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在人前自慚形穢,從而喪失自信,悲觀失望,不思進取,甚至沉淪。

自卑的人,大腦皮層長期處於抑制狀態,而絕少有歡樂和愉快的良性刺激轉換,中樞系統處於麻木狀態,體內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得不到充分的調動,無法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同時內分泌系統的功能也因此而失去常態,有害的激素隨之分泌增多;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抗病能力也隨之下降,從而使人的生理過程發生改變,出現各種病症,如頭痛、乏力、焦慮,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

自卑感產生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但主要的原因是以下這些:

1.自我認識不足,過低估計自己。每個人總是以他人為鏡來認識自己,也就是說人們總是根據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自己與他人比較來認識自己的長短優劣。如果他人對自己做了較低的評價,特別是較有權威的人的評價,就會影響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自己也低估自己。在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性格內向的人,也多半喜歡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比,當然越比越覺得自己不如人,越比越泄氣,就會產生自卑感。

2.消極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每個人面臨一種新局面時,首先都會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應付。性格內向的人因為自我認識不足,常覺得“我不行”,由於事先有這樣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會抑制自信心,增加緊張,產生心理負擔,在學習和交往中,就不敢放開手腳,就會限制能力的發揮,學習效果必然不佳。這種結果又會形成一種消極的反饋作用,影響到以後的行為,使自卑感成為一種固定的消極自我暗示,從而造成一種惡性循環,使自卑感進一步加重。

3.挫折的影響。人們在遭受挫折後,可能會產生各種反應,或反抗,或妥協,或固執。有的人在遭受某種挫折後,就會變得消極悲觀,特別是性格內向的人,由於神經過敏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稍微受挫就會給予他沉重的打擊,使他變得自卑。

4.生理方面的不足。生理方面的缺陷對心理方面有明顯的影響。如有的人因為身體矮小或相貌醜陋而感到自卑;有的人因為自己的身體有殘疾而自卑。

每個人由於氣質、文化素養及生活環境的不同,脾氣、性格都不盡一致。但無論哪種人,自卑都是不正常的心理活動,應及時清除掉,清除的方法有:

1. 警惕消極用語

你是不是經常使用一些積極性的自我描述用語;如“我一定要做出改變”、“我能行”、“我可以試試”、“這次會成功的”,並且要經常對自己說或寫下來貼在你房間的床頭和書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