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學期國旗下講話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嚴於律己 慎獨慎微 做一個優秀中學生》。

寒假的時候,有位家長給我打電話,詢問開學的時候僑中要不要對學生進行測試,我說沒有安排。於是乎,這位家長教育了我半天。我羅列了一下,他無外乎想表達這樣幾層意思:1、在假期里,沒有人監督孩子,他會失去了學習氛圍與動力,如果放任自流的話,開學時極有可能上學期所學的知識忘記大半;2、在校養成的好的學習與行為習慣喪失殆盡;3、已經遺棄的壞毛病重又拾起;4、玩的時間過多,世俗存在的壞風氣難免會被沾染。這位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其擔心也不無道理。

所以,今天我要對同學說的是,你們極有必要學會一種修身之法——慎獨。

“慎獨” 在《辭源》的解釋是“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苟”。這也是我國古代儒家創造出來的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之法。

所謂“慎獨”,是指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自覺地嚴於律己,做到人前人後一個樣,有無監督一個樣。慎獨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課,是“入德之方”。曾國藩告誡子孫說:“慎獨則心安。”慎獨是修身律己的理想境界。

慎獨是最高層次的嚴於律己,是一種傳統美德。歷覽前賢,歷史上道德彰顯之人莫不慎獨。聖人孔子,即使是在顛沛流離之途也恪守君子之禮,席不正不坐,語非禮不言。詩人屈原,雖然身處濁世,慘遭罷黜流放,仍能“沐後彈冠,浴後更衣”。《五元燈會》上曾載有這樣一則故事:由於戰亂,普陀寺的眾禪者決定遷移廟址。在遷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師一人堅持早課,從不荒廢。有人勸曰:“此處無佛,大師可不必如此。” 豫通大師答曰:“此處無佛,我心有佛。既誠我心,是誠我佛。”

這就是一種高度的嚴於律己的精神,一種慎獨的精神。

同學們,你們現在已經是高中生了,正在通過讀書改變人生,完善自我的階段。古有“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之訓,今有“三天不寫手生,三天不讀口生”之誡,你們也應像豫通大師那樣“我心有佛”,你們的“佛”就是讀書學習。慎獨,應該成為你們自習、晚修、課餘或者不在學校、甚至沒有老師家長監督的時候,也不放鬆對學業的追求的一種基本修養和完美品格,這是一種難得的境界。孔子“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黃庭堅“三日不讀書,便覺得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就是你們學習的榜樣。欲乾大業者,必從學業始,學業就是你們現在的事業。學習知識,積累學問,修身養性,提高素質,以促使學業的完成和事業的騰飛,是不分在學校還是在家中的。你們應該像《詩經》所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那樣地度過高中的每一天,因為每一天對於你們高中生活而言都是倒計時。

慎獨是一種高度的自製和對自己的絕對忠誠。這就要求同學們要有一種自我警醒、高度自覺,自我控制、嚴格自律,自我加壓、堅忍不拔的精神!也許你會制定好學習計畫,卻因無人監督而成一紙空文;也許你會堅持一段時間後,又被各種誘惑勾引;也許你會找出各種理由,為自己的無心向學張本……但,最終,你騙不了你自己。

當然,要真正做到“慎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告訴同學的是,“人生在世,路,總是要靠自己去走。在命運的行程中,一路拼搏,朝著既定的理想和目標艱難地跋涉,這是一段需要自己一個人走完的路程,每個人都是獨行者!”既然這樣,在“獨”的時候,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慎”呢?因此,慎獨是我們應該也必須學會的——即為自己靈魂的高貴,也為自己前程的光明!

如果說慎獨修正身,那么慎微就是走正道。“慎微”的意思是要同學們重視和正確處理學習與生活上細小的事情。時常在巡堂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同學隨意遲到、早退甚至開溜不上課;隨手扔垃圾在地上;課桌上亂塗亂畫;晚修的時候交頭接耳;課堂上翹著二郎腿,吃著辣條,喝著奶茶;作業本上字型狂舞,宛如醫生開的處方;穿著露臍校服,踢踏著拖鞋在教室里晃來晃去;等等諸如此類。

有同學一定會認為,我嘮嘮叨叨說這些不都是司空見慣的“小事”嗎,可能不以為然。

天下有大事嗎?有!“登月”是大事了吧——美國太空3號快到月球了,但它卻不能登上去,而是無奈地返回來,只是因為一節造價30元的電池壞了; “挑戰者”號太空梭突然爆炸,只是因為掛在外燃料箱上的一枚助推火箭的密封裝置破裂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只是因為一塊手提箱大的泡沫隔絕材料脫落了。請思考一下,小事“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