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演講材料綠葉的情懷

如果說,譚千秋像一位巨人,在地震來臨的剎那用他寬廣的懷抱護衛了學生年輕的生命,是一種偉大;如果說孫進像一根螺絲,在紮根農村的日子裡用堅韌的毅力譜寫身殘志堅獻教育的讚歌,是一種執著,那么草堰鎮中心國小沈頻老師二十七年如一日,無怨無悔將青春播灑,應該就是一種平凡。她像一片綠葉,靜靜地、無聲無息地用自己的力量為學生送去片片綠蔭。

1983年,沈頻帶著對講台的無限憧憬走上了教師這個崗位。她起早貪黑,謙虛求教,鑽研教材,苦練內功。炎炎夏日,她陪孩子們一起讀書,瑟瑟寒冬,她陪孩子們一起寫字。多少個夜晚,檯燈下的她聚精會神地批改著作業。學生眼中,沈老師漂亮有魅力,年輕有朝氣;家長眼裡,沈老師教學有特色,教育有方法。一乾就是二十年。這其中,沈老師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愛人在機關工作,事情多任務重,家庭的重擔理所當然地落到了她一個人的肩上。那時沈頻老師還在村小,教師緊缺,大多數教師都是語數包班。沈老師無奈,便把襁褓中的兒子背到學校一同上課,有一陣子她甚至請了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跟隨自己呆在學校幫助照看孩子。我們或許可以這樣戲說,她的孩子接受著最早的“教育”,當然也可以這樣說,她的孩子因為媽媽的心中裝著學生,就連最起碼的搖籃生活都失去了。其實沈老師又何嘗不想給兒子一份安定的日子。即使到現在談到對兒子的付出,她還是滿懷愧疚,可幾十個孩子也需要她。班上有個叫陳秀紅的孩子,因家庭貧困交不起學費,一度限入將要退學的境地。沈老師知道後,悄悄地為她付清了學費,鼓勵她好好讀書。班裡的學生生病了,來不及通知家長,她背起孩子直奔醫院。遇上惡劣天氣,她那並不寬敞的宿舍就成了一個小食堂,路遠的孩子到這裡吃飯。就這樣,沈老師一邊盡力地照顧著孩子,一邊全力地教育著學生,以她的默默奉獻在講台上一站就是二十年。由於她出色的表現,她曾榮獲大豐市團市委頒發的“愛心工程獎”,多次被市、鎮表彰為優秀教師。

XX年鄉鎮撤併,區劃調整。沈頻老師從三渣國小調進了我們草堰國小。時任學校語文教研組長的她未向學校提半點要求,默默擔任起一年級語文的教學任務。其實早已在高年級教學上做出一番成績的她,完全可以憑著自己的資歷與才幹向學校提一些合情合理的要求,學校也一定會有所考慮,無論在生活上、工作上都是。可時至今日,已年近半百她仍然堅定地走在班主任的隊伍里,時至今日,她仍然還租住在一間破舊的老房子裡。

兒子聯考,沈老師因為對兒子的愛太少,也曾想過請長假在家照顧孩子,這種要求在當時極為平常。但她最終還是站在了學校的角度考慮,學校上哪兒去找人代課啊?她更擔心學生,來一個新老師,人家哪裡能摸得清他們的學習狀況,等慢慢摸清了,一學期就要結束了。還是堅持堅持吧!就這樣,她每天早晨從四五十公里以外的縣城乘車到學校上班,晚上又從學校趕回家,只為了兒子在放學時看到冰櫃里準備好的飯菜,感受到母親的關愛,使他能節省一些時間用於學習。其實對兒子,她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但她沒有。

2011年,沈頻老師八十高齡的母親不慎摔斷了股骨,導致下肢暫時性癱瘓。養兒防老,作為女兒,對病中的母親有義不容辭的照料責任。為了不影響工作,她和哥嫂商量,由他們白天照顧老人,自己晚上照顧。這樣,她就可以白天在學校上班,晚上再趕回大豐,照顧母親,以盡其孝。於是,每天奔波於縣城和鄉鎮之間,忙碌在學生和母親之間。一晃又是兩個月。與她同辦公室的我們被她的孝心感動著,更被她強烈的責任心感動著。我們也學著對學生更負責任一些,對工作更盡心一些。如果不是很特殊的情況,一般也不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