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演講稿(7篇)

公正辦案 清白做人

中央政法委決定今年在全國政法系統開展“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旨在進一步促使全體政法幹警堅守忠誠的政治本色,築牢為民的宗旨理念,堅定公正的價值追求,嚴守廉潔的基本操守。“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政法幹警核心價值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政法領域的集中體現,是政法幹警應有的政治本色、宗旨理念、神聖職責和基本操守。

通過政法委、上級法院的動員部署和前一階段的學習思考,聯繫近年來政法系統出現的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執法不公、執法不廉、有損黨的形象和司法公信力的問題,使我清醒地認識到開展核心價值教育實踐很有必要,意義深遠。

中央政法委將“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確定為政法幹警的核心價值,中心突出,言簡意賅,簡明扼要,涵蓋面廣,針對性強,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不但是政法幹警的核心價值,而且應該成為政法幹警永恆的價值觀,我們一定要熟記於心,念念不忘,持之以恆。

我個人的理解是“忠誠”是對每個黨員的要求。對黨忠誠是《黨章》對每個黨員的要求,也是黨員的職責和義務,義不容辭,要服從黨的決定,不但要在本職工作中體現忠誠,還要積極投身教育實踐活動。

“為民”是法院工作的宗旨。法院是審判機關,是懲惡揚善、定分止爭的地方,審判工作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為國泰民安保駕護航。同時,法院也是民眾工作部門,法官是法律工作者,也是民眾工作者,在嚴肅執法的同時,要文明待人,能動司法,熱情服務。

“公正”是法院工作的永恆主題,是人民法院的立院之基。人民法院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關口,也是最權威的糾紛解決手段,因為審判具有最高權力和終極裁判的雙重屬性。人民民眾對法官和案件的公正期待比對任何職業都高。培根有句名言佳句:“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然觸犯了法律,但只是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裁判則是毀壞了法律,就好比污染了水源。”一位受到不公判決的當事人曾寫道:“法官,曾是一個令我無比敬仰的稱謂。然而,當我收到這份判決書的時候,這份敬畏戛然而止、轟然倒塌,讓我陷入了迷惘和痛楚之中,……今夜,讓那份敬畏死去。”法官應該是法律的塑造者,是法律理想的捍衛者,社會能允許法律有漏洞,但沒法接受法官不公正。只有把案件判公,才能把人心判暖。

“廉潔”是法官的立身之本。如果做不到廉潔,你就不配當一名法官。法官職業的特殊性和尊榮要求法官具有非同常人的道德修養才行,法官應具有超乎常人的道德情操、職業操守,做到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才能保證公正的天平不致傾斜。西方學者埃里希申講:“從長遠看,除了法官的品格外,沒有其他任何東西可以保證實現正義。”此話固然不代表真理,但卻很好地詮釋了法官的職業道德在實現公平正義中的作用。也有人講,司法判決是法官良心過濾的法律,法官是社會的精英,是滌盪社會醜惡現象和規範人們行為的正義力量。公眾視法官為活生生的正義,如果自身不廉,你判的案件既就是做到了公正,這份公正也是打了折的公正,被玷污了的公正,讓當事人搖頭嘆息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