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者如何更好地吸引觀眾

在現代社會,演講越來越多了:領導者公開講話,教授傳授學識,國際會議上學者的闡述,談判中雙方的溝通,主持人的陳述與提問,被採訪者的即席回答——這都是生活中須臾不可離開的語言交流和演講藝術。除此之外,政治演講、外交演講、學術演講、案例演講、培訓演講,均需演講藝術。

演講者如何吸引觀眾

當代人越來越希望自己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是因為當用武之時,我們方感到過去在學校和工作中,這種鍛鍊的機會太少了。其實每一個人都應該從成長開始就伴隨著這種訓練。

電視台中對熱點新聞的報導,內容豐富、時效性強,但專家和記者的表現卻差別較大,這就與個人的概括能力、語言能力和駕馭現場的能力,也就是演講能力有很大關係。首先,主持人的思維、品位以及關注點,應該和觀眾的思考期待一致,甚至更高一籌,那就會把談話引向一個逐漸深入的境界,使觀眾興趣不減、有所收穫,把他們牢牢地吸引在電視機前。如果主持人或被採訪者象私塾先生那樣不緊不慢地老生常談,不等講完,觀眾就會換台。凡是在公眾面前演講(尤其是在時間有限的電視節目中),都應儘可能做到:語言緊湊、用詞準確、條理分明、論點突出、心安神定。如此,演講者就不但具有了鮮明的個性,還有了駕馭現場的能力,這就是演講者的綜合素質魅力!我們對聽眾不能奢望“六秒鐘定律”即知端詳,但卻可能像精彩電影那樣,幾分鐘就吸引住觀眾的目光。

除了論壇的演講及電視台的演講之外,大千世界中充滿了演講藝術。演講者的準備要認真充分,不可信口開河、無知涉險!

鮮活的思維是演講中的智慧之光

幾年前電視台轉播的國際大專辯論會,吸引了無數目光。人們為這種爭論問題的形式、青年學子所談論的話題以及所煥發出來的辯才而吸引。但是,由於國際大專辯論會逐漸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觀眾的目光開始轉向充滿鮮活思維的“對話”欄目。觀眾更願意看到知識豐富、緊跟現實、實話實說、與成功者近距離、充滿鮮活思維的對話。在今年5月11日中央二台的“對話”欄目中有這樣一個精彩場面:宏德公司董事長施振榮說,子女不願接他的班,願當教授什麽的,施先生也怕步王安的後塵,就把接力棒交給了幾個德才兼備的“外人”。這時主持人問一位在宏德工作了十幾年的員工:“你是追隨施振榮這個人,還是追隨宏德的企業文化?”回答是:“我追隨宏德的企業文化,施振榮先生創立的企業文化。”緊接著,方太櫥具公司董市長茅理翔先生對施振榮董事長的交班有不同看法。他說他把方太公司分給兒子一部分,分給女兒一部分,因為法律不夠健全、經理人不夠成熟、信譽也不夠等等,所以傳給子女放心。這時,主持人有一句幽默而意味深長的插話:“施先生把企業當孩子,茅先生把孩子當企業。”這類在現場迸發出來的鮮活的思想會給人們帶來很深的啟迪。

演講的成功最終還要靠長期的積累和實踐

演講藝術的高低,取決於一個人的綜合實力,取決於長期的文化積澱與實踐歷練。我認為,從層次上,演講藝術可分為四種:就是“技”“道”“悟”“空”。“技”就是專業技能方面的演講。“道”就是各行各業的理論宣講。“悟”就是對實踐和理論融會貫通並能鞭辟入裡且奔放自如。“空”不是無,而是一種自由狀態,是對自然和社會的感悟至深。說到底,演講是人類的活力和智慧之光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