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口語表達技巧以及口語表達技巧的訓練方法

一般來講,表達堅定、果敢、豪邁、憤怒的可以表達出種種不同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語氣急驟,聲音較重;表達幸福、溫暖、體貼、欣慰的思想感情,語氣舒緩,聲音較輕;表示優雅、莊重、滿足,語調前後盡弱中間強。只有這樣,才能繪聲繪色,傳情達意。

語調的選擇和運用,必須切合思想內容,符合語言環境,考慮現場效果。語調貼切、自然正是演講者思想感情在語言上的自然流露。所以,演講者恰當地運用語調,事先必須準確地掌握演講內容和感情。

二、口語表達技巧的訓練

(一)語音訓練

演講者要想取得良好的發音效果,必須加強語音訓練。“聲乃氣之源”,發音的基礎之一是呼吸。響亮、動聽的聲音與科學的呼吸訓練是分不開的。演講者要善於掌握自己的發音器官,自覺地控制氣息。一般來講,採用胸膛式呼吸較好,這種呼吸是通過橫隔膜的收縮和放鬆來進行的,氣量大,能為發音提供充足的動力。平日可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練習,為正確地吐字發聲打好基礎。 

吐字發音要做到音節正確、準確,完全符合國語的發音標準。戲曲藝術所謂的“吐字歸音”訓練,其目的就在於美化音色,使字音純正、清晰、響亮、圓潤,富有表現力。它要求發音時咬準字頭(即讀準聲母),吐清字腹(即讀清韻頭、韻腹)和收準字尾(即讀準韻尾)。“吐字”時,發音力量集中於“字頭”上,“歸音”時要讀準每個音節的韻尾,即要求“到位”。總之,發音時要正確把握每個音節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演講者平日要經常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同時為了做到語句流暢,乾淨利落,出口成章,可根據自己的發音難點,選擇一些繞口令和有一定難度的語言片斷,進行快口訓練,力求做到吐字準確、快速、流暢,快而不亂,語氣連貫,不增減詞句。

音量大小變化有利於準確地表達思想感情。演講者要學會準確地控制和把握音量大小的變化。在情感激盪的地方,意思重複之處,音量要大些,反之則要不些。音量大不變化要自然、流暢,要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時,音量大小變化也要恰當、適度,不能大到聲嘶力竟,也不能小得無法聽清。此外,演講者平時還要學會準確把握高音、中音、低音的運用規律,以便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高音具有高亢、明亮的特點,多用來表示驚疑、歡樂、讚嘆等情感;中音比較豐富多采,多用業表示舒緩的感情;低音則比較低沉、寬厚,多用來表示沉鬱、壓抑悲哀之情。這些訓練最好是通過朗誦進行。

附:發音優美的生理控制(摘自《演講藝術全書》p378)

科學的發音取決於科學的運氣,有些演講者時間稍長點就底氣不足,出現口乾舌燥、聲音嘶啞的現象,此時,只得把氣量集中到喉頭,使聲帶受壓,變成喉音。

“氣乃音之帥。”氣息是聲音的原動力,科學地運用運氣發音方法可以便聲音更加甜美、清亮、持久、有力。要達到這個目的,平時要加強訓練,掌握胸腹聯合呼吸法。其要領是:又目平視,全身放鬆,喉松鼻通,無論是站姿還是坐式,胸部稍向前傾,小腹自然內收。

吸氣方法是:擴展兩肋,向上向外提起,感到感到腰帶漸緊,後腰有撐開感。橫隔膜下壓腹部擴大胸腔體積,小腹內收,氣貫“丹田”。用鼻吸氣,做到快、緩、穩。

呼氣方法是:控制兩肋,使腹部有一種壓力,將氣均勻地往外吐,呼氣時用嘴,做到勻、緩、穩。

(二)語調訓練

語調包括停頓、重音、升降、快慢等要素。語調訓練是口語表達訓練的重點和難點。演講者應在這方面加強訓練。

1。頓挫

在口語表達中,停頓既是一種語言標誌,也是一種修辭手段。它一般分為語法停頓、感情停頓和特殊停頓。

語法停頓既能滿足演講者自然換氣潤嗓的需要,也能使演講的語句、段落層次分明。語法停頓一般用標點符號表示出來,按標點停頓,但有時在較長的主語和謂語之間、動詞和較長的賓語之間、較長的附加成分和中心詞之間、較長的聯合成份之間,雖然沒有標點符號,也可作適當停頓。這種停頓往往是為了強調某一觀點或突出某一事物。

感情停頓是為表達複雜或微妙的心理感情。感情停頓常常以拖長音節發音,欲停不停或適當延長時間來表現,並且常常輔之以體態語言,使感情表達得更加自然清楚。

有時,為了加強某些特殊效果或應付演講現場的某些特殊需要,演講者常常採用特殊停頓。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前面所提到的英國政治家賴白斯在倫敦一次參事會上就勞動問題演講時,中途突頓七十二秒的事例。這種根據表意需要面是設計的特殊停頓,可謂匠心獨具,高人一籌,收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仿效這種作法的還有一例:有次演講比賽,一位女士走上講台,在黑板上寫出一道醒目的標題__論堅守崗位,便走下講台,揚長而去。這時,全場聽眾譁然,焦急、氣惱、猜測、議論,大家莫名究竟。大約過了三分光景,演講者再次登台,誠摯而鄭重地說:“同志們,如果我在演講時離開是不能容忍的話,那么工作時間紀律鬆弛,玩忽職守,擅離生產崗位,難道不應該受到譴責嗎?我的演講完了。”這時,聽眾恍然大悟。評比結果,她以超常的演講表演和精巧的構思贏得了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