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的演講口才技巧

國學生笑了,說:“她說了!因為您不要她的錢,她不能再找您。”然後,那中國學生又說:“教授啊!您不知道嗎?有時候美國人要跟您買,您不賣,送他。他們會覺得您是暗示他,您不願意賣。”

我不知道那美國學生後來有沒有找到合用的毛筆。但我一直想:顯然自己做錯了!因為我對她太有人情味,反而可能影響了我們的交往,搞不好,她一直找不到好用的毛筆,到後來,連水墨畫都放棄了!

說完這個真實故事,我要說,今天有千千萬萬遠道來的外國客人,我們要熱情待客,但千萬別用熱情把他們嚇倒。其實,不僅對外國人,也包括我們周圍的人,固然都要待之以禮,但這禮貌的禮,也是合理的理。

劉墉選用自己送美國學生毛筆的真實交往事例,既具體又深刻地說明了:與人交往,要熱情以禮相待,然而,如果太過熱情,講究禮節超出了“合理”限度,反而可能會把他們嚇倒,影響交往。他的這段娓娓動人的演講,事例典型、細節逼真、真切可感,令人信服!

用風趣的語言啟迪人

風趣幽默而又蘊含人生哲理的演講大家都愛聽,它能引發深思,給人啟迪。劉墉的演講很有特色,一個很深的道理也可以通過風趣逗人、淺顯易懂的語言來說明。如這段關於“熱狗冷貓”的演講——

我家附近一棟建築物的牆上,掛了幅保護動物協會印製的大海報,上面印著一隻狗和一隻貓,標題寫得很妙──“熱狗冷貓”。每次經過,我都會欣賞一下,覺得很有意思。

後來我越揣摩越有感觸,“熱狗”和“冷貓”不是也可以形容人嗎?有一種人特別熱情,一天到晚追著朋友玩耍,跑前跑後、大呼小叫,像是熱情的狗。另一種人我行我素,有他自己的計畫、自己的主張,不管別人欣賞不欣賞,就是執意去做自己的工作。不正像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冷貓”嗎?

於是,我給自己取了個外號,叫“熱狗冷貓”,我是一個愛動也愛靜,能玩也能認真工作的“熱狗冷貓”。

我相信成功的作家,一定都是“熱狗冷貓”。想想!一位作家如果寫作的時候不專心,怎么能寫出好文章?相反地,整天創作,卻不接觸外界,又怎能有豐富的靈感?於是你可以想像在田裡跟農夫一起割麥子的托爾斯泰;在海灘為老婆撐傘、跟孩子玩耍的畢卡索;到非洲打獵、古巴衝浪的海明威;經常游泳、長跑、甚至打拳的蕭伯納;還有那位總是參加宴會,而且以開玩笑著稱的馬克·吐溫。

不僅是作家,其他職業也是這樣,要想獲得成功,就要既會盡情玩耍,又會專心工作。請問:你是“熱狗”,還是“冷貓”?或是既能玩,又知道適可而止,收心工作的“熱狗冷貓”?

劉墉從一幅大海報的標題“熱狗冷貓”聯想及人,充分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將“熱狗”比喻為現實生活中“熱情交友,盡情玩耍”的一種人,把“冷貓”比喻為“獨來獨往,努力工作”的另一種人,繼而自爆外號,以“熱狗冷貓”自居,風趣逗人。接著,他運用十分活潑的語言描述了5個成功作家的例子,論證了“成功的作家,一定都是‘熱狗冷貓’”的觀點。最後從作家擴展到其他行業的人們,如果想成功,必須既要會盡情玩耍,又要會專心工作。這樣的演講匠心獨運,亦莊亦諧,既俏皮又在理,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演講的劉墉,一個儒雅的劉墉,一個精彩紛呈的劉墉!他真實的事例讓人信服,他真摯的感情感染全場,他風趣的語言啟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