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好演講中的站姿和換位

一個人把過多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言辭上,會致使他似乎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他的動作、姿勢和表情正講述著它們自己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怎么做好演講中的站姿和換位,歡迎借鑑參考。

演講中的“站姿”

首先,演講時一定要站立講話。站立講話是對聽眾最基本的尊重,除非這位演講者是公認的權威或者年長體弱者。

其次,演講過程中身體站姿基本要求是:身體可以略前傾後傾或其他微調,但是要保持軀幹是直立的。在講台上不允許出現歪歪扭扭的演講者,同時也要注意身體不要依靠任何物體,雙手別撐在前排的桌子上。

最後,演講者站姿需遵循兩個原則:第一,必須與聽眾拉開一定的距離(在會議中的發言不在此列),要與離你最近的觀眾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第二,如果場地過於侷促,演講者切忌身體過分前傾。因為如果演講內容呈現語氣較為強勢,會令聽眾更為壓抑;如果語氣親切溫和,會令聽眾感覺過分親昵。

演講中的“移動換位”

很多人都被這個問題困擾過:在台上的時候,動也不是,不動也不是。不動,就會像跟“木頭”暴露自己的緊張侷促;動,就好像自己又變成了蹣跚學步的嬰孩,不知該怎么邁腿。

動還是不動?確實是個問題。我們來看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千萬不要一動不動。當演講者站在台上一動不動,或者僅僅做幾個不自然的手勢時,那么聽眾一定會把他定位為初級演講者。沒有聽眾會喜歡一根立在台上的“木頭”,即便他會說話,或者可能說出一些對聽眾有意義的話,但是,他仍然是一根“木頭”。

其次,互動式換位,讓台上台下融為一體。當演講者向聽眾提出某些疑問或者做某項小調查時,如果他站在原來的地方一動不動,絕大部分聽眾會產生“跟我有什麼關係”的想法,對演講者的回應不會很熱情。正所謂“山不動,我走向山”,此時演講者需要做的就是帶著問題自然穩健地走向聽眾,這樣就加強了現場的對話交流感。聽眾們會自然地給以回應,哪怕僅僅是注目或點頭。

再次,轉換式換位,讓講台變成你的舞台。一般來講,“銀瓶乍裂”部分,是站在初始位置講述的,當進入“擲地有聲”的三個分論點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換位了。移動的步伐和內容的講述一定要同時進行,步速要比平時緩慢許多,但自然放鬆仍是首要標準。步伐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與肩同寬即可。切忌換位的時候看腿和腳。演講者可以隨著“分論點”的轉換而換位,也可以在“說到這兒,我想給大家講個故事”此類的話語進行換位,力求通過這種換位讓聽眾更明確地感受到內容的轉換,但務必在“一錘定音”開始的時候回到初始位置。

無需換位的情況

移動換位固然重要,但有些情況下可不必進行換位。如果有固定在台上的演講桌(或稱主持桌),儘量不要隨意走動。如果在台上固定了立式麥克風,也千萬別把麥克風拿下來然後在台上移動換位,否則會讓聽眾無法判斷視覺上的核心,雖然明知道演講者是核心,但立在中間的麥克風架總會讓人覺得彆扭。如果聽眾是站著聽你演講,並且你和聽眾的距離並不大的時候,也建議你不要換位。移動換位的目的就是讓講台被演講者充分利用,如果空間本就不大,演講者僅需站立並加手勢動作即可,無須換位也可以掌握全場。

小結

在演講中,聽眾除了“聽覺”之外,還有“視覺”。演講者在演講過程中,需要站立,但不能一動不動,可以根據演講內容採用“互動式換位”或“轉換式換位”來吸引聽眾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