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講話稿

由此我想到第二個問題——當代教師的定位。傳統上教師被定位為知識的傳播者,但如今僅僅做知識的傳播者是遠遠不夠的,課堂已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主要來源。要真正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稱,教師必須轉型,成為前沿思想、先進理念、創新方法、高端科技、夢想抱負、獨立思維、精神價值的傳播者、引領者和構建者。作為教者,其最大魅力在於向學生傳遞思想、價值和精神。

做思想的開創者和引領者對教師的創新能力、思維水平、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方法、教學技巧、創新意識等方面更是挑戰。以色列前總理佩雷斯在他讀國小放學回家時,母親通常會問兩個問題:今天你在學校有沒有問一個讓老師回答不了的問題?你今天在學校有沒有做一件讓老師和同學們覺得印象深刻的事情?我們的教師能不能像佩雷斯之母那樣啟導我們的學生開啟智慧人生,讓他們每天都能站在巨人的肩上觀察世界,感悟人生,研究問題?!為了適應未來創新教育和個性化教育的趨勢,作為校長,我強烈倡導“研究型教師,套用型教育”這樣的理念。

老師要轉型,強烈的創新意識是前提。我要講的第三個問題是教學與科研的關係。在不少大學存在這樣的悖論,搞教學的不太願意搞科研,搞科研的又不太願意搞教學,前者覺得水平不夠,辛苦勞累,後者則不屑教學,認為是雕蟲小技,在不自覺中將教學與科研對立起來。從我個人經歷看來,教學和科研只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不可分割,相輔相成。教學必須有科研支撐,否則就是教書匠式的知識傳授,毫無創新可言,沒有科研支撐的教學一定是質量不高的、創新元素缺乏的。套用型教育沒有科研支撐只能是技工性的知識和信息傳授,不做科研的老師何來前沿思想、創新方法和精神價值傳授給學生呢?科研是教師永葆教學活力、提升課堂教育質量的根本之道。教學是教師的立命之本,科研是教師的立身之基。學科專業建設都離不開創新驅動,科研是源動力。搞科研要富於精神理想,要有國家高度和國際視野,要善於從大處觀察、小處著手。搞科研還要有犧牲精神,要當作興趣、事業、精神來追求,不可急功近利。老師最明智的人生投資是科研,老師最大的榮耀是教好書育好人。

老師搞教學科研、教書育人,學校應該為他們做什麼?這使我想到第四個問題,就是學校與老師的關係。簡單地說,就是“幫”和“助”的關係,學校幫老師實現他們心中的夢想,老師助學校實現建設發展的夢想。對老師來說,最大的夢想應該是教好書育好人,培養出行業領袖和社會精英,對學校來說,最大的夢想應該是為教書育人營造最好的軟硬環境,尤其是軟環境,讓老師勵學樂教,潛心教研教改和科研創新。為了營造有利於老師和學生髮展的環境,學校近期強化了頂層設計,從辦學理念、制度安排、方案設計、激勵模式、結構最佳化、待遇改善等方面創新體制機制,為老師提升解套,為老師發展排憂。

老師們,同志們,同學們,中國金融高等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轉型機遇。學校正藉助xx教育發展規劃的東風,謀劃升本第二個十年該如何發展,思考建設什麼樣的xx和怎樣建設xx的戰略問題。我們已經初步形成了重要的辦學思想和發展構架,包括辦學理念、辦學定位、發展戰略、具體方案和措施。xx將辦成一所國內知名的套用型金融品牌大學,成為廣東金融強省建設的支撐者、區域金融事業發展的引領者和國家金融高等教育的示範者。分兩步走:在xx期間,我們將想方設法夯實學科、專業、隊伍、硬體和軟體基礎,構建初步滿足申辦大學的目標體系,到十四五後期達到改辦大學的全部硬性指標,使xx成為中國第一所“金融大學”,實現“套用型金融品牌大學”的宏偉目標。

在實現宏偉目標的征程中,全體xx人必須精誠團結,奮發圖強,守望相助,恪守“明德、敏學、篤行、致遠”的校訓,牢記“金融為根、育人為本、套用為先、創新為范”的理念,秉承“勵學樂教、求實拓新”的精神,營造“敬仰科學、敬奉真理、敬慕學術、敬畏知識”的學術文化氛圍,弘揚“敢於突破、善於攻堅、勇於攀峰”的創新意志,共同為實現“套用型金融品牌大學”的xx夢而努力。

在實現宏偉目標的征程中,我們需要建立一支真正具有領導才幹、政策水平、業務精湛的幹部隊伍,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和用人導向,培養一支具有潛在領導力、凝聚力、執行力和把控力的後備隊伍,擺脫陳舊觀念束縛,排除區域意識干擾,摒棄門戶差別偏見,斬斷背景裙帶關係,營造科學、規範、健康用人環境。在我校長眼裡只有兩個派別——實力派和實幹派:政治品質好、業務水平高、行政能力強、工作實績優的xx人更應該得到尊重和器重,更應該得到組織的培養和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