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師講話稿

當前,我國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是不爭的事實。據報告顯示,我國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職業倦怠、煩躁、憂鬱、緊張、焦慮、情緒失控和偏差行為。它不僅妨礙了教師本人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還直接關係到教師能否擁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因為教師心理健康會影響其家庭關係、家庭生活氛圍與質量。教育體制改革挑戰教師的心理承受力。壓力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1)來自教師職業的壓力

不論在人們的期待中還是在研究者的視野中,教師都被視作“社會代表者”,是榜樣、是模範、是師表,從而給教師作為“普通人”的角色戴上閃耀金色光芒的枷鎖。這決定了教師心理常常超負荷。事實也是如此。從世界範圍來看,與其他工作群體相比,教師和醫生這兩個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這種普遍性是行業特點造成的,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工作服務的對象是人,而且責任重大,人們的期望值也高。相應地,他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就更大。

(2)來自工作的壓力

教師面對教育、教學雙重任務,工作量大,工作瑣碎,基礎薄弱校的教師面臨的問題就更多、任務更重,學生的學習效果、行為表現又反映著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據此調整自己的工作,因此學生的學習問題、行為問題常給教師帶來巨大的壓力。中國的教師所面臨的學生考試及升學壓力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教師的教學質量取決於多種因素,而人們又往往以成績來衡量教學水平,這又給教師帶來一定的輿論壓力,使一些教師缺乏職業成就感。

(3)來自教師自我發展的壓力

教師承擔著眾多的角色,管理者、授課者、教育者、學習者等,需要不斷轉換,這需要教師發展多種能力,如專業能力、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表達能力,還有非常重要但常被人忽視的情緒調控能力(在某種意義上說,發展該能力比發展其他能力更迫切)、元認知能力等,發展能力的要求與原有能力水平之間的矛盾也是重要的壓力源。此外,教師職業競爭壓力也在逐步增強,而對教師的社會報償、待遇相對較低,這種矛盾也容易使教師產生不平衡心理,造成怠惰、自卑、失望等心理。

壓力這么大,為什麼還要當教師呢?不管你的動機如何,客觀上來講,當教師是在為國家培養人才。不管你是否意識到,你都在為學生的成長努力。我想我們的教育生涯也是如此:不管教師這個職業的取得是偶然還是必然,是主動還是被動,只要你還在從事它,在作為謀生手段的基礎上,就應努力再把它變成事業,尋求價值和理想,尋求到快樂和幸福是人生的必需。在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我們教師必須用兩袖清風,為自己留一份澄明潔淨的心境,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用信念打造自己生命的輝煌。一片愛心、兩行熱淚、三秋血汗、四季躬行;夙興夜寐、嘔心瀝血、一生清貧。也曾有歷經心力交瘁的迷茫和失意,但有一個聲音總是提醒著自己:你生命的意義,在於你勇敢地選擇了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