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教師職工大會上的發言稿

4.“無為而治”——這是社會生態觀,也是學生問題生成觀——無為而無所不為。

思考讓我提煉了民族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光明正大、不畏強暴、克己為人、團結合作、謙虛謹慎、民主自由……

——品味《易經》《道德經》等經典,這使我對“道”有了認識。

1988年,套色木刻《善歌鑼鼓》(33歲)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畫面是太極八卦、吹奏民樂的人們、民間道家文化《善歌鑼鼓》詞的片段。

1998年,黑白木刻《晚秋》面世。作品是對自然狀態下的人、對“致虛守靜”,身與心和諧的生命精神的解讀。也是勤儉節約讚歌,也是天下母親的紀念碑。作品獲第14屆全國版畫展銅獎,全國第八屆“群星獎”銀獎,輯入《中國百年版畫》(全省僅8件)美術理論家李允經在報刊上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我對黑白木刻藝術的偏愛,是因為它既單純而又豐富,兩個極色包容五光十色。“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所謂玄,即為黑。所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即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者,萬物之奧”玄黑素白,博大精深!

到現在,我的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八家收藏。——創作實踐,這使我對“道”有了理解。

這一點點收穫,都傾注著領導的關懷、同仁的支持。

我以為,人的生命境界和藝術精神就是“道”,即精神的主體——虛靜之心。虛靜之心也是教學的境界。

我以為,人的幸福在於高尚的精神,在於高貴的品質,在於深厚的內涵。

我以為,現在到處路通、水通、電通,但人與人的心難通;吃的好了、穿的好了、住的好了,但人的骨質鬆了。出了亂子,圍觀的人多了。

我以為,佛的空可以養心,道的無可以養骨,儒的仁可以養德,這是我對道的解讀。

下面我以舊年臘月廿四寫的詩,結束今天的心靈匯報:

辰龍隨霧去  雪舞喚新春 陋室讀梅骨  茅檐聽雨音

品茗臨自敘  煮易悟經綸 靜養安然氣  迎風洗降塵

朱公瑾XX.5.29 於空無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