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教師培訓會講話稿

各位教職員工: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謝大家在招生期間的工作表現!今年我們的招生工作達到了預期目標,這和大家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我很感謝大家!今年招生形勢很嚴峻,四批一基本上沒有掉檔的,很多學校第一志願填報率都不好,包括武漢市很多學校都沒有錄滿。各位做了很多工作,非常感謝大家在招生方面所做的努力!

今天我的講話主題是:創建特色院校  促進學院發展

首先來講講上一學期幹部培訓中關於高校二次洗牌的問題。辦學有沒有特色,關係到學院的生存與發展,沒有特色就生存不下去。程水源教授講過,第一次洗牌的對象是民辦高校的辦學條件。不符合要求就辦不下去了。評估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專家說了算,是一種行政性的評估管理。評價標準是學校的規模,勝出的靠硬體設備。那個時候高校教育資源稀缺,競爭力主要是硬體。但第二次洗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民辦學校,所有院校都在洗牌範圍內。評判標準是辦學質量,培養的學生怎樣,社會口碑如何,競爭的策略從戰術型轉變為戰略型。這所學校五年十年怎么生存?不是考慮一兩天的問題,評價標準亦非是辦學規模,關鍵是辦學特色、專業特色。你有幾個特色專業在外面打得響很重要。如果別人辦什麼,我們跟著辦什麼,沒有特色,那就不行。說不定今後中專學校畢業生不進行考試而是直接進入高校學習。學生讀什麼學校和專業學生有很大的自主權。以後競爭不是學校的硬體,而是校園文化,講究軟實力。第一個是辦學特色,還有一個就是校園文化。這些條件不滿足,生存就沒有希望。

我們的辦學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將來和社會的明天,辦學生家長和社會滿意的大學。校園文化不是一兩天就能形成的,它是一個很長潛移默化的過程。學校培養的學生要適應企業崗位的要求。如果用不上,那就不行。所有的老師必須明確辦學定位,要不斷提升辦學質量,辦出特色,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確保學校的生存,確保不斷發展。所以一個學校應該辦出自己的特色是很重要的。辦出自己特色這個問題不需要研究,而是怎么做的問題。今年校園文化建設是要突出辦學特色。

什麼樣的學校能長期生存下去呢?只有那些有先進的辦學理念、有獨特的校園文化、有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加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院校,才有可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也只有那些具有鮮明辦學定位、專業特色、服務方向的高職院校才能形成強勁的核心競爭力,並在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長足發展。

一、凝鍊校園文化,凸顯辦學特色

有專家研究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水平評估標準後認為,合格等次主要以條件建設即占地面積、設備、教師結構比例等這些硬體是否達到要求為標準。良好等次以制度或機制建設是否健全合理為標準。優秀等次學校除了要達到上述兩條外,以校園文化建設有沒有獨特長處和特色為標準。文化特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涉及到高校特色創建的精神定位,決定了高校的發展,是高校價值觀、辦學理念、教育思想、態度、信仰等的集中體現,是辦學思想的行為準則,是學校發展的內在“精氣神”的反映。所以我們在這方面要加深理解,提升認識。

大學精神是大學自身存在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獨特氣質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學精神的時代標準的具體凝聚,是整個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形式。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制度建設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色的一種群體文化。我校有沒有這種精神,是否形成這種精神?從教職工的談吐中、言行中可以看出。比如說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等這些小事上能否規範,可以從中體現你的校園精神,表現你的校園文化;學生青年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也很重要。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徵、行為活動方式也體現在校園文化中。只要在課餘時間進行團體活動都是校園文化。校園文化體現一個學校的校園風氣。打造校園文化很艱巨,但路要走。校風學風、學校各種活動中非明文規定的行為準則要形成,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形成自覺的風氣,其核心表現為凝聚力,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局面。在學院的謀生存求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風氣和集體精神、群體意識,就形成了校園精神。師生也就有歸屬感、責任感和榮譽感。

校園文化也是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係、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定的組織準則(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