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六年級畢業考試前夕家長會發言稿

★ 作出表率

家長要做到“言傳身教”。某種意義上講,家庭的文化氛圍決定了孩子的未來。而不良的家庭文化氛圍則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家長最重要的是時刻注意自身形象。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而親職教育的特點是在於感化、示範和薰陶,如父母強烈的事業心、高尚的追求與情操、助人為樂的精神,上進的生活方式等等,這些都能對孩子起著榜樣作用。家長並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時才教育孩子的。家長平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的教材。這也正是言教與身教必須兼施、身教重於言教的體現。

★培養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自信是理想之舟的風帆。不管你們的孩子的成

績是好是差。如果我們把目光放遠一些來看,在孩子的歷程中,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也許比學習成績更為重要。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男孩,原是練芭蕾的。在一次訓練中不幸頸部受傷,人就像歪脖楊樹似的,看來再也不能成為芭蕾舞王子了。怎么辦?他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毅然改學小提琴。真是歪打正著,以歪脖姿勢拉小提琴正合適,真有玉樹臨風的美感。後來,小男孩成了某著名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

在座的各位家長,從這個故事你得到了什麼啟發呢?我想,每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不可能都一帆風順,不可能不遇到挫折。也許有的家庭條件不夠富裕,也許你的孩子成績並不理想。但,你的孩子不能沒有自信,做事情如果缺少了信心,那才是最大的不幸。因此,作為家長與老師,應該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尤其是學習不夠理想的學生,更應給他們鼓勵,要善於發現他們的細微的進步,引導他們在自信中成長。因為孩子的學習之路才剛剛開始,國小畢業後還要讀國中、高中、大學,他們的學習情況還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不少的先例告訴我們,現在在國小里成績優秀的孩子升入國中後不一定能依然領先。一般的孩子往往在某種動力下能發揮出潛力,不少學生在國小里成績平平,但到了中學,由於親職教育的配合,再加上自信與努力,到了中學成績完全可以冒出來。因此,如果在國小階段孩子就沒有了自信,那么,將來的學習就會越來越糟。如果我們的老師與家長能不斷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使他們獲得健康的心理和成熟的個性。那么,我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朝著理想的目標發展。將來,他們也一定會撐起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

★他山之石,共同分享

最近,美國評出的優秀教師在親職教育方面給家長提出了10條建議,這些建議不僅是對你現在有啟示,對你孩子進入中學後的教育也是很有幫助的。我在這裡也推薦給大家:

1、儘量多表揚。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樂於學習。

2、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內容和實際進步程度。

3、經常制定幾個易於達到的小目標。這可使孩子覺得能夠做到,從而有利於發揮潛能,增加自信。

4、刺激學習欲望。不只限於書面,還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機會讓孩子練習。例如,制定旅遊計畫時讓孩子從書中查找地名、路線、測量距離等。

5、幫助孩子樹立責任心。讓孩子學會洗碗、整理自己的床鋪、用具,盡到自己的那份責任。

6、做好表率。父母能為一本新書、一個課題而激動不已,反覆研討,那么,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就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認真讀書、解答課外練習題,汲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