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家長會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發言稿

作為班主任,我堅信: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我的指導思想是:一切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出發點,不求一時一刻的榮譽,不求華而不實的虛名,只求學生的成績和能力能有一點一滴的提高。在學習方面,我從不以成績論英雄,而是著眼於學生自身的發展,著眼於學生的努力程度。每次考試前後,我都會找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因為我知道:班級管理的對象是學生,而學生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在工作中,我深深的感到我們的學生思維活躍,知識面廣,有個性、有主見。他們接受教育不是被動的,而是有選擇的。因此,在班級管中我尊重他們的意願,尊重他們的人格,把他們當作實實在在的“人”。我常想,沒有制度談不上管理,但同時又必須考慮到學生對制度的接受程度,應該看到,只有學生願意接受且願意服從的制度才會發揮良好的作用。根據這個思想,我班的各項制度都是經班委會討論,全體同學表決才能通過,這就消解了學生對管理的牴觸情緒,大大地提高了我們班教育管理的實效。另外,我根據自己和班級學生特點,在處理一些違紀現象時,我一般採取較溫和的態度。為了更好的和學生交流,我打算今後讓每個學生都準備了一個小結本。記錄自己的好的表現,不好的方面,如何改進,和老師要說的話,等等,學生們有心理話可以和老師交流。有的話和父母不願說的,都寫在本里和我傾訴。另外。他們自己分析自己的錯誤,比老師的說教更容易讓學生們接受,相信教育的效果會更好。 當然,我們的班級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有些問題的解決還需要各位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首先是一些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沒有形成。個別學生,每次考試成績都不太理想,實際上就是學習習慣差了一點,在校的表現如:早讀到班級後不能立即抓緊時間早讀,上課思路不能跟著老師走,發言不夠積極,聽講效率不高,課後作業沒有真正弄明白,甚至於有抄襲作業的現象。自習又不能科學高效的安排學習時間,加之自學意識不強,只會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然後無事可乾,。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問題,但我認為,這是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問題。在國小是老師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很少有自己的主張和想法,進入中學以後,學習難度加大了,作業量增多了,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也寬裕了,但學習方法還改變不了。在中學,學生應該有學習的主動性,可以預習老師沒講過的內容,也可以複習老師已經講過的知識。所以求知慾強的同學,成績會越來越好,或者有明顯進步;而懶惰、怕吃苦的同學,想把成績搞好就難了。我總有一個美好的願望,想讓同學們配合老師學會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學會聽課、學會思考問題,不要完全依靠老師,特別是成績嶄時落後的同學這點尤為重要。靠教師補,想有出色表現,難!因為很多知識要靠學生自己去消化、領悟,最後達到觸類旁通。所以我提倡同學們勤思、勤問 。當然,學習的過程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波折,作為學校,作為班主任,作為課任老師,我們有義務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真正學會自主學習。如有的學生需要意志,有的需要耐力,有的需要情緒,有的需要方法,有的需要細心。儘管現在還存著這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我們會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