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小2024年秋季家長會上的講話

各位家長:大家好!

感謝大家能夠出席我校的家長會。我始終認為,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是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最重要的人。教師是兒童人生之路的點燈人。對於兒童的教育,老師與家長缺一不可。從某種程度來講,老師與家長的配合密切程度決定了兒童的發展水平,更影響著兒童的一生。

基於上述認識,學校非常重視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今天召開家長會,就是家校溝通的重要渠道。一般來說,在我們學校,家長與學校還可以通過以下渠道進行:家長開放日溝通、電話溝通、網上溝通(包括瀏覽我校網頁或加入家長會員,加入各班的qq群等);手機校訊通;家訪、校訪;通過簽署作業溝通;其他書面溝通(《家長手冊》、《學生素質發展報告冊》或書信及問卷)。在家校溝通方面,我們強調教師要主動,我們規定每學期教師至少要主動與家長聯繫兩次。

下面從基礎教育角度與家長們聊一聊兒童教育問題。

現在我們家長、老師坐在這裡,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心目中一定有一個願景,對孩子未來的憧憬,我相信這樣的憧憬一定是非常美好的。如果把這個憧憬比作高樓大廈的話,大家能不能反過來想一想,這座高樓大廈應當具備一個什麼樣的基礎呢?

我是這樣理解基礎的:基礎的本質有三點,寬厚、端正、堅實。唯其寬厚才能紮根,唯其端正才得高遠,唯其堅實方能長久。對於基礎教育來說,寬厚就是要全面發展、廣泛涉獵,端正就是要品行端正、樂觀進取,堅實就是要有真才實學、基礎牢固。

其實,說這么多,最終都可以歸結為兩個字:習慣。國小階段的基礎性就在於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和形成上面。小時候習慣不好,長大了必然難成大器。

尊敬師長、文明禮儀、關愛他人、尊重生命、熱愛勞動需要形成良好的品德習慣;做事有始有終、按時完成任務、勇於擔當、善於創造需要形成良好的學習、做事習慣。語文學習要養成經常閱讀、寫作、表達的習慣,數學學習要養成獨立思考、靈活解題的習慣,英語學習要養成積累辭彙、大膽套用的習慣。

習慣的養成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需要強制,要有外在壓力和內在動力。比如兒童刷牙習慣的形成過程,首先是家長要不斷強調、提醒,這是外在壓力,同時孩子看到家長或小夥伴刷牙,也想跟著學,這是內在動力。第二階段需要自覺,主要是孩子的內在動力起作用。孩子認識到刷牙講究衛生,很乾淨,覺得不刷牙不好,到了時間就強制自己刷牙。第三個階段就是習慣。習慣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不需要判斷或者選擇就自然而然要去做的行為。到了這個階段,孩子刷牙沒有任何壓力,如果有人干擾他刷牙,他反而會感到很不舒服。

孩子的習慣相當一部分來自我們家長、老師的習慣。我校有一個共識:小孩子有問題,根源在大人身上。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孩子身上有哪些優點和缺點,我們自己身上有哪些優點和缺點,我們的父輩身上有哪些優點和缺點,這些優點和缺點是不是很相似啊?很難想像:一個從不刷牙的家庭環境下孩子會怎樣養成刷牙的習慣。

所以我們對教師提出了為人師表六條細節:升旗時唱國歌;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堅持講國語;衣著端莊;不在校園內吸菸;隨手撿起校園裡的紙屑。現在我們只是在教師中提倡,今天在家長會上講出來,一是請家長、學生監督,二是希望家長們也嘗試一下。這些細節都不是很難做到的,卻對孩子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