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兒家長會上的發言稿(二年級)

尊敬的老師和各位家長:

你們好!首先感謝學校給我這個機會作為學生家長代表發言!當然我在此更感謝陳老師、胡老師以及各位任課老師平時在孩子身上投入的大量心血!

在此,我想就我們家長如何與孩子處理好親子關係談一談我的一點認識。我的女兒xx7歲,在二(2)班學習。這個年齡的孩子,大人把她當小伢,她自己卻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方式和判斷能力,總把自己當大孩子了,這樣我們家長就必須注意並調整雙方之間的關係。怎么辦?我以為:作為家長,應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家長如何“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了解其內心需求,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孩子5歲起,我們每個星期就給她發放零花錢,起因是看到過有個女孩因為羨慕別的孩子有很漂亮的娃娃,自己又沒有錢買,就偷偷拿家裡的錢的故事。深有感觸,問xx,她也有過這樣的願望。後來一想:只要合理,孩子手上有錢並不是壞事,一來不會產生攀比心理,再則從國小會理財,何樂不為?當然,作為家長,要求她每個星期報帳這一環節我們從沒放鬆過。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親職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xx一次考試考砸了,回家不敢跟我們說,後來還是鼓起勇氣主動說了。我當然還是很不高興,不過,想到她的主動報告,我馬上收起板著的臉,讓她自己把錯的題重做一遍,自己說犯錯的原因,聽她自己能比較有條理的分析,我讓她提出下一次的目標,就此了結。這時看到孩子如釋重負的臉,我覺得我處理對了。至少,在孩子心裡,媽媽不是“暴君”,如果有下次,她還是肯主動和家長交流的。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對於孩子的疑問,我們從來不迴避,不放棄,想方設法也要給她一個讓她滿意的答案,至少給她我們的意見作為她的參考。xx喜歡看電視,有時容易著迷,時間長了,我們直接不讓她看,關電視,她就撅嘴,不高興鬧情緒。後來我們就轉變策略,事先提醒,我們覺得小孩每次看電視的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就以20分鐘為一次,之間要休息10分鐘,否則影響視力,她覺得這個方案她能接受,還主動說自己做“電視票”,面額20分鐘,由爸爸掌握,每星期發4 張,看完為止。從這以後,再很少為看電視扯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