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副校長發言稿

三、探討如何幫助孩子過好入學關。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當你的孩子處在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的起跑線上時,應該作些什麼準備?作為家長應該做些什麼?這是今天晚上要跟大家交流的主要問題。(我們當老師不是寫教案、上課、改作業那么簡單的事情,你們當家長也不是讓孩子吃好、穿好、送他上學就行那么簡單的事情,在日本……)

(一)作好幾個方面的準備。

1、物質準備

除了必要的文具(如數學的學具、美術用品等),每天準備削好的五、六支鉛筆。還應該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健康的學習環境。大人的一些娛樂活動,注意不要影響做作業的孩子。古人說“寧靜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寧靜無以成學”,應該很有道理。

2、心理準備

(1)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積極、樂觀的情緒。

特別是在孩子剛進入國小的時候,年幼的他們也將面臨許多挑戰和困難。要多用表揚激勵的方式。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成功”是成功之母:取得進步並得到表揚,才會對學習有興趣、有信心,為以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矗要努力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多鼓勵孩子。對學習上出現一些困難的孩子,切記不要用傷孩子自尊的話語,這樣的話語可能會毀了他的一生。

(2)要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

學習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要努力培養孩子勇敢、不怕困難的精神,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國小在學習時間、內容上和幼稚園有很大的不同,剛開始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可能很不適應,可能會碰到不少困難,感受到壓力,遇到挫折。一個認識問題要解決,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挫折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失敗,早積累人生的財富,可以早升值,這是人生投資。相反,一帆風順的孩子,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危險的。

作為家長要對孩子多一些關心,多了解其學習情況,多同孩子溝通,幫助他們去克服困難,遇到挫折要加以鼓勵引導,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配合教師學校做好“幻小過渡”工作。

3、態度、習慣準備

目前有許多家長往往只關注分數。其實分數只是衡量學習情況的一個方面,要關注智力因素,也要關注非智力因素,這樣才能使孩子全面發展,為以後的學習提供不竭的動力。因此作為非智力因素的態度習慣就顯得非常重要。好習慣使人受益終生。為什麼有的學生會成為所謂的“差生”,其根本原因是態度、習慣問題。

(1)培養深厚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提供好書、鼓勵閱讀,教給基本的學習方法,採用具體、生動、形象或遊戲的方式,提供展示學習效果的機會等等,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引導孩子愛學校,也是一種方法。對孩子講述上學是一件很愉快事,喚起孩子求學的熱情。適當的時候,熱情地陪伴孩子到校,欣賞校園景色,並告訴他這是學習新生活的開始,會十分有趣,只要肯動腦筋,付出努力,每天會有進步。

(2)培養孩子主動積極、努力上進。

讓孩子養成時間意識,做作業不拖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特別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邊做作業,邊吃零食、看電視、玩玩具,這種習慣非常有害。家長要經常關注學習作業情況,同時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要讓孩子懂得,學習是學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作業是應盡的義務。

(3)培養孩子認真細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