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家長會發言材料

數學:學習二等分、學習7至8的組成及加減法。還有認識圓柱和球體。

拼音:複韻母、前鼻韻母、後鼻韻母、整體認讀音節、聲母與各個複韻母相拼及部分三拼音節的拼音訓練。

早期閱讀主要教孩子學習部分漢字的音形義、筆畫、筆順、組詞及口頭造句

語言主要有詩歌、故事、散文

早期閱讀和語言就相當於我們國小的語文

以上這些內容都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幼小銜接而選擇,這樣孩子有一定的基礎,就不會害怕上國小了,到了國小後,學起來也會更輕鬆。

三、改如何做好幼兒進入國小的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么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國小,自信獨立地面對國小生活呢?做為幼兒教師又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呢?

《一》正確認識幼稚園與國小的差異

第一, 生活環境的變化。幼稚園的活動室一般布置的美觀,形象和富有兒童情趣,不僅有豐富的物質環境。而且包括和諧的心理環境。而國小教室只要桌椅,固定的座位對孩子缺乏吸引,而操場上的運動器械低年級享用機會少,必然使幼兒感到枯燥。

第二, 師生關係的變化。幼兒教師想父母般地照料幼兒並參加幼兒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師生之間形成了和諧,親密的氣氛。而國小教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對學生生活關心較少,師生個別接觸時間少,新入學的幼兒可能會感到壓抑和生疏。

第三, 教學方法的變化。幼稚園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是在玩中學,學中玩。而國小強調系統文化知識教育和讀寫、算術等基本技能的訓練,這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以上幾方面,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變化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才能科學地從生理、心理、行為等方面為孩子做好學準備。

《二》提高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

第一,培養幼兒規範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培養幼兒理解每個活動的規則,幫助幼兒掌握執行規則的能力,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規則及沒有規則帶來的後果。

第二,培養幼兒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給孩子鍛鍊的機會,然他們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要求孩子愛護和準理書包、課本、文具等。要求孩子參加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學點簡單的勞動技能,會關門窗、掃地等。

第三,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

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教孩子學會謙讓,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鼓勵孩子主動與不認識的小朋友打招呼,學會對人說“對不起”等。

另外,我們學校也開設了暑假班。如果想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幼稚園學習知識,為孩子的國小更好的打下紮實的基礎,也可以來參加暑假班。能幫助幼兒更輕鬆地適應國小的學習。

作為教師,我心裡真誠的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也衷心的祝願我們深愛的每位幼兒都有一個燦爛,更出色的明天,最後再次感謝各位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也衷心的祝願在座的每一位家長家庭幸福,事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