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班主任家長會發言稿

(一)理智愛子的問題

大文學家高爾基曾說過一句話“溺愛是誤入孩子口中的毒藥,如果僅僅是為了愛,連老母雞都能做到這一點。”溺愛是低本能的愛,真正的愛是理智高尚的愛,吃喝拉撒睡是愛,教子吃苦教子成材更是愛。孩子在同樣的年齡段里,同時走進同一的學校,在同樣的班級里就讀,授課的時間是相同的,教化環境是一致的,教則教規是一致的,然而接受教育的效果則是區別很大的,這種大優大劣分化的原因。並不在於學校教育質量,而在於親職教育的配合上。所以只強調學校教育質量,而不檢查自己親職教育配合的家長,一定是教育知識空白的家長。如果這樣比喻,老師好比醫生,父母好比護士,學生好比住院的病人,醫生的主要任務是下藥,父母的護理是十分重要的。

(二)讓孩子明確學習是一種責任

從教之路,辛苦而漫長;升學之途,漫長而辛苦,老師和學生都是跋涉者。因此,我們應該有共同的言語,應該有共同的期盼,應該有共同的理解。所以我不會百般狡辯說,把學習當作一種興趣培養,你就會學海無涯苦作舟。我首先明確告訴我的學生:學習是一種責任,是一種再累、再苦你也要承擔的責任。這種責任與你的學習努力程度成正比,你要為你、你的家人,甚至你的後代,你的國家擔當這種責任。

(三)為了無近憂,請您多遠慮。

家庭的教育,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許多家長,往往到了初三,等到事情不可收拾了再跑到學校求老師,或者埋怨學校的教育不負責。殊不知種子是在初一的時候就播下的,到了木已成舟的地步,老師,家長都沒有辦法了。此事務必引起家長的警惕。所以,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一定要高標準,嚴要求,從初一起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和認識。我認為:一個學生,國中畢業應該不成問題。但是如果對學生只提出國中畢業的要求,這個學生絕對畢不了業。家長對學生的要求松一尺,學生對自己的要求松一丈。各位家長,各人對自己的孩子心中都有數,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孩子只能達到國中畢業的程度,請你對他提出讀完大學的要求。孩子的前途,不要給他安排,讓他自己去奮鬥!我常常聽到一些家長說:“等我的孩子國中畢業,就給他找個工作”。這種家長的孩子,到了初三,就成了老師感到頭疼的對象。所以,在初一時,一定要給家長打這個預防針。

今天,我想對在在坐的家長們提幾點要求

1、樹立人才觀念,人人都可以成才。如果您不放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可造之才。對每個孩子都應該嚴格教育和管理。現在社會上五花八門、烏七八糟的東西太多——如電子遊戲廳、電腦網咖、不健康的影視和書刊、足球賽等任何一種都遠遠超出課本知識學習對他們的吸引力,都可以使他們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何況國中生的自覺性還沒有形成。實踐證明,家長對孩子嚴格管理,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會優異;相反,家長整天說,哎呀!我太忙,也沒時間管他,或說管不了他,就讓他自覺吧,除極個別處理能力強的孩子外,學習往往都很差。

2、嚴格管理時間。有這幾方面需家長注意:

(1)休息時間不經家長陪同不要外出。

(2)早晨到時間:6:00,按時起床,不遲到(既是時間觀念又是好習慣,多數學生三年沒遲到過,有的學生一周遲到好幾次)。

(3)雙休日也要按時作息,每天學習平均6小時以上(對一周所學知識鞏固複習,做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