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班家長會發言簡稿

3、不論是哪門學科的學習,思考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品質。怎樣才能讓孩子樂于思考善於思考勤于思考呢?我認為,首要的就是給孩子提供大量的資料和信息,讓他們對這些資料和信息進行評價、議論。古文中大量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為孩子提供了思考的材料和源泉。

4、古文的學習,可以幫助、影響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古文中眾多的人物形象,使孩子在賞析、評價的基礎上,“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使孩子人生進程的不同階段都有參考的坐標,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5、教會孩子辯證的看世界。古文中的許多人物,都無法用一個“好”或“壞”來評定,也無法用“成功”和“失敗”來為他們定論。《陰飴甥對秦伯》里處於不利位置的陰飴甥用他絕妙的口才套牢了秦穆公,使秦穆公不得不做出讓步;他的智慧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然而在《寺人披見文公》里,他又做出了不智的舉動,最終禍及身亡。齊桓公不計前嫌納管仲為相,其寬宏大度令人讚嘆,然而卻又老而昏饋,重用易牙刁斗等奸人,落了個悲慘結局,令人嘆惋。秦穆公為一國之君,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決定導致兵敗,穿孝迎接敗兵,哭而悔過,讓人肅然起敬,然而卻死後殺三良陪葬,終於落下千古惡名……

究竟怎樣做是對?怎樣做是錯?在這些人物、事件的參考下,孩子們會逐漸得出自己的人生坐標。

三、古文和作文的關係

古文看似和作文沒有什麼關係,實則不然。什麼是作文?說到底就是表達。一個人只有在有了豐富的思想之後才有自己的見解,有了見解後就想向他人表達。這時候,作文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現在的作文教學,大多陷入於“扎花架子”的誤區,老師們都在教“總分總”的結構、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等等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但是,架子扎得再花哨,用什麼填充呢?沒有思想,沒有獨特見解,頭腦是空的,何從表達?又表達什麼呢?所以學生的作文越寫越假。

作文重在真情實感。古文是在教給孩子們思考,並獲取思想。有了豐滿的思想,就有了表達的欲望。朱怡霏在學完古文後寫出了《我最敬佩的人——齊桓公》和《我最喜歡的書——古文觀止》的作文,表達的就是自己真實的思想。

四、教學方法

1、詳解古文中的歷史背景和相關故事。如學習《諫逐客書》一文時,從秦穆公怎樣把由余“弄到手”到立木為信的商鞅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從而進行變法,泰國自此開始強大;從惠王重用張儀,而張儀又是怎樣用詭計騙過楚國到范雎的悽慘經歷並最終向昭襄王提出“近交遠攻”致使泰國開始蠶食各諸侯國的著名計策……學生愛聽故事,對這些歷史故事了解之後,再學習文章,對文中句子理解起來就輕而易舉了。

2、演一演。這是最活躍的一個環節。用古文演、用白話文演、甚至用河南話演。學生在演的過程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理解和臨時靈感。這也是學生最喜歡的一個環節。

3、議一議。你最喜歡的人物,你為什麼喜歡他。這些人物的性格有什麼特點,有著哪些發展變化?你認為他身上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哪些地方強差人意?在事件的發展中,最關鍵的環節在哪?都是誰的責任?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的人或事怎樣處理?

4、寫讀書筆記,可以是三言兩語,也可長篇大論,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思想和看法。

五、學生的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