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親職教育經驗發言稿

三、學習是自己的事

一年級的孩子大都會把上學當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他們天真的眼裡,上一年級和上大班是一個樣的。所以他們現在寫作業跟幼稚園的手工製作是一回事。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是不是利用這個機會多強化這么一個意識:學習是自己的事。

上一個星期一,我們發現孩子忘記剪指甲了。

“你怎么沒有剪指甲?”

“你們又沒有說要剪指甲。”

“對啊,我們沒有說——”我也一時沒話可說,但他還是剪了指甲。

等到他上了廁所,我就問他:

“你有沒有擦屁股啊?”

“當然有啊,這還有說嗎?”

“對啊,自己是事情自己做,是不是?”

“對啊”

“剪指甲是不是自己的事情啊?”

“對啊——”這下孩子就明白了,學習剪指甲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就是要自己去完成。這裡的學習應該是廣義的學習,包括學業、生活、運動,即德智體美勞等。如何培養呢?我們覺得趁著現在孩子對學校學習很感興趣這個大好機會進行強化最好,比如我們每天晚上都保持有半小時與孩子談話,讓他談學校的趣事,談學習的感受,有一次談著談著,也沒有什麼好談了,我們就變換一個角色,讓他來採訪媽媽,末了,媽媽就對他說:對了,工作就是我是事情;學習就是你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去完成。最近發了一張口算練習卷,他就說讓我幫他複印二十份,並說每天自己會安排早、中、晚三個時間去完成。

再比如背書包這個細節,從上學第一天起,我們就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也很樂意,所以一直到現在他都是自己背書包。比如這次家長會,我們徵詢他的意見:你是要爸爸去參加還是媽媽去參加?他的回答是:家長會嘛,就是你們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

再比如考試,上次的拼音(複韻母)測試,我的孩子考了一個88,回家一反常態,不愛說話。我跟老師聯繫之後才知道這一部分他在幼稚園並沒有學,並且他在暑假也沒有參加學前班學習,自然生疏些,當我們幫他分析這些後,我就嘗試著說:你能不能去找老師,讓老師幫你指點指點?沒有想到的是他一口答應並跟老師談得很好。後來我想:這次的測試收穫還不少:一是讓孩子嘗試什麼是失敗;二是怎樣分析失敗;三是怎樣對待失敗;四是學會向老師請教。它比一個一百分的意義還更大,因為有時失敗的思考比成功的喜悅更划得來。

這次期中測試,孩子充滿信心,我一定要拿個100+10,因為老師說過這樣就可以加四個紅花!星期一試捲髮下來,語文98-1,數學99+7,我們安慰和鼓勵之後,他就說出語文考試聽力失分的原因和書寫的不足,數學中的一點粗心,說實在的,我們對孩子自己的分析很滿意。學業成績固然重要,但怎樣看待成績更加的重要。孩子如果能在考試中慢慢地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並適時調整,這就應該值得我們肯定。

四、家庭是最好的學校

小躍然最近有一件很煩心的事情,就是前幾天他跟別班的一個同學談話談的很開心,回家後他就拿著最近心愛的溜溜球送給他,而那個同學說也要送個溜溜球給他,但事隔多天,還是沒有動靜。

“我都好幾次遇到他,但他都不提這事。”孩子滿臉的委屈。

“要不再買一個給你。”

“我就是要那個。”我們發現,孩子其實要的不是他送給同學的那個,而是在等待同學的回贈。或者換一句話說,孩子現在要的並不是球,而是真正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