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上的被邀發言(家長代表發言)

尊敬的老師、各位家長、大家晚上好!

我是李悅寧同學的爸爸,我叫李祖明!很高興今天能有這么一個機會來和大家一起來探討、分享我們親職教育的心得。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這使我深感做一個父親對子女教育的責任重大。但是,這又該怎么教、如何教、又從何教起呢?這也是一個一貫令父母和眾家長都頭大的問題。

我記得我以前的一位老師給我講過一個曾子殺豬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曾子和他的老婆一起去街上買東西,可他的兒子要跟啊,哭鬧著一定要去。曾子的老婆嘛嫌麻煩,小孩子跟去走又走不快,偶爾還要你大人抱啊背的是不是,可不讓跟又哭又鬧的你怎么辦。這時剛好看到他家剛買不久的一頭小豬從豬圈裡跑了出來,於是曾子的老婆就隨便哄了小孩一句說:“你在家玩!等爸爸媽媽回來,我們就把這豬殺了給你吃豬肉。乖!你不跟。”那小孩一聽:好,我不跟了。那我就在家等著吃豬肉了。那曾子兩夫妻從街上回來後,曾子拿起刀就去殺豬。他的老婆就感到很奇怪,就問丈夫:“咦,你這是幹嗎呢,這小豬也就剛買來一個月,都還沒大,你殺什麼豬呀?”曾子回答說:“不是你自己說回來後要給兒子殺豬吃嗎?”  “哎,我那是哄孩子玩呢,怎么把你也給哄進去啦,你怎么也當真了,這小孩子嘛應付一下就算了啦。”這時曾子卻嚴肅地說:“孩子可不是開玩笑的對象。他還小,不懂事,凡事都要向父母學習,聽從父母的教誨,如果父母說話不算數,欺騙了孩子,這個折射出來的問題是可大可小的:從小的來說呢:我們只不過就是哄了下孩子而已啦,是不是,真的也沒什麼大不了;那么從大的方面來說呢:他孩子就會認為人是可以欺騙的,他轉而就去欺騙別人。如此一來呢,父母騙兒子、兒子以後就騙孫子了,同時他在騙孫子的過程中還會去欺騙社會。那就變成孩子騙人就是父母教的了。而且,你騙了孩子,孩子以後就不再相信你了,你說的話他還會聽嗎?”這時曾子的老婆才恍然大悟。

所以我們說父母的行動對孩子來說是無聲的語言,有形的榜樣。這不僅是一個教育孩子從小不撒謊的問題,更是教育孩子將來如何誠信待人!誠信是做人處事之本。在當今的市場經濟時代里,誠實守信是每個人必備的素質,每個家庭都應該從小培養孩子有一顆誠信的心,讓孩子擁有誠實守信的品德,誠信是一種道德品質和道德規範。我們必須讓孩子明白:一個人只有誠實、不說謊、信守諾言,才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信譽。如果經常說謊,會令人覺得你的話不可靠,到你說真話的時候,別人也可能仍然不相信,那時你就後悔莫及了。我們在座的家長應該基本都是70後的,應當在小時候都讀過“狼來了”的課本吧!

那么我們平時在家裡如何跟我們的孩子建立一種誠信的家庭氛圍呢?才不至於讓孩子從小就產生一種扭曲的偏見呢?

曾經有一對父子,兒子叫小明。一天,小明的爸爸和小明一起去放風箏,結果呢,風箏被纏在牆頭了,小明的爸爸搬來梯子要準備上去取風箏,小明卻自告奮勇的爬上了牆頭,終於拿到了風箏,小明正準備下來的時候,爸爸卻說:小明,你先別下來,爸爸給你講個故事。爸爸的故事一向都是很生動很好聽的,小明點點頭。那爸爸就講開了:小明的爸爸講啊:有一對父子去放風箏,風箏被纏在牆頭,兒子爬上梯子去取風箏,正準備下來時,爸爸說:“兒子,跳下來吧!爸爸在下面接著你!”說完,張開雙臂.兒子毫不猶豫的跳了下來,誰知那爸爸突然將手縮了回去,兒子重重的摔在了地上,那爸爸說道:“兒子,要記住,連爸爸的話都不能相信,別人的話又怎么能完全的去相信呢!”。

說道這裡,小明的爸爸也將手伸出來,對著小明說:“跳下來吧,我們今天也來演一下那故事,爸爸假裝接住你!”那小明一聽可就傻了,這小孩子不敢跳啊,可爸爸開始發號施令了:"聽著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時候,你就跳下來,然後我就把伸出去假裝要接住你的手縮回來,讓你也摔個狗吃屎。” 小明猶豫了半天呢,終於還是抵不過爸爸的威嚴,還好那小牆也不是太高,於是小明抽泣著閉起了眼睛跳了下來。就在他正準備摔個狗吃屎的時候,突然感到一雙大手將他穩穩的接住,原來還是爸爸接住了他,他不解問:“爸爸,你為什麼騙我 ?” 爸爸說:“兒子,要記住,有時候連別人的話也可以信,更何況是爸爸呢!”

這就是一個家長如何幫孩子糾正社會上的某些偏見,使孩子將來的性格不至於走向偏激。養而不教,就是一種不負責任。有些家長說我有啊,我不是送孩子到學校蘇老師這來了嗎?其實這教指的是我們父母的教誨,我們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一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