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班主任發言稿

二、 生活

經過半年多的住宿生活,全體住宿生的整體情況都比較好,漸漸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比如,早晚會自覺刷牙,自己動手疊被子,折衣服和收拾衣櫃等。其中,以…………等同學尤為突出。另外,在這段時間裡,黎秀怡、梁穎姿的進步比較大。她們剛開始住宿時會不時地哭著要回家,而現在溶入了學校的住宿生活。總的來說,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已經大大地提高了。從“哭”變“笑”,從“亂”到“齊”。這個變化真的是讓大家感到欣慰的。說心裡話,我真的覺得他們好了不起,這么小就離開父母住在學校,一個月也才那么幾天在家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或許我們大人會心疼他們,但是我們一定也要相信,通過這樣的鍛鍊,一定磨練了孩子的性格,或許在將來,這就是一種看不見的財富。

另外我還強調要孩子們在家裡學做一些家務活,體驗勞動的艱辛和快樂,教育孩子尊敬長輩,孝順長輩,滲透“感恩”的教育,並用行動來報答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從大家反饋回來的信息我感覺孩子們都有了不同的進步。

三、 學習

對於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我主要抓三方面:作業,上課,閱讀和測驗。從作業情況來看,這些同學做得很好,(不僅字跡工整,而且正確率高):浩呈、思穎、思哲、仇婷婷、慧儀、展鵬、梓毅、育誠、銘俊、銘欣等,有進步的是:

上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和課件等,向40分鐘要質量,通過生動有趣的課件播放及遊戲等環節滲透聽、說、讀、寫、想的訓練。其中,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的有:浩呈、宇洋、思哲、思穎、銘俊、閆可、政霆、鴻彬、寶怡、秀怡、文慧、慧儀、仇婷婷等。

簡單說說上學期期末以及本學期測驗情況……

再總結一下問題如下:

1、不會讀題,聽題目不夠專心,粗心影響做題。

2、個別孩子拼音還不過關,認的字以及組詞還不夠紮實。因為課程比較緊,複習力度不夠。以後會抓弱點難點突破。

3、兩極分化,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狀況。

4、不少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好,但動筆能力還不行,看圖作文還需要反覆訓練。

最後,說說對策:

1、繼續狠抓上課和作業的質量。

2、一對一,小老師幫教那些學習還有困難的孩子。

3.老師也會利用時間進行“培優補差”。

4.與家長通力合作,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

(二)一些教育建議

(1)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需要反覆訓練。

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就可以牢記的,要經過反覆複習,否則很快就會忘記。雖然課堂上充分理解了,但如果沒有反覆練習,則理解無法持久,也無法記住學過的知識。優秀的選手必須忍耐嚴格的訓練,不是相同的道理嗎?語文更注重背誦和聽寫,我發了許多資料,那些都是需要孩子經常去讀一讀和背一背的。

(2)孩子的訓練從入學開始。

“學問沒有捷徑”,家庭學習非得從入學後立刻開始不可。家長不要天真地認為:隨隨便便讀一讀,就可以得到好成績,不需要這么小就抓得那么嚴,如果認為小孩可憐,這是父母親和爺爺奶奶太溺愛孩子了,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構想一下:如果現在放鬆,孩子基礎搞不好,兩三年後,那時候再彌補,那就真的要花費好幾倍的精力了,甚至還沒有效果。

二、調整學習環境,安排家庭學習生活。

1、每天在相同的場所、相同的時間用功。

上學以後,孩子必須養成家庭學習的好習慣。孩子放學後,還留有上學時的緊張感,請家長先笑臉相迎,讓孩子放鬆一下。接著讓孩子坐在書桌前,攤開教科書及作業本,複習當天所學習的功課,時間從10分鐘到20分鐘,習慣以後,慢慢延長時間至30分鐘到40分鐘,遊戲、看電視都得在做完功課以後。特別提醒的是:即使當天老師沒有布置作業,也要讓孩子在書桌前學習學習,如此每天在相同場所、相同時間實施,漸漸地,小孩就養成放學後在家用功的習慣。在養成習慣之前,要注意克服壞習慣,所以家長陪在身邊比較好,當小孩表示:“做完功課了!”家長應親自檢查,如果做得好,必須加以讚美,如此小孩不但可得到成就感,也會產生興趣,不對之處,可以讓小孩立刻改正。如果不檢查,小孩會自恃:“反正媽媽也不看。”所以馬馬虎虎應付了事,看起來用功,實際上呢,有名無實。家長看是很辛苦,但如果不在國小低年級就養成認真用功的習慣,到了中高年級就無法自發的用功,所以請父母親要認真對待這一點。

2、讀書要在不會分心的場所。

孩子的書桌安排在什麼地方?注意:馬路噪音,電視聲音等都會分散注意力,使讀書缺乏效率。如果在餐桌上做作業,會無意中產生餐桌是吃飯的地方的想像,對於集中注意力不利。所以為孩子單獨準備書桌,書桌就只能讀書,值得提醒的是:很多孩子有單獨房間,家長要事先向孩子聲明:雙親必須可以自由出入孩子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