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第一次家長會發言稿

一是關注細節,注重個人習慣培養。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①習慣的養成,不僅僅是靠有多少的規章制度,而在於老師能做到細心的長久的提醒。努力的讓學生明白,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並努力地讓這些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

二是傾注真情,關愛每一個學生。老師的眼裡,沒有天才和笨蛋之分,只有懶惰和勤奮之分,我經常鼓勵著每一個學生,希望他們能進步,我儘量的去發現每一個學生每一次的閃光點,並表揚出來讓他們有成就感。一個學生對我們一個班是七十九分之一,但對一個家庭來說就是百分之百,所以我從不敢輕易放棄一個學生。

三是目標管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學期支持進行理想教育和主題班會,小組合作學習,互幫互學,制定目標,你追我趕,每次都有進步。另一方面我從不在課堂上罵學生,從不會因為有學生回答錯了問題我批評他們,我經常鼓勵他們,即使偶爾學生出現了不當的行為,都是給以申辯的機會,自述-反思-補過讓每一個學生抬起頭自行的學習。我知道,學生喜歡我就喜歡學習。

四是讓學生讀書、讓學生多寫。我告訴學生:書要讀得多讀得雜讀得廣。 讀書好處多,靜心,增加知識,沒有心思做壞事,終身受益。“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得多,肚裡的貨色多,讓讀書成為每一位學生的終身愛好。

四是黃荊棍下出好人。我認為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寧肯稍過,不可不及。無數事實證明,“黃荊棍”下,出的“好人”總是要多一些。如近來社會上一直推崇的“狼爸”“虎媽”。我批評的學生,是跟我越打越親近。

【取得的成績】1、班級日常管理中多次評優秀。成為其他班級學習的榜樣。衛生形成的標準是地面講台能坐人,講桌可以當課桌趴在上面。紀律是典範,入班即靜學的要求已經達到,從無在班級喧譁打鬧現象。

2、班級文化建設成為典範。學校做為典型向家長委員會推薦。北面牆主要是學習比趕超中的標兵和榜樣。讓每一個學生每一階段都能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南面的牆是勵志教育。明白遠大的理想是不竭的動力,紮實的行動時成功的關鍵。前面上班時班訓和具體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有金子一般的品質,鐵的紀律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保障。

3、德育之花沁人心脾。金的品質已經初見形態。多次出現拾金不昧的優秀學生,小到5角1元,多至數十元,每一個學生總是積極主動的上交,值日班乾總是及時表彰。班級志願服務小組層出不窮,有搬水志願服務小組,有合作學習志願服務小組,有愛花護花志願服務小組等。

4、審美能力得以提高,勞動技能得以提升。班級文化的建設總是少不了學生的參與,板報的設計、文化牆的布置、班徽的設計、花草的布置等已經營造的一個美好的班級學習環境,賞心悅目的同時更促進的學習效果。勞動是一項重要的技能,不僅是要勞動,還要愛勞動,最後達到會勞動。每日的常規打掃及每周的徹底掃除,學生總是能用10分鐘的時間完成,做到了快、靜、美,清除了一切衛生死角。

5、學生的交際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合作學習小組的開展實施中人人都是班幹部,人人都有管理範圍,人人都是被管理人。在管理中學會了溝通的技巧,學會了寬容理解,學會了交往的智慧。每周的主題班會中總是精選上崗,大到主持人,小到每一個發言人,每一個學生都從中學會了展現自我、推薦自我、發展自我,組織能力得以展現和提升。

6、智力發展突飛猛進,一躍成為實驗班中的優秀。學習成績是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發展的核心。從第一次月考和入班測試成績來分析,我們的孩子和前面班級的學生是有著較大差距的。但是一次月考時我們就率先創造了一個奇蹟和神話,那就是語數外的100%及格率和整體評價的100%及格率,這在所有的實驗班中時沒有出現過的。期中考試再一次蟬聯這一榮耀,並進一步向小四科擴展。優秀人數居實驗班之首,班級總評以一分之差的微弱差距為實驗班第二。(個別學生登錯分沒有被計算)。

孩子交到了(7)班交給我,我就要讓他們不斷創造優秀成為最優秀的!

【中國小差別】常聽有些家長說:我的孩子國小時成績和行為習慣都很好,怎么到你們學校就變了?這反映了家長對孩子的了解缺少客觀全面的認識,年齡環境都在變化,中學和國小有很大的不同,出現這種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因而,我們要充分了解國中與國小到底都有哪些區別。

國中,是學生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少年轉變和個性逐漸形成的時期。它是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它將完成一個學生質的飛躍。這是一道難越的坎。從國小升入國中,無論是課程設定、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還是人際關係、身心發育都會面臨許多新的課題。不少初一新生由於對新學段缺乏認識或認識不足,未能根據國中生活的新特點進行調整,結果上國中後手足無措,出現種種不適應,嚴重影響了學習質量和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