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中班家長會演講稿

(2)關於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問題。

天氣逐漸開始轉涼了,孩子們的衣服也開始穿的多了起來。可是,我經常會發現,午睡起床時不是這個孩子不會穿衣服就是那個孩子鞋子穿反了。我覺得教育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幫助他們成為有責任感、愛勞動的人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可以讓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疊衣服、被子,收拾玩具、整理自己的房間‘讓他們先做簡單的事,這樣孩子才有信心去完成。參加勞動,既是學習的過程又是鍛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和會有成功和失敗。教育孩子戰後勝困難、不怕失敗樹立信心,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提高責任感:如果孩子沒有完成分配給他的家務活,比如飯前的準備工作,你可以對他說:“要是你收拾好了桌子我們就可以開飯了。”慢慢的孩子就會意識到其行為所產生的好壞不同的效果。這樣就懂得了自己在家中的作用和責任了。不要用金錢作為對孩子從事家務勞動或其他成績的獎勵。

二、家園配合。

1.讓孩子堅持上幼稚園:我想這個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都不算一件難事,相信你們也都知道如果孩子不堅持上幼稚園、來上幾天又在家裡玩幾天的話,孩子的分離焦慮就會一直存在。

2.在孩子面前樹立老師的良好形象:這一條說出來好象是一件小事,但是我希望能引起家長的重視。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應該樹立老師的正面形象。我這樣說可能有點抽象,那么我舉一個例子:如果孩子在家裡表現不好,或是犯了錯時,有些家長可能會說:“你不乖的話,我去告訴老師,讓老師來批評你。”以我們的經驗總結出家長比較喜歡問孩子的問題是:“你最喜歡哪個老師?哪個老師最好?哪個老師最凶?”家長既然給孩子提出了老師有好有壞、有凶有善、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那么你的孩子肯定會按照你的思路去回答,他就必須選出最凶的,一個他最喜歡的,一個最好的。可能說出的這三個人都是同一個老師。因為他的思維能力還不能跳出你給他的一個很局限的範圍,他說出的只不過是他最熟悉的一個老師。所以家長在這個問題的引導方向上是錯誤的。我希望家長能讓孩子了解:老師是他的好朋友,當他有了困難的時候老師會幫助他;老師會教給他很多東西;讓他高高興興、快快樂樂的健康成長;當然當他犯了錯時老師會教育他,但是站在不傷害孩子的基礎上的。這樣才不會讓孩子對老師產生恐懼心理,而是讓他喜歡老師,願意與老師交流,不會因為老師批評了他而不上幼稚園。

3、家長園地:即我們門口的(家園共育)主要是讓家長了解本班的教育要求、內容、信息、家教知識、以及需要配合的工作。

我在往年帶班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孩子存在一下問題:

1、 孩子不會珍惜時間,這和家長對孩子的嬌慣有很大的關係。有的孩子早上愛睡覺每天早上一遍又一遍的叫,知道上學遲到,爸媽還得幫忙穿衣服,疊被子。這樣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也助長了孩子依賴父母的習慣。不要覺得孩子還小“樹大自然直”,對孩子做事少聞少問,正確的行為不鼓勵強化,錯誤的行為不堅決制止,時間長了,問題就會越來越突出,好習慣沒有養成,卻形成了許多壞習慣。在家要配合幼稚園培養幼兒的好的、科學的作息習慣,樹立孩子的時間觀念培養孩子做事專一,抓緊時間的習慣。讓孩子早睡早起,有充分的睡眠。

2、有些孩子愛發脾氣。

孩子亂發脾氣時家長應立即指出他的錯誤,並對他的錯誤冷淡下來,不理睬他,直到孩子軟下來,再給他講道理。當孩子有進步時,如實同一件事,現在不再發脾氣或減輕了,要及時地表揚鼓勵,久而久之,孩子正確的行為得到了鞏固,錯誤的行為就會消除。不要讓孩子感到亂發脾氣的好處,更不要急急忙忙向孩子妥協。要讓他知道發脾氣不會讓大家喜歡,亂發脾氣不會有收穫,這樣孩子在亂發脾氣達不到目的的過程中,學會會自我控制,慢慢就會改掉了!

5、還有個別孩子坐不住。

安安靜靜的坐著或長時間專注做一件事,對於大多數的孩子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好動,坐不住的孩子很難專心聽講。孩子坐不住和“多動症”並不是一回事,一般來說,孩子坐不住不是一種病態,是特定年齡所表現的一種特定的行為特徵。如;坐椅子上不停的左右搖晃、跪在椅子上,或一會站一會坐,喜歡打擾別人;在教室里不會輕輕的走,到處跑。

所以我建議:可以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興趣,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可以在家和孩子做有意思的遊戲:搭積木、橡皮泥、拼圖畫畫、講故事情節長的故事,讓孩子在比較長的時間裡專心做事情,可鍛鍊孩子的持久力、意志力里。(2)例如:玩遊戲'木頭人’,當說到“不許說不許動”時要求雙方停止活動,可以鍛鍊自我控制能力。(3)、獎勵與懲罰 如果用各種辦法都不行時,尤其是孩子應該做自己的事情時(到了晚上睡覺的時間)家長一定要嚴厲得責令他立即安靜做自己的事,如果孩子一貫很鬧,突然能安靜時哪怕是幾分鐘,也要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