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第一次家長會發言稿

在學習方法上,中學要求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在能夠理解基礎上記憶,記憶基礎上靈活運用.國中階段,老師們不再像對國小生那樣,手把手地指導學生,學生感到中學老師不如國小老師講授得那么仔細,學起來吃力,有時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只能囫圇吞棗地咽下去.隨著學科的多樣化,深刻化,要求這就特別需要初一新生從國小的依靠老師逐步朝著獨立方向發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具體表現在:不死記結論,公式,要重點掌握其推導過程;不滿足於會解題,要窮究為什麼這樣解;不孤立地學知識,要將各知識點揉成一個整塊;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變 從識記到探究的轉變;不局限於課本,還要拓展到課外.另外,還要合理分配各科學習的時間,有計畫,有重點. 

分數區別,國小考試的分數和國中考試的分數,是不可能等同而論的,國小生考個90分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在國中,有時候,你考個80分也是班級第一,國小常考90多,在國中考不及格也是可能,因為兩者不可相提並論,當然分數不能作為衡量學生髮展的唯一一項指標,我們也不能以分數論英雄,要同時關注的是學生的發展,關注的是學生這一階段的成長經歷 

正因為國中與國小的眾多差別,我們常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初一新生帶著新奇和愉悅邁進了中學大門,但半個月或一個月後,不少新生便出現各種消極的心理症狀,如討厭上學,對成績失望,對學習產生焦慮情緒,對老師反感和對立,與同學不合群等等.這是為什麼呢 由國小進入中學不僅是上學地點的改變,還有隨年齡的增長帶來的自我意識的增強.有的孩子國小時成績好,在班裡做學生幹部,步入中學後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能再當班幹部,感到失望;有的學生國小畢業時成績不理想,與同學們有一定的差距而產生自卑感;有的學生努力表現自己,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同,可實際情況卻事與願違,等等.這些狀況都可能導致學生發生上述心理問題. 

【生理特點】 

中學是整個人生歷程的關鍵時期.有的專家形象地比喻為人的第二次誕生.此階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變化急劇而迅猛,這一時期處於人生成長的轉折關頭,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1.生理特點 

國中生正處於少年期和青年前期(或稱青春初期).中學生的骨骼肌肉等發育極快,逐步趨於成熟體格趨於定型.身體內部各種器官機能迅速增加,趨向成熟.性器官發育逐步加快,第二性徵出現,男女差異明顯,性心理變化激烈,這標誌著人體發育的全面完成:國中生可以說"長大了". 

2.心理特點 

1,自我意識在這一時期出現質的變化.青春期的孩子對於"自我"的體驗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說,兒童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基本是服從成人意見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則完全不同了.他們對自己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熱衷於思考自己的優點,缺點,特點......顯得十分"自戀",同時又經常誇大自己的缺陷,因為自己不夠"完美"而沮喪. 

2,獨立性增強.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認和尊重,希望擺脫成人的約束,渴望獨立. 

3,感情的變化非常顯著.他們既"多愁善感"又"喜怒無常"這常常令我們家長手足無措.感情的多變是與感情的深化共同發生的,在這一時期孩子們已經開始產生和感受到許多細膩複雜的感情. 

4,開始關注同齡人之間的交往.同齡人之間的關係是這一時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任何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脫離同齡人的影響,總是將彼此之間的交往與認可看得極為重要. 

5,與成人世界的關係開始變化.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再像"小孩子"一樣服從家長和老師,他們希望獲得像"大人"一樣的權利,因此經常固執地與父母頂撞. 

6,性意識的萌動與性別角色的深化.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非常關心自己性別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賞的程度:夠不夠帥,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異性,希望得到來自異性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