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家長會發言稿

有時還可以用別的技術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例如,孩子特喜歡晚上6點30分看卡通片,就給他約定:今天你做作業時站起來在3次以內,你就可以看卡通片,超過3次,卡通片不能看。這就是說,達不到某個標準的時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懲罰,這個懲罰一定要剝奪他最喜歡的事情,這個時候不能心疼孩子,這沒關係。但是他達到這個標準之後,你就得獎勵他最喜歡的事情。孩子通過這樣的調整,慢慢地就習慣了。習慣培養的奧秘,可以總結出一句話: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

3)同時,家長對孩子拿回家的單元檢測卷不要只看分數,有時卷子難一點,可能大家都考得不好,要認真檢查,幫助及時總結問題,幫助孩子弄懂,督促孩子訂正好,然後簽好字。

3、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大家都知道,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改變行為,行為鑄就命運。而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來自於家庭。

我們班孩子較突出的壞習慣有:

1)比如:孩子動作慢,怎么辦。

首先要分析原因,是孩子不會做,還是懶得做。我認為是孩子自己的事就儘量讓他們自己做,家長不要包辦。有些家長看孩子動作太慢,就幫孩子做,這樣他永遠也快不了。從慢到快肯定要有個過程,家長不要太著急,要多提供孩子鍛鍊的機會。父母的過多關心照顧反而剝奪了孩子的成長空間。

2)有些孩子任性、脾氣暴躁,特別愛亂插話……

有位教育家說:“家庭的智力氣氛對於兒童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兒童的一般發展、記憶,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家裡的智力興趣如何,成年人讀些什麼,想些什麼,以及他們給兒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響。”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能否健康成長。好並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環境,而是指家風好。心理學家講: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便學會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便學會好鬥;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便學會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便學會喜歡別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會覺得生活在一個多么美好的世界。

家庭環境從一出生就影響著他們的心理發展和品德的形成。好的環境使孩子能保證健康成長。有些孩子卻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毛病,如:任性、易發脾氣、激動、挑吃挑穿、不愛惜東西,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合群、不關心他人、妒忌心重,自我為中心,自卑、等等。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因此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為了孩子的學習,建議大家作到:⑴少看電視,如果要看,也要調小音量。⑵不在家裡打牌、搓麻將等。⑶訂閱報刊雜誌,豐富業餘生活,培養孩子閱讀能力。⑷家長說話做事要守信用,不隨意誇大、不信口開河。

身教遠大於言傳,父母有多少時間在家讀書,家中有多少書,培養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樣的。2004年,中國出版社協會做了一項調查:我國有45%的家庭無一本藏書,無一個書櫃;韓國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書。沒有書香家庭,哪有書香校園、書香社會?父母不進步,又怎么指望孩子成龍、成鳳呢?學習型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是共同進步,甚至是互相影響的。他們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響方式,如親子共讀、親子通信、講述成長故事等。父母的成長和孩子的成長一樣,是沒有止境的過程。父母的不斷進步、不斷學習,其影響是無形而深刻的。

為孩子創設祥和安寧的學習環境,鼓勵孩子靜心學習。當孩子做作業時,不要在他身邊大聲講話、爭論、看電視等。我們在工作中了解到很多家長為了孩子安靜地學習,在孩子做作業時從來不看電視,等孩子睡了再看,我很贊同這樣的做法。只要孩子能聽到電視的聲音,是無法認真思考的,如果他在抄寫,他能記住這幾個字嗎;如果他在做數學題,我想再簡單的題也會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