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學年第一學期大班家長會演講稿範文

(三)、教學方法不同。幼稚園粗淺知識技能貫穿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多樣性特點,在玩中學,學中玩,重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而國小是以書面為主,強調系統知識的教育和讀、寫、算等基本技能訓練,完成學習任務。

(四)、睡眠時間不同。

幼稚園從12:00到2:30有兩個半小時的充分休息,而國小沒有午睡,休息時間少,課間休息只有十分鐘。

(五)、師生關係不同

幼稚園隨時有老師伴隨左右,即使解決孩子的矛盾和困難。而國小一個班有五、六個任課老師,每節課都是不同的老師,許多事情都需要學生自主解決,並且國小老師關注的是教學,對孩子生活方面關心較少。

(六)家長要求不同:

上幼稚園,家長一般希望他能夠很好的交往、生活就可以了。上國小了,家長在學習成績、能力培養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了解了差異,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怎樣的努力和準備來減少差異。有些家長可能心裡在想:是啊,我已經開始在著手準備了呢?那你們幼稚園都做了些什麼呢?在這裡我將幼稚園的一些過渡和準備作個簡單介紹。

(一)參觀國小,培養美好情感

幼稚園將組織幼兒參觀國小(東湖國小),我們一般是安排在下學期,大概4、5月份,讓幼兒熟悉國小環境、了解國小生是怎樣學習、生活的?如體驗國小生上課,讓幼兒在旁邊聽課,看一看國小生是怎么上課的,認識國小生的學習用具,知道使用方法等等。

(二)提高幼兒自理能力

在幼稚園,生活上是有老師幫忙,但國小生活一切要求自理。試想,一個連吃飯也不能自理;鞋帶都系不好的孩子,怎能跟上大家的節奏?(舉例說明,爺爺奶奶帶的一定在自我服務這方面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在家希望家長們讓孩子們能自己的事自己做,克服依賴性,培養自立能力,這樣也是培養幼兒好學精神的第一步。還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固定的學習的地方,試著讓孩子自己去整理東西,父母可以指導,但不要包辦代替(舉例:孩子玩好玩具、看好書請讓他自己收拾。

哪裡拿的放回哪裡。)無論是幼兒之間,還是幼兒與老師之間的事,都要鼓勵幼兒去與人交往,學會表達,一定要通過生活實踐中的一件件小事,一次次經歷和一個個感受,是孩子真正從心裡明白,這世界上,誰也不比誰特殊,自己的是事情必須自己做(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做不好,或是不乾淨的是不讓做,這樣打消了積極性)。

在和家長的交流時也發現,孩子做什麼都不夠主動、積極,其實是有時候,是父母對孩子不夠信任所產生的,(拿別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這個對孩子不公平,更不能說你這個也做不好,那個也做不好,而要以積極的方式鼓勵,相信孩子給孩子信心。)這樣才會更積極主動。希望家長遇到問題能多和我們老師及時溝通。如有不方便可以打電話聯繫。

(三)培養任務意識與完成任務的能力。

比如:讓幼兒認識到凡是家長和小朋友要求做的,要努力做到,形成責任感。

養成認真專注做事的習慣。要求幼兒做事情的時候要一心一意,不是邊做邊玩,並且一件事情做好以後再去做其他的事情或者玩耍。

那作為家長,應需要做些什麼準備呢?

1、生活習慣上

家長朋友可以送給孩子一個小鬧鐘,從10分鐘、15分鐘、20分鐘慢慢增加定時鬧鐘的時間,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做一件事情,至少提前一、二個月,開始作息時間的轉換。按照穿衣、吃早飯、步行到學校的時間量,確定起床的時間,讓幼兒習慣這樣的作息制度。

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有條理做事的習慣。比如衣服應該折好放在哪裡、玩具應該收拾到哪裡。給孩子買一個小書包,讓孩子把自己需要的東西放進去,教孩子養成整理書包的習慣。要求孩子把東西整理好以後吃飯。過一段時間以後,要求孩子整理一次自己的東西。

2、在思想上

爸爸媽媽千萬不能拿國小老師嚇唬孩子,比如說:“上國小啦,你可要苦啦”之類的話。有空的時候帶孩子去將要入學的學校走走、看看,告訴孩子可以在學校學到很多本領。一般情況下,在4月開始選擇學校。父母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議論學校的長短。議論要避開孩子進行,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期待進入學校生活。

3、學習興趣上

有時間的話,每天與孩子有一點溝通,哪怕15分鐘也好。和孩子交談一下今天學到了什麼,交上了什麼朋友?一個星期與孩子有一次共同的學習機會,一起出去走走,看看,發現什麼等等,然後和孩子一起討論,引導幼兒大膽表述。

謝謝俞老師的講說,相信家長們聽了關於幼小銜接工作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

一個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長,僅靠學校或僅靠家庭都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觀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況,家長也很難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現,需要的是兩者之間的合力,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和連貫性。今天,我想藉助家長會這個好的平台,和我們的家長朋友一起探討一下,平日裡,我們應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呢?相信,家長也很想吸收更多的經驗吧?接下來,我們就以“擊鼓傳花”的形式,我們一起交流、分享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