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家長會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長: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謝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參加我們的新生家長會。

從現在開始,您的孩子就已經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了,我代表學校向您和您的孩子表示熱烈的祝賀!

孩子從幼稚園到學校,從幼兒到一名國小生,他的生活將發生突然的、巨大的變化,社會和家庭將對他提出許多新的要求。面對著新的生活和新的要求,您的孩子能較快的適應嗎?在這個適應過程中,您知道他將遇到哪些困難嗎?他將遇到哪些不安全因素?您打算怎樣配合學校的老師教育和幫助孩子克服困難,排除不安全隱患,成功地適應國小的學習和生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給大家討論的問題。

第一,我來講講孩子入學後的適應問題。

入學前孩子的生活,是“以玩為主”的,遊戲活動占據了生活的大部分時間。上幼稚園的孩子,雖然有點學習任務,但也是通過遊戲的形式來學的,學的東西也比較簡單,學的結果也不考試。他們玩得開心,學得輕鬆,還感受不到學習的負擔與壓力。

入學後孩子的生活,是“以學為主”的,一天要上五、六節課,學習活動占據了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國小生的學習是一種“系統學習”,是按照國家頒布的《教學大綱》的內容與要求進行學習的,這一學習系統十分嚴密,一環扣一環,而且要求每個國小生都要學會。國小生的學習還是一種“基礎學習”,所學的內容都是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都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因此,不僅要求學生學會,還要學得紮實、熟練。一年級學生的學習,很多內容是“符號學習”,如漢語拼音、漢字、數學等,它們的字形不易識記辨認,意義抽象不易理解,給剛剛入學的兒童造成了學習的困難。總之,學習不是遊戲,雖然現在提倡的是快樂學習,但是學習必定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負擔和壓力。

上面說的這一系列變化,都是在入學後突然發生的,難怪六歲的孩子一時很不適應。例如:有些孩子不懂得“什麼是學習?什麼是上課?”課堂上隨隨便便下座位、想玩就玩,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什麼時候上廁所就什麼時候上廁所,總之想乾什麼就乾什麼,根本不把老師說的話當回事兒,左耳進右耳出。上課老師講的啥?不知道。說的啥?不明白,雖然學了但沒有學會,更談不上學得紮實、熟練。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大家想一想,孩子由幼稚園來到學校(甚至有的連幼稚園也沒有上過),學校的集體生活對孩子一下子提出許多新的要求,從沒上過幼稚園的孩子,很少有紀律和規則的約束;就算上過幼稚園的孩子,雖然有一些紀律規則的要求,但要求畢竟不多而且也不嚴格,生活環境比較寬鬆。孩子入學以後,學校里的紀律和規則比較多,俗話說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國小生守則》、《國小生一日常規》等。六歲的孩子本來就好玩好動,缺少自我控制能力,面對這么多的條條框框,記都記不清楚,更談不上遵守了。

再加上現在我們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很少有條件與更多的人交往;上幼稚園的孩子,經常交往的人,也就是二、三位老師和二、三十名小夥伴。可孩子入學以後,經常交往的老師就有五、六位,同班同學五、六十名,再加上不常交往的幾十位老師和成百上千的其它班同學,(順便說一下咱們學校目前有八十多位教師、兩千多名學生。)孩子交往的範圍大了,交往的內容多了,不光是一起遊戲,還要合作學習,過班集體生活,參加全校的活動。這樣交往的廣度和深度,使得一些孩子很不適應,例如有的不敢接近老師,有困難也不主動求助;有的不願意在教師待,剛送進去就哭鬧著跑出來;有的不願與同學交往,常常有孤獨感甚至孤僻;有的以自我為中心,不善於跟同學和睦共處;有的經常與小夥伴爭吵,甚至動手打人;還有的根本不把老師放在眼裡,我是老大我怕誰。我也教過一年級,看到這種現象我寫了一篇教學心得,題目就叫《我是老大我怕誰》。

入學前的孩子,在家裡和幼稚園得到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有些家庭對獨生子女過分溺愛,致使有些孩子缺少生活自理和自我保護的能力。例如一些初入學的孩子,自己不會收拾東西整理書包,不會掃地擦黑板,不會自己上廁所,遊戲中不懂得迴避有危險不安全的活動等,缺少自理自護能力,給適應集體生活帶來了諸多困難,甚至潛伏著一些不安全因素。這些都需要我們各位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儘快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第二、我要講一講孩子的安全問題 。

孩子的安全是學校和家庭的頭等大事,在教書育人上我們學校的宗旨是:先成人、後成材。也就是說,安全高於一切、責任重於泰山。所以,學校要求每一位家長必須按時按點接送孩子上下學,尤其是我們這些剛入學的孩子,更是不能放手,必須時刻警惕孩子的安全,因此,這幾天家長一定交給孩子一些基本的防範措施。為了孩子的安全,剛入學的幾天也就是上個禮拜,我們允許家長進校園把孩子送進教室,接孩子我們也允許家長進校園大操場上接孩子,從明天開始,我們就不允許家長再進校園接送孩子了。送孩子到校門口就可以了,孩子自己進去並且逐漸養成在離校門口20米(以後大一點兒了還要離校門口50米、80米)處就下自己走過來。(說到這兒我想加兩句:今天早上在校門口我看到家長千不放心、萬不捨得的壯觀場面,很有觸動。我們真的很理解你們,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多一點兒愛是應該的,但是該放手的時候就得放手,放手也是一種愛,一種更高層次的愛,因為你培養了孩子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這對他將來的成長有很大幫助。)接孩子也在校門口,家長在規定區域等孩子,(每個班在哪兒等外面有牌子)孩子由老師帶出去,然後家長接走。我們這樣做完全是處於為孩子著想:一是讓孩子單獨進校門自己進教室,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二是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都把孩子送進校園,門口就會擁擠、魚龍混雜,犯罪分子就有可能乘機混進校園,給我們的學生帶來不安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