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家長會發言稿

三、我的工作思路

我的工作思想是:先教學生做人,後教學生做學問。我認為,學生成長發展,做人是根本。學做人比做學問更重要。有人說,學校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是“正品”,才能欠缺是“次品”,身體不行是“廢品”,心理不良是“危險品”,而思想不好是“危害品”。而學生要想做一個正品,必須有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使班級有一個正確的輿論導向 ,形成班級的凝聚力。另外,我還經常教育學生要學會寬容別人,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要互相禮讓,不要斤斤計較,犯錯誤不要緊,只要誠實,勇敢的承認錯誤,有錯就改就是好同學,並告訴他們,老師不看你的過去,只要現在表現好,在老師眼裡就是好同學,目的就是有意激勵一些落後的學生,大膽去學習,思考,勞動。無論他們做得多么不完整,哪怕只完成了任務的十分之一,老師也很高興,並鼓勵他們繼續努力來完成得更好。我認為,對於充滿稚氣的學生,不僅需要恰如其分的批評,更需要寬容與信任。併力求做到,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付出的努力能得到公正評價,使他們輕鬆愉快地融合在集體之中。良好的班風就是在這種融洽的師生關係中,在持之以恆的堅持中形成的。

四、對家長的幾點建議

您把孩子交到了我們老師的手中,我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教給他知識與方法,教給他做人的道理。但因為班級人數多,所以工作中難免不能面面俱到。單靠老師的力量是不夠的,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除了老師的辛勤培育之外,家長的努力和付出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家長也應該積極的配合起來,做好以下工作,做到家校合一:目前,由於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因而易產生3種不正常心理,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很大。

一、補償心理。很多家長由於小時侯沒有好的讀書環境,感到十分遺憾,因此往往會把自己未實現的願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考慮孩子的具體情況,其結果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有些家長自己孩提時代生活條件不好,現在便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高標準”的生活待遇,從而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缺乏獨立生活能力。

二、放縱心理。一些家長在“嬌慣要趁早,樹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對孩子的品行、愛好、興趣及社會交往不聞不問,而一味放縱,溺愛。溺愛往往出現在孩子的爺爺奶奶,一遇到什麼問題“老黃傘”一撐,長此以往,使孩子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

三、從嚴心理。有些家長把嚴格要求理解為不斷地批評和訓斥,

甚至逼迫孩子把日常的休息和娛樂時間用來學習。這樣,孩子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緊張之中,學習興趣和記憶力普遍下降。

家長只有克服以上三大心理誤區,針對孩子的特點對症下藥,施以教育,才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那么如何使家長們克服心理的誤區呢?我給以下幾點建議

1、家長在家裡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安心、充分學習。

2、多與孩子交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詢問孩子在校的學習。要善於發現孩子學習上的進步,給以及時、充分地肯定,並提出新的要求。 

3、由於孩子還是貪玩的年齡,希望家長經常詢問一下孩子一天的學習情況,督促孩子獨立、認真、快速地完成每天的家庭作業,並讓孩子養成檢查作業、放學及時做作業,按規定時間完成作業之後再做其他事情的好習慣。

4、重視學生單元測驗、讀書的簽字。清楚語文、數學各分幾個單元,(如語文共有八個單元,數學共有五個單元,包括期中抽考,期末考試。)每次單元測驗,讓學生回家簽字。家長應及時檢查孩子的試卷,防止孩子因為考得差而不敢拿回家讓家長簽字過目。孩子每次的單元考試,可以在試卷上提出意見或建議。

5、多和老師聯繫,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發現問題及時督促。

6、多給孩子一點信心,做孩子成長的強有力的後盾。由於孩子的個體差異,免不了學生的成績有好有壞,孩子由於不肯學習,導致成績差,我們是應該適當的批評,但是孩子很努力,成績卻不怎么理想,我們更應該給他信心,而不是一味的給他潑冷水,我們該做的是跟他一起努力,想想怎樣才能把他的成績搞上去,多關心他的學習情況。不光學習,其他方面也是這個道理。

7、對於孩子的到校時間,我們規定在預備鈴前到教室交作業、讀書。值日生早25分鐘來收拾班級,打掃衛生;

8、要用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半”

我在和一位學生家長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時。他不斷訴說孩子的種種缺點:學習不認真,沒有耐心,太粗心,做題很馬虎,成績總是上不去,不肯聽父母的話……總之,在他的眼裡,孩子一無是處。孩子正在成長過程中,就像一杯沒有倒滿的水,我們不能總看到“一半是空的”,重要的是要看到已有一半的水,不能因為孩子一兩次考試成績上不去就全盤否定孩子。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成為一個好孩子的欲望,親職教育就應該讓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覺。事實上,我們要對有缺點的孩子多一些寬容與賞識,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幫助孩子分析落後的原因,提出應對的策略,你一定會發現“那隻杯子裡的水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