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發言稿:無限信仰“閱讀”的力量

四、關於“問卷調查”的回答

問題1:粗心大意

這是問卷當中提到最多。

對策1:學會檢查。絕大多數孩子做題之後不檢查,或者說不會檢查。

(1)讓孩子養成檢查作業的習慣,如果自己能查出做錯的地方,可以自己做一個記號,就可以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容易出錯,今後就會多注意;

(2)家長二次檢查。這需要家長拿出一些時間和耐心,同時不能把錯的地方一改了事,也要做記號,讓孩子記住;

(3)鍛鍊孩子不只是用眼睛看,要讓他們學會用腦子。

對策2:“滑板訓練法”或者“脊柱按摩法”。

在這裡老師要提醒大家,當孩子“粗心大意”或者“老是犯同樣的錯誤”時,您不能簡單地歸結於“粗心大意”。

在這裡老師給大家介紹一個醫學概念——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症。

“感覺統合失調症”,簡稱“感統失調”,是當代兒童的常見病。原因是,父母都忙,孩子從小送託兒所,缺乏對自然環境的身體接觸,也缺乏來自爸爸媽媽的擁抱。於是,身體的“觸覺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掘,這又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未來的人生幸福。

老師的女兒就有“感統失調”,具體表現是:比如,數學測驗,第三步需要用到第二步的數字,第二步算對了,可是做第三步時,抄下來抄錯了,當然第三步就錯了;再比如,語文默寫“見賢思齊焉”的“齊”她會一次、兩次、三次地將“齊”寫成“其他”的“其”。

讓孩子趴在滑板上,然後拉動滑板,快速繞圈。運動中的滑板,顛簸,極不穩定。孩子要想不掉下來,自然得“持續而本能地”調整其位置和狀態。如此,他童年時由於缺乏“觸覺感受”而遺失掉了的一些生理、心理本能,或可得到喚醒與強化。

問題二:好動,坐不住,持久性差,專注力不夠。

對策:對孩子嚴格要求,落實到平時的一點一滴的小事情上。寫作業、吃飯、做任何事情都要站有站樣,坐有坐樣,並且持之以恆的訓練,切不可有一絲懈怠,否則將前功盡棄。

問題三:愛發脾氣

對策1:教孩子養成寬容的習慣。

引導孩子分析自己的不足和過失,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多一分理解與包容,少一些挑剔和埋怨。從小就懂得謙虛和禮讓、學會理解和尊重,將來他們就更能適應社會,更有發展空間當然,我並不是讓學生成為懦弱的孩子,受到傷害忍氣吞聲。如果,同學的行為太過分,還是要告訴老師和家長,這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同學的及時幫助。

對策2:教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

在看待同學關係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充當孩子的保護傘,而要充分利用這些機會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適應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也要教育和引導孩子與別人相處的方式和方法別人能不能接受。

問題四:不審題或者審錯題,根本就沒有弄清楚題目的意思,抓起筆來就寫。

對策:每天做作業時讀題,要求都出聲音來,不拖音,不添字漏字,能讀出題眼。

問題五:思維比較被動,依賴性強,有畏難情緒。

對策:有些家長也犯了同樣錯誤,一直在旁邊指導,其實這樣子反而害了孩子。讓孩子自己想,以問帶幫,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論什麼事,儘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哪怕那個答案能讓你笑出聲或者頭髮冒火,也一定要讓他自己做。

問題六:很多孩子做題時態度不端正,敷衍了事,有惰性。

對策:現在孩子很聰明,又怕吃苦,於是便會想出許多對付老師,對付家長的方法。家長一定嚴格把關,不姑息遷就,對於孩子明顯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寫的不認真的作業,一律讓其搽掉重寫。這一條有時候做起來很難,但只要堅持,會讓你的孩子以後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