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一家長會發言稿範文

20xx年初一家長會發言稿範文篇3

各位家長:

大家好,今天受到一中領導的邀請,我很榮幸地坐到這裡,和大家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問題,作為家長中的一員,首先,我代表家長們,感謝一中領導為我們創設了這個家長之間,家長和學校之間交流的平台,讓我們能相互學習和溝通,給孩子的高中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我也要感謝一中領導給我這個良好的學習機會,讓我和大家交流孩子成長的歷程,說到經驗,我實在談不上,因為在座的諸位家長,肯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獨特教育方法,而且我本人知識水平有限,也談不深入,我就想結合著教育自己孩子過程中的一些小事,從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習慣,樹立良好的品質、家長怎樣和學校配合,家長和孩子怎樣溝通等幾方面和大家嘮一嘮,把我自己教育孩子中的得失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探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讓我們的孩子將來的人生之路能夠走得更寬廣。

回首孩子十幾年成長之路上的點點滴滴,感覺仿佛就在昨日。看著他們從一個個呱呱墜地的那么弱小的嬰兒,成長為現在身材魁梧的小伙子,笑靨如花的大姑娘,經過中考的洗禮,又如願以償地走進了一中的大門。我感到很欣慰,感覺孩子們不僅學會了更多的知識,而且他們的思想也正日趨成熟,回顧陪孩子走過的這段十幾年的歷程,我相信每一位家長都付出了很多,如果靜下來細細回味,我覺得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

(一) 注重啟蒙教育 拓寬孩子知識面

記得毛澤東主席的老師徐特立老先生曾經說過:“幼兒教育是教育基礎中的基礎,它將影響到青少年成長中德育,智育和體育的發展。”關於早期的啟蒙教育是否有用,社會上一直存在爭議。我個人感覺這一點經過我本身的實踐證明,在啟發孩子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記得我們孩子小時候,我由於工作比較忙,雙方父母身體又不好,所以我就委託一個鄉下的親戚幫忙看孩子,可能是她和孩子交流太少的緣故吧,結果孩子兩周歲了還不會說話,為了教孩子說話,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孩子能夠感受的東西都用簡筆畫畫成卡片,比如掃地的時候,我們要用撮子,吃飯的時候要用碗等等,下班之後我就用卡片結合著具體的實物一遍遍地教孩子發音,結果孩子進步飛快,很快地能說不少詞語了,在教孩子認圖片的同時,我突發奇想:寫幾個字教教他,看他能學會嗎?於是我就寫了“爸,媽”等他能夠感知的到的字讓他認,一開始他不感興趣,我教他他也不跟著讀,字卡放到他眼前,他就用手撥開跑著玩去了,於是我就拿著字卡只要一有機會就在他眼前晃,並且讀著這個字的音,結果當我晃了很多遍之後,把這幾個字卡和圖片混合在一起,他居然能讀出來了,當時我很高興,因為雖然你看孩子好像沒學,但是無意識地大腦也就記住了,這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於是我再接再厲,不久,孩子也逐漸養成了讀卡片的習慣。

後來由於找不到合適的保姆,結果孩子兩周歲零兩個月就上幼稚園了,那時候上的是托班,他們班他最小,還穿著活襠褲子,但是每天從幼稚園回到家,都會把我給他寫的卡片拿出來主動讀好幾遍,像模像樣得可認真了呢!平時我也經常和他一起玩一些智力遊戲,比如搭積木等,我感覺這種啟蒙對開發孩子的智力是有幫助的,因為我發現孩子接受知識的能力明顯得提高了,記得他3周歲的時候,當時我們旗一年級引進了韻語教學這樣的語文教材,記得一年級上半年集中識字800個,我暑假借了一本教材,一天一課,用擺字卡遊戲的方式,這樣一個暑假下來,他就學會了一本半書,合計1000多字,突破了識字障礙,所以三周歲多他就能夠進行淺顯的閱讀了,然後我就給他買些他感興趣的童話書讀,後來我發現孩子天性好奇,什麼事都愛問個問什麼,於是我就給他買些《十萬個為什麼》《走進科學》《地質變化之謎》《藍貓淘氣三千問》等書來讀,讓我驚訝的是,別看孩子還是個小不點,但通過讀書,我發現有時候連我都不懂的天文知識,他卻能給大著舌頭給我講得有板有眼的呢!所以我自身感覺:較早的啟蒙教育,比如識字能促進孩子提前閱讀,好像在他面前打開了一扇知識之窗,他接觸的知識會比別的孩子更早些,對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有一定的幫助的。

孩子5周歲半的時候,幼稚園畢業了,但是還不夠上國小的年齡,差半年多,正好我在二小教學,而且又教這屆,於是就和我們領導走走後門讓他提前一年上學了,當時我怕他小齡給別的老師拖後腿,於是就把他放在自己班,希望能更嚴格要求他。上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別看他是班裡最小的學生,但是因為已經有一定的學習基礎,所以學習起來並不吃力,於是我就適當地拓寬他的知識面。除了發展他喜歡的寫字,畫畫等愛好之外,我感覺咱們這個地區英語比較落後,所以在一年級下半年的時候,我就給他報了一個英語班,開始學習英語音標和劍橋英語,在這之前我已經教了他一些單詞了,因此他並沒出現拼音和音標混淆的情況,他學習了劍橋英語和新概念英語,等到他把英語新概念二學完,咱們這沒有再往上帶的班了,如果有,我還是會讓他繼續學習的,因為我感覺拓寬知識面對學習英語還是有一定幫助的。隨著年級的增高,我還鼓勵他參加寫作投稿和奧數競賽,記得當年國小有一次奧數競賽給了100道預習題,我抽出幾個晚上陪孩子一起把這些題一道道算,一道道弄懂,後來他也取得了赤峰市作文一等獎和全國奧數金牌的良好成績,而且我感覺他通過這些活動既增長了見識,又拓寬了知識面。

回顧在國小我輔導他的這段時間,我覺得父母引導孩子學習應該有耐心和恆心,我從來沒採取過棍棒教育,總是想方設法地激發孩子的興趣。比如為了促進積累,提高語文習作水平,我就有意識地引導他背誦一些優美的段落。我不是讓他死記硬背,而是採取他利於接受的表演的方法,比如我們背一段“公雞和狗打架”的段落的時候,他就演那隻鬥志昂揚的公雞,我就演那隻被打敗的落荒而逃的狗,在母子表演這種形象的遊戲中,在孩子開心的笑聲中,學習便不再是負擔,而變成了一種樂趣。

說到家長的耐心,我不禁想起了糾正孩子口吃這件事,孩子在幼稚園的時候,有一次我忽然發現孩子口吃了,我連忙找到幼稚園老師了解情況,才知道原來是他新近調來了一個同桌口吃,小孩正是學話的年齡,他也就跟著學口吃了,結果越是有意識地讓他注意糾正,他越緊張,後來每到說話的時候都得趴我耳邊小聲說,而且磕巴的越來越嚴重。當時我難過的流淚了,心想一定得給孩子改過來,於是我絞盡腦汁,自創了一個辦法:每天晚上和孩子比賽說繞口令,而且一句不再提起他口吃這件事,開始我總是讓他贏,他無論說的多慢我都給他鼓掌,過了一段時間,我就開始加速,他也隨之加速,這時候我們就有輸有贏了,結果他越說越快,一個多月以後,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情況下,孩子終於徹底糾正了口吃。我當時心裡感到特別幸福。我感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無論遇到再大的困難,如果父母有足夠的耐心和恆心,點點滴滴地去做,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上了中學以後,所學科目也多了,知識也深了,不可能像國小一樣,家長每道題都檢查。而且在學習上,我們孩子基本上已經養成了自己學習獨自思考的習慣,所以我基本上放開手讓他自學了,遇到實在不懂的問題自己查查工具書,查查電腦,在這期間,通過家長會,我也聽取三中老師的一些良好的建議,除了讓孩子讀些名著之外,還給孩子在書店訂了一些課外書籍,如《作文與考試》《科技博覽》《作文素材》等等,幫助孩子提高寫作和思維能力,每天早晨和中午在吃飯的時候,我們都會和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看些新聞,讓他的視野更開闊些。同時在不加重孩子課業負擔的情況下,有時我也在寒暑假給孩子提前買兩本資料,預習一些下半年的知識,以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但我也儘量想些辦法,不讓他感到特別累,比如有時候我給他買本閱讀書,我就不讓他寫,而是口頭回答,我給他看著答案檢測,這樣既學習了知識,又減輕了孩子的一些負擔。

有句耳熟能詳的古詩這樣來形容學習“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但我想如果家長能夠注意引導方法,激發學習興趣,讓孩子學得輕鬆,從而做到“學海無涯樂做舟”,那么對於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應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二) 開展賞識教育,促進孩子競爭意識

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句話就形象地說出了賞識教育的作用。我感覺現在孩子的教育,不僅僅要督促他們學習知識,而且要注重培養他們的積極參與意識。因為大家都知道,21世紀就是個競爭的社會,這代孩子不像我們做父母的那個年代,只要你考高分,將來就能分配工作,現在的孩子畢業之後都要自己找工作,所以培養孩子推銷自己,促進競爭意識也是很必要的。

談到這點,我不禁想起了我們孩子小時候那次“西瓜事件”,記得孩子三周歲的時候,我暑假領他到我舅舅家去,我舅舅是退休的老教師,當時他考我們孩子一些生字和幾首古詩,然後切開了一個大西瓜,我兒子一看紅紅的西瓜瓤,頓時垂涎三尺,馬上手就伸向中間那塊最大的,但是我舅舅把他攔住了,笑著說:“剛才背的不算,都是你媽媽以前教會的,這回得增加難度,現場學會背一首新古詩,才能吃大塊的,要是不背,只能吃小塊的。”大家想:畢竟是小孩子啊,他哪兒饞得住,聽大人這么一說,轉而就把手伸向小塊的,拿到嘴裡剛要咬,我在旁邊馬上假裝笑話他:“哎呀,那個孩子根本就學不會古詩,只能吃小塊的了!”聽了我的話,氣得我兒子把那小塊的“啪”一摔,哇哇大哭著說:“我非背會不可,我就吃大塊的!”把大家都逗笑了,於是我就領著他背了一會,終於背會了,他一邊狼吞虎咽地吃著那塊最大的西瓜一邊破涕為笑了,我覺得,雖然他當時年齡小,我給他講的大道理他可能聽不懂,但是只有經過努力,經過競爭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個道理他肯定銘刻於心了!

我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都儘量給孩子創造表現的機會。如孩子小時候,在新年時親戚朋友聚會上,我總是鼓勵他表演個節目,有時候敬酒詞也讓他說,其實我們孩子天生五音不全,唱歌跑調,但是我想:表演節目不一定都是唱歌啊,於是我鼓勵他說單口相聲,三句半,打快板等,而我就成了他幕後的導演,從寫詞到指導動作,我感覺做這些的時候心裡很快樂,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我記得他上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正月親屬聚會,我編了一個三句半,串聯幾個親屬的孩子一起演,結果到上場的時候,另外三個孩子都打退堂鼓了,說寧可飯不吃,也不上場,沒辦法只好作罷,而我們孩子卻毫不害怕,還嫌當時配樂的樂器聲音小,他爸爸從飯店給他借個不鏽鋼盆,他一邊使勁敲,一邊獨自一人說了四個人的角色,逗得親屬哄堂大笑。其實我們都知道,孩子不一定要說的怎么好,主要就是培養他的自信心和表現欲望。而我們做家長的,就應該以賞識為主,積極支持孩子參與,我總是這樣對孩子說:“只要你站在前面,你就是最棒的!不管別人的眼光,也不要在乎結果,重在參與嘛!”經過我這樣的鍛鍊,當年我們班包括我兒子在內的好多學生都可願意表現了,我總是給他們創造更多的鍛鍊機會,比如班會課做主持人,或者表演小品,相聲,國旗下脫稿演講,畢業前夕採訪校長等,我感覺孩子們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我挺喜歡的,包括現在軍訓,我兒子天天練得可高興了,一點也不感覺累,人家教官教他們拉歌,就他那破鑼似的嗓子他也敢大聲唱,而且總是用我鼓勵他的那句話來調侃自己,“重在參與”嘛!

孩子在三中讀書的時候,老師們常常用一種激勵的方法,就是設立學習中的競爭對手,我感覺這個方法就特別好,可以讓孩子們在競爭中形成學習的動力,有的時候老師會讓輸的對手給贏的對手買根雪糕什麼的作為獎勵,有一次我們孩子回來說:“今天我們班對手之間輸的給贏的買雪糕了,我附近的女同學都沒吃,就我自己吃了!”我說:“那你不難為情嗎?”他卻春風滿面地說:“那有啥難為情的,這是我自己努力贏得的人生第一桶金!”這詼諧的話把我也逗笑了。

當然,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雖然時時鼓勵孩子要自信,但是也時時讓他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來不讓他有驕傲的心理,在這些年的學習過程中,他得的獎狀獎章等,我從不給他往牆上貼一張,我總是告訴他:“這張獎狀代表的是你過去的成績,沒什麼值得炫耀的,要想取得新的進步,就得從現在開始,否則你就是失敗者!”

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說過:如果孩子生活在讚賞中,他便學會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便學會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他便學會好鬥;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周圍的人們,正像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身上都有著自己的閃光點,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只有學習好才算優秀,其實不然,孩子身上那些優秀的品質,如助人為樂、守紀負責、勤勞樂觀、孝敬父母等都應該及時給予肯定,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陽光的心態就會讓孩子健康成長。所以,作為孩子的父母,不要總是用自己孩子的短處去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去比較,請用賞識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吧!

(三) 家校密切配合,讓孩子健康成長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 “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 。這說明學校是教育學生的主陣地,而親職教育是學校教育非常重要的延伸和補充。要教育好孩子,只有 家長和 學校 密切合作才最為有利,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作為一名家長,我非常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孩子上了三中之後,為了鍛鍊孩子的能力,學校也時常組織一些課外活動,我們孩子也比較活躍,如果老師選中他了,他就從不推辭,總是很踴躍地參加,當老師給孩子這種展示機會的時候,我總是特別高興,儘自己所能全力支持。有時候他做班會的主持人,我就幫他做做課件,有時候他需要投電子作文稿,我就幫他打字到深夜,記得有一次,他們班級選他參加演講比賽,我幫他修改好作文草稿後,每天等他晚上寫完作業,督促他練兩遍,然後幫他指導一下語速和動作等,等演講結束之後,有一天我碰上了我們同事,她在我們隔壁單元的樓下住,她說:“你們孩子的演講一遍比一遍更熟練更有激情了!”當時我可驚訝了,說:“你怎么知道我們孩子練演講呢?”她說:“我和我兒子晚上躺在床上靜靜地聽他練了,可清楚了!”哎呀,我這才知道因為我支持孩子演講而擾民了,感覺非常不好意思。以後就注意不再半夜大聲喧譁了!

孩子在初高中的時候,正值青春逆反期。如果有時候犯了錯誤,或許會一時意氣用事,言語頂撞老師,遇到這種情況,我想作為一名家長,在對待學校針對孩子進行的一些必要懲罰時,我們也應該採取配合的態度,而不應該盲目溺愛孩子,偏聽偏信孩子的一面之詞,應該即時和教師溝通,採取引導的方法讓孩子端正態度。我的孩子倒沒發生過這種情況,不過到了九年級學習累的時候,有時候作業多,他也會偶爾有怨言,每當這時候,我就耐心地給他講道理,讓他明確教師是由於責任心強,想提高學生成績,才讓大家多練一些題。況且科目這么多,自然聚在一起作業就多了!經過我這么一疏導情緒,他也就釋然了,無論多晚,也都保證按質按量地完成了作業。

前天中午,我兒子軍訓回來了,有點不服氣地說:“我們班這教官,不公平,唱歌跑調還挨罰!”我一聽挺有意思,就問他怎么回事,他說教官新教了一首歌,很多學生小聲唱或者不出聲,就包括他在內的四個男生被歌詞感染了,還挺愛表現,大聲齊唱,誰想到四個男生正好兩對都跑調,結果把他們班學生全帶到溝里去了,都給影響跑調了,教官讓他們四個男同學上主席台上唱,並且還邊做伏地挺身邊唱,當時他不太服氣,但我聽他一敘述差點沒樂岔氣,開心地對他說:“兒子,你們教官比你們大不了幾歲,這是童心未泯,和你們開玩笑呢!是為你們辛苦的軍訓生活增加一些趣味作料,再過若干年,這將是多有趣而美好的回憶啊!”聽了我的話之後,他臉上不服氣的表情一掃而光,馬上輕鬆地笑了,還又大聲地給我唱了一遍那首歌,說實話,那調真的跑到南山都拽不回來,但是他唱完了居然還自我評論了一句:“聽我唱的多好啊!”然後就呼呼睡覺去了,我都忍不住偷偷地笑了,不禁在心裡說:“這傻兒子,就是心態好!”

我自己也是一名教師,將心比心,我能夠體會到國中高中每一位教師無論是苦口婆心的勸導,還是言辭激烈的嚴厲批評,其實都是為了我們孩子好。我覺得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而教師就是園丁,如果發現小樹長蟲了,生病了,那么園丁就得及時噴藥剪枝,否則就影響小樹的正常生長。如果把老師比喻為筆,教給孩子們知識和道理,並無私地奉獻他們的所有。那么我覺得家長就應該做筆端的橡皮擦,能做的就是配合老師,將自己孩子不足之處,有待提高的地方塗塗擦擦,家校配合,改正孩子的缺點。讓孩子形成一個陽光的心態,更快樂地學習、健康成長。

(四)家長應多和孩子溝通,成為孩子親密的朋友

有時候,一些處於青春期的國中生往往和父母的關係不太好,在家裡顯得脾氣很大,頂撞父母,父母則會感覺很傷心。其實,我感覺:發生這種情況,應該是家長和孩子缺少溝通,產生了代溝造成的。那么,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我們的親職教育方式就應做及時的調整。迄今為止,我們孩子倒是還沒和我逆反過,不知道是因為年齡小,還是因為我和他平時比較親密的緣故,我希望是後者吧!因為我想父母和孩子關係親密了,就是將來到了逆反期,也應該在可掌控的範圍內吧。所以孩子上了國中之後,我注意從以下兩點和孩子溝通:

(1) 培養孩子健康的愛好,鼓勵孩子交品質好的朋友

青少年判斷是非的能力較差,如果內心空虛,無所事事,很容易誤入歧途。國中同學早戀,沉迷網路,拉幫結夥打群架的現象也有,會使孩子分心,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嚴重下滑,情節嚴重的甚至會造成社會上的危害,如果孩子一旦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我認為家長應該正確引導,不能坐視不理聽之任之,也不能簡單粗暴地一棍打死,應該採取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開導教育他,讓孩子迷途知返,不至於無法自拔,影響學業。

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發生,我就注意培養孩子的愛好,引導孩子參與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在學習之餘約同學打打籃球和桌球,爬爬山,讀些名著書籍,假期領孩子出去旅遊,放鬆心態,開闊視野,這樣他自己內心就會感覺到充實,而不容易陷入迷茫。同時還會養成比較陽光的心態,樹立遠大的理想。

其次,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心理上很孤獨,非常需要朋友,作為父母,我們要鼓勵他們多交朋友,但這也就勢必容易形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情況。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多關注圍繞在孩子身邊的朋友是否有著良好的品質,我認為這很重要,因為好朋友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家孩子比較單純,比較貪玩,所以他的玩伴和朋友也挺多的,不過我很了解他非常要好的幾個朋友都是品質淳厚,樂觀向上的孩子,所以在孩子過生日的時候,有時候我會把他較好的小夥伴請到家裡為他祝賀生日,他也經常混到人家別的孩子家蹭飯吃,有時候會幾個孩子約在一起出去吃點快餐,偶爾哪家家長不在的時候,還會給人家做伴,幾個孩子湊到一張床上,感到無拘無束,會聊到很晚,特別開心。在這種時候,我總是給他足夠的自由,因為我比較放心,和這些品質好的孩子在一起,不容易學到不良的習慣。

(2) 走進孩子內心,成為孩子親密的朋友

雖然孩子已經上了高中,但我還是和自己的孩子親密地打成一片的,我們有時候一起下棋,他有時候還教我玩“三國殺”遊戲,有時候玩不過他,我還得和他耍點賴,當然有時候為了關注他的思想動態,我也打入他們小夥伴內部,比如他的小夥伴到我家玩,我和他們聊天,側面了解孩子最近在學校的表現,有的時候還會當一回“間諜”,申請一個QQ號,把他加為好友,看看他空間的動態變化啊等等,即時了解他思想上的變化,然後正確疏導。

不過到現在為止,他思想上還沒什麼大的波動,每天放學回來,總是很開心地說:“我回來了!”然後放下書包,追在我身後告訴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告訴完畢,就開始去寫作業了,寫作業累了,起來伸懶腰的時候,還會跑到我屋來擁抱我一下,並且說我是他的精神動力,能給他溫暖。可能我是母親,情感比較細膩吧,我總覺得我們做家長的,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肢體語言,比如擁抱一下孩子,摸摸孩子的頭啊,讓他們感覺到我們對他們那份濃濃的愛。其實別看他們已經是高中生了,或許比我們做父母的都高都壯了,但是在父母面前,孩子永遠都是孩子,他們對父母與生俱來的那種親昵感,就是我們和他們心靈溝通的最好法寶,所以我認為:我們做父母的,不要因為工作忙而忽視和淡漠了這份親情,請走進孩子的內心,做他們最親密的朋友吧!

以上我所談的幾點,我個人認為在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是有過一定幫助的,如果能給大家帶來一點點的啟示,我就會感覺到很高興。不過我作為一名家長,感到自己做得還很不夠,比如孩子上了國中後,我關注孩子的時間相對國小較少,對孩子要求放鬆了,隨著青春期的來臨,感覺孩子的性格有些毛躁,字跡變得比較潦草,而且在考試的時候檢查也不太仔細,同時知識學得不夠系統,出現了“淺嘗輒止”的現象,希望到高中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心態能夠沉穩下來,我也會及時和學校老師溝通,讓孩子能做學習的主人,積極拓寬知識面,把知識學得更靈活更紮實。而且由於孩子是獨生子女吧,我平時沒太要求孩子做家務,導致孩子自理能力不強,對長輩關心不夠,這也是我以後要注意引導孩子的地方。

以上談到的是我在教育自己孩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些方法,非常粗淺,也不一定正確,目的就是能夠拋磚引玉,使我從各位家長那學到更多教育孩子的經驗,那將是我今天最大的收穫,最後我想對在座的家長們說一句共勉的話:“

如果說把培養孩子比作一場馬拉松比賽的話,我想:高中三年應該就是到了最關鍵的衝刺階段,希望我們各位家長攜起手來,更多的關注我們的孩子,多和學校溝通,做好孩子最堅強的後盾,陪孩子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完這三年一千多個日子,那么,我相信:付出總有回報,三年後,我們的孩子一定會金榜題名,鵬程萬里的!我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