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開學初家長會發言稿

初三開學初家長會發言稿篇2

各位家長,大家下午好!

首先,首先感謝家長抽出寶貴的時間前來參加今天在家長會。我代表學校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示衷心的感謝!

今天我們為了同一個目標,相聚在這裡,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加強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繫、相互交流,彼此了解學生在校及在家的學習、表現情況,促使家長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教育管理中來。

中考定在六月的11-13號,從今天開始滿打滿算有200多天,轉眼之間就會過去。初三年級是國中階段學生學習的一個轉折點,又新添了化學這一學科,學生的學習成績也開始分化。可以說初三的一年將基本決定每一個學生在學習、升學方面的前途。

先簡單的通報一下當前中考形式:今年中考有的家長或許聽說過,187人中考126人考上高中,其中一中考上3人,今年少招300人,成績再上台階。去年188人考上141人,其中四中招生1500人,而自今年開始縮招,招收1200人。成績的取得與老師們的辛勤付出、同學們的刻苦努力及家長們的大力配合密不可分。

今年我接手這級學生後,我對他們的分班成績進行分析,形式不容樂觀,壓力比較大。數學、英語及物流成績很慘,以數學為例50多個學生,每班過60分的只有10人左右。中考錄取標準是語數英綜合素質是第一組合,理化體是第二組合,政史地生實驗操作是第三組合。也就說語數英非常重要,中考中數學是E降一個等級錄取,有兩個E不錄取。我們的學習在這方面存在嚴重缺陷,恰恰是我們的短板,作為家長要心中有數。

所以,我懇請各位要當好學生生活上的服務員、學習上的監督員、心理上的疏導員、精神上的加油鼓勁員。接下來,針對當前教育形式、面對中考,作為家長應該怎么做,跟在坐的交流幾個話題,拋磚引玉:

一、人老了,一生最後悔什麼

有一家雜誌曾對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這樣一次問卷調查:你最後悔什麼?列出了10項人們生活中容易後悔的事情,供被調查者進行選擇。在相關人員對收回的有效問卷進行統計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統計結果: 第一名:75%的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導致一事無成。

第二名:70%的人後悔在年輕的時候選錯了職業。

第三名:62%的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當。

第四名:57%的人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

第五名:49%的人後悔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

現在對子女教育不當越發引起關注。正如專家所說---沒有任何一項事業比創造優秀的孩子更偉大。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希望的延續,許多人為了孩子可以傾盡所有,並忍受一切委屈。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可能只是父母單方面的良好願望。於是,許多父母採取了強制、監督甚至棍棒等方式來逼迫孩子按照自己設計的線路發展。可到最後,多數父母面對現實時感到失望,只有極少數所謂的“成功者”例外。

二、 強化親職教育意識,努力提高親職教育質量,要把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放在第一位

記得一位全國優秀班主任說過一句話:三分之一的家長積極行動,步步緊跟;三分之一的家長虎頭蛇尾,勉強應付;三分之一家長基本沒有能力跟得上。而這,就是及格、良好、優秀拉開檔次的主要原因。”

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有兩個基本的任務,一是學會做人,二是學會學習。“要做好事,首先要做好人”已經成為社會的一種共識。而會不會做人跟家庭的教育有密切的關係。當前我們的極個別初三學生中,有打架、上課不遵守紀律以及不尊重老師等不良行為,對此,學校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另一方面也根據學校的規章制度對極個別屢教不改的學生進行必要的處分,以保證極大多數學生和家長的利益,希望各位家長能夠理解。

未來的社會是一個文明平等競爭的社會,若不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就難於在激烈的競爭中維持自己。人生最大的煩惱莫過於兒女的不成器,為人一生最大的欣慰莫大於孩子的有才有德。作為家長,首先明白,孩子的智力基礎和品質基礎是在家庭中奠定的,人的智力和品質是在家庭的塑造下成型的,學校是接過這塊毛坯進行繼續加工的,從家庭,幼稚園,國小到國中,這已是第四棒,在學校塑造和加工的全部過程中,離不開正確親職教育的配合,倘若沒有良好、正確合理的親職教育配合,再好的師資和學校都不可能產生好的教育效果。你想,同樣一個教師在同樣一個班級上課,為什麼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好,而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差一些呢?其中關鍵在於親職教育。

往往一個學生學習的動力來源與家長的期望,家長要經常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學校表現情況,和學生共同制訂學習目標。家長要更多一點的投入精力關心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管理,了解知道孩子什麼時間該上學,什麼時間放學,完成沒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樣,孩子感受到家長對其學習的關注,當然在學習上就會非常用功,努力把學習搞好。有的家長總是說,工作太忙。我說,家長在忙,又是為了什麼?現在有許多的家長把精力用在為孩子攢錢,為孩子攢個房子,為孩子攢個媳婦,那你有沒有想過用你現在的精力去為孩子攢個高素質,攢個孩子將來吃飯的飯碗。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人材的培養沒有幾十年的精心培養是成不了人材的,靠朝夕之功是培養不成人材的,靠僥倖心理也是斷然培養不好孩子的。

三、教育的本質是家長的自我修行

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問題,是你自己問題的投射。對於一個家庭來講,你是樹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問題,多半是樹根也有問題。家長們常常“看到”的孩子的問題,其實是他自己的問題在孩子身上“開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銀幕。

教育孩子,就是自省。我們對人生問題深入探索就會發現:當你沒問題了,整個世界的問題就結束了。如果我發現世界是有問題的,那一定是我還有問題。當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納這個世界的時候,那說明我的心還沒有實現它自己的圓滿。看到世界是圓滿的,只是見證自己內在圓滿的一個結果。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上了學,吃穿問題由家長解決,而教育問題全部由教師去管。這種觀點是不對的,你想,同樣一個教師在同樣一個班級上課,為什麼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好,而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差一些呢?這其中關鍵在於親職教育。我們當中可能有的家長不知道你孩子在校兩年的班主任是誰,姓什麼。這說明了我們農村的學生家長對孩子讀書的重視程度還很不夠,在城市絕對沒有這種情況。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的成績差一點,學習不好不要緊,只要他人不去學壞就行了,混個國中畢業證書以後好打工就達到目的,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現在我們的孩子畢竟年齡還不大,辯別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差,心理幼稚,很容易被現在社會上形形式式的不良行為引誘,容易學壞。同時成績不好他就會覺得學習沒興趣,作業、考試不行,上課不認真等等會產生一系列的惡性循環,而且不好還是會被“罵”的,老師要盯著他,家長要罵他,在親戚之間、同學之間、朋友之間抬不起頭來,這樣孩子就會失去信心、就會自暴自棄,最後就會逐步逐步的走向極端,這是很可怕的,所以請各位家長一定要轉變這種不正確的觀念。同時成績不好的孩子也往往和不良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是分不開的,從根本來說做人是學生的頭等大事,做人的好壞與成績的好壞是密不可分的。人好、習慣就會好、自然成績就會好,反過來,學習好了、習慣就好、人就會更好,這都是相輔相成的。

四、夫妻關係好,孩子差不了

為什麼我們如此強調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相信每位成年人都感受得到“原生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父母嚴厲,導致孩子不敢跳出條條框框;父母保守,導致孩子缺乏探索精神;父母冷漠,導致孩子難有深刻的友誼,甚至影響孩子的婚戀模式„„

“孩子幸福人生的‘起跑線’,一定不是什麼特長班,不是背了多少英語單詞,獲得多少獎狀,而是在於父母關係的健康程度。”

教育專家孫雲曉:夫妻關係越好,越有利於帶好孩子。他認為,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父母給孩子最深刻的影響之一就是夫妻關係。夫妻之間應當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尊重,但不宜在孩子面前爭吵,打架或者相互貶低。一般來說,感情不好的夫妻對孩子也還是有愛心的,彼此要形成共識,不在孩子面前吵架,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安全的成長環境。

而對於夫妻經常分離的家庭,孫雲曉則認為,這時夫妻也需要有密切的關係,這種關係的親與疏對孩子也會有顯著的影響,即使在外地,家長只要有責任感和愛心,也能夠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家庭中的任何一個成員都不應該是可有可無的,尤其是父親母親,缺一不可。

對於單親家庭,他認為,家長不宜對孩子播種仇恨,即不宜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而要強調一個原則: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離婚是父母之間的事情,不是孩子的原因。而當孩子對父母離異有怨氣時,他指出,孩子有怨氣是正常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孩子傾訴的機會,而父親或者母親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感情,然後幫助孩子慢慢梳理,引導孩子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

五、老師,並不是學生的第一責任人

學習的責任是誰的?很多時候,我們都喜歡把學習的責任強加到老師身上。大家說老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相信老師肯定是一個職業,但這個職業的光輝,是不是可以照耀到學生的學習,並取代學生的學習責任,我是不大相信的!我不是在替老師解脫,而是希望讓學生能夠真正地與學習相隨。

1、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首先琢磨一個問題,學習的責任究竟是誰的。所有學法律的人,看到任何一件事情,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件事情的底線在什麼地方。換句話說,這個事情究竟應該由誰負責任,是我們思考這件事情的起點。

學習的責任是誰的?很多時候,我們都喜歡把學習的責任強加到老師身上。在中國小,無形之中形成了兩個因果關係:第一,因為老師不好好教,所以學生就不好好學;第二,因為老師教不好,所以學生就考不好。這兩個因果關係,說小了,害了一個孩子;說大了,害了一個民族。

2、讓孩子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任

大概20xx年前,義務教育還沒有普及,那個年代裡,宣傳得最多的是那雙“大眼睛”,一個放牛娃趴在教室外面朝裡面看,然後我們美其名曰叫做“對知識的渴望”。因為這雙“大眼睛”啟動了浩大的希望工程。

如今,有了義務教育,我們終於可以對那個放牛娃說,進來吧,孩子,不要錢。然後,他終於進來了,可是讀了兩天書,他決定我還是放牛去吧。因為他沒有發現讀書給他帶來什麼他想要的東西,反倒覺得去外面放牛更自由。

所以,身為老師,我們要讓孩子感到有未來,讓他覺得活著有希望。很多老師說,我知道了,有希望就是讓他們每個人都有好成績。可是,成績是最打擊人希望的東西,哪怕一次沒考好就是對希望的又一次打擊。我們當老師就是要有個本事,讓他每次考得差,但是還覺得下一次可能考好,至少對下一次考試有信心,這才是我們當老師的本事。

六、北京四中校長說: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

做一個嚴師,可以保證你所有措施得到有力的執行。應試教育是需要嚴格的,不知大家發現這個公式沒有:智商不低的孩子+強勢的家長=孩子成績優秀。

做好一個嚴師,很不容易,獨生子,這一獨特的種群,其基本特徵是心理脆弱,所以嚴師往往是不受歡迎的,弄不好家長找麻煩,學生走極端。另外,學校經常搞評教評學,很多老師不敢對學生嚴格。

我認為放鬆管理是對集體最大的傷害。當今形式下,我認為嚴就是愛,是大愛:對學生最大的愛,就是把他送到名牌大學去!對學生最大的關懷,就是讓他從此過上自信而有尊嚴的生活!所以,希望家長們對初三老師的嚴格管理要理解並支持!

在熱播劇《虎媽貓爸》中,全家人為了讓小孩子進名校,換學區房、進奧數班……以為這樣就能為孩子的未來“立下保障”,真的是這樣嗎?只要把孩子保證到進了名校就可以了嗎?

北京四中的劉長銘校長,從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名校”現像,他說:“比進名校更重要的「家長與學校配合」!”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他說,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這在他的教育經歷中無一例外。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長要極力維護學校和老師——不是假惺惺的做戲(因為孩子都能察覺出來),而是要真心實意地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教育是全方位的事情,離開了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我們的工作也是無法做好的。現在的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紀律情況往往不如教師了解得多,何況有的學生向家長匯報假情報,不說真話,家長都信以為真,這是很可怕。有的家長問:你們不開家長會,我們怎么來?其實家長和教師進行交流的方法很多,比如平常你可以到學校找找班主任,也可以和教師通過電話進行聯繫。每次考試完後,你們都要問一問學生的學習情況,乃至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情況。

在這裡我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若家長對我們老師有什麼建議,可以單獨跟老師交流,或跟我反映,因為我們是執行者。

七、你捨不得教育孩子,自然有人替你“教育”

最近有兩件事引起了特別多的關注。

7月23日下午,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一家人自駕游,其中兩名女遊客,在猛獸區下車後,被老虎襲擊,1死1傷。

日前有孩子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逗弄乳貓,被母貓抓傷,遊客投訴。為避免再有抓傷,據透露,博物館決定驅逐館內所有流浪貓。

這兩件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事件當事人不守規矩。當然也有一個共同的結果,自己為自己的不守規矩付出了代價。

1、學做父母應該先於教育孩子

學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不能孩子當寵物,高興的時候喜歡孩子,不高興的時候把自己的情緒毫無保留的發泄給孩子,工作中的不快也傳給孩子,有時孩子會察言觀色看著媽媽的臉色行事,無意識的在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

2、沒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

每個父母都需要學習和成長,要有學習的意識和願意重新成長的謙卑態度,父母的自我成長和改變在現實中往往非常艱難,這是要靠自身的自律不斷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共同進步。

3、父母這個崗位無人代替

有不少家長總以自己的工作重要,忽視孩子的教育問題,雖然孩子有爺爺接送給吃好喝好,但父母的愛是別人帶替不了,父母這個崗位是無人代理的,孩子和父母的連線是獨特的,也是天然的,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一輩子最重要的老師。

4、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計

人的一生果效是由心發出的,我們教育孩子的果效豈也是如此!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你內心對規矩和愛的態度。你內心是否有愛,是否尊重規矩,要比你對孩子用怎樣的方法和提什麼要求重要得多。只求方法而不反思自己的理念是不行的,這種只想用計,不想用心的功利態度,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八、 成功的原因、找到學習原動力

為此、家長要多一些時間和耐心去和孩子交流。您知道嗎?有這樣一位高考狀元,她在河南濮陽的一個鄉村長大,從國小到高中都沒上過重點中學;她沒上過任何培訓班,更談不上外教貼身輔導,可高考英語卻是不可思議的滿分150,河南省狀元的桂冠也被她輕鬆收入囊中。畢業後,她作為創始團隊成員創立的網際網路公司,不僅獲得了投資家的欣賞和支持,市值更是一路狂飆,創辦僅兩年多就已經過億美金。

這位女生是河南20xx年的高考狀元——高民芳。是什麼讓她如此神奇?她認為自己的成功之道在哪裡呢?----成功的原因找到學習原動力

在高考剛結束的時候,很多記者都採訪過她,問她考上狀元的秘訣是什麼。但那時她對這個問題很困惑,不知道原因是什麼。在畢業進入社會後,特別這些年的創業歷程,讓她對學習、考試和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暮然回首,發現走向成功的原因只有一個 —— 找到學習的原動力。她覺得這個原動力就像發動機的汽油,離開了它我們只能在原地打轉,無法超越自己。

要重視心理健康,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身體備加呵護,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並不僅僅滿足家長物質上的給與,學生需要的是和家長的真誠交流。要學會欣賞孩子,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能行,是好樣的。試想當一個學生認識到自己也同樣很優秀,當他內心成材成功的欲望被激起時,學生能學不好嗎?事實上,學生要求也不在乎家長給他們買多少好吃的多少穿的,有時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慈愛的眼神就可以使他們很滿足、充滿動力了。

往往一個學生學習的動力來源於家長的期望,要幫助孩子樹立高遠目標,不斷鼓勵、監督,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家長要經常性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學校表現情況,和學生共同制訂學習目標。

家長對教育的投資是最明智的投資,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所以我認為家長同志應該和孩子共同努力,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關心孩子的學習中去,把孩子培養好。

九、 對你的孩子要有信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教育孩子做好人、做有用的人是我們的共同責任。當前可能你的孩子由於學習基礎、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因素而造成學習成績不理想或離你的要求還有差距的話,那他們更需要的是老師和家長對他們的信心。要對你的孩子說“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同時對你的孩子有合理的定位,否則會挫傷他的自尊心的。從現在開始我們齊抓共管,兩三個月後基本就能確定孩子明年中考是否有希望,到時我們再給孩子重新規劃,能考學的考學,不能考學的可以學點兒一技之長。作為家長要及時轉變觀念,有些學生基礎太差,跟不上趟,非得逼他在這裡混,因為違背了事物發展的規律,他很受罪。

十、要多檢查督促孩子的學習

抓好初三年級的工作,單靠教師的努力還遠遠不夠,更多地需要家長的關心、支持與配合。可以說在學習上,每個同學都是平等的,關鍵是學生學不學的問題,任何一個同學只要想學習好,都能成功,學生學不學的關鍵在於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愛不愛學習,思想能不能投入到學習中去。而這個學習的觀念同時也需要家長來給學生灌輸。可以說學生讀書的好壞很大一方面取決於家長對待學習的態度。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同樣也具備依賴性和不自覺性。家長經常性的、有意識地督促尤為重要。

(1)、是科學的分析子女的成績檔案,重視平衡發展。可以橫縱比較他們的成績,比較他們自己的前後幾次考試,看是否退步,原因是什麼,比較各科成績,看哪科是弱項,多花些時間補上。

(2)、是加強對孩子課外時間的管理,保證孩子的學習時間。平時看到孩子晚回家,一定要問清楚原因,有必要打電話與老師聯繫。千萬不能留下管理上的空白。現在有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一到星期天學生的作業質量就特別的差,甚至有的孩子作業就沒動過,一個星期辛苦養成的一點好習慣,一下子就泡湯了。真可謂是:五加二等於零了。

(3)、是重視孩子作業的完成率和完成質量。要經常性檢查孩子作業的完成情況,完成作業後必須檢查。口頭作業、複習、預習作業也不容草率。要督促孩子學習專心、細心,勇於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書寫要工整、清潔、準確,不能虎頭蛇尾或龍飛鳳舞。要抓準孩子的薄弱科目,重點檢查督促,在教會孩子多動腦子,多問老師的同時,適當安排補習,效果會很明顯。

最後,分享給大家一段話,結束今天的會議

站在潮頭、出彩人生

人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出彩的,人一生總是要經歷大風大浪洗禮的,你只要能夠抓住一兩次機會趕在大浪的潮頭出現,你就有可能成功,這正如李政道先生所講:要認準方向,就像大海的浪頭一個接一個的打過來,當一個浪頭達到最高峰時,下一步必定要回落,然後新的浪頭又會出來……,如果你看見別的浪頭高,就一味跟著去追,你會永遠在別人後邊,永遠不可能領先,你要做到頂尖,就必須看準新的浪頭從哪裡開始,在它還沒有達到最高峰時,最好是在它剛剛冒頭時就緊緊跟進去。

家長同志們,只有不斷地認識自己才能成為合格的家長。我們的目標是統一的,我們的任務是一致的,願我們相互合作,把我們的學生,您的孩子,培養成學習勤奮,品質優良的優秀人才,為將來學生的升學、就業、乃至整個人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良好的基礎。請你相信,上帝為每一隻笨鳥都準備了了一個矮樹枝。 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美滿、萬事如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