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春季開學教師會上的講話

三是教育的和諧。(1)教育與教學的和諧發展。教育是教師的第一要務,教師要把育人放在首位。教師在給予學生知識的同時必須不忘育人的本分。德育首位,做人核心。在師生交往、課堂教學、各類活動中經常滲透思想道德的教育。(2)學科之間的和諧。拓展課、藝體課等雖無抽查統測,但絕非次要課程,要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上下功夫,注意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在注重大面積質量的基礎上注重特長生的培養,使學有餘力的具有發展潛能的學生不應我們而延誤。(3)學生知識的獲取與能力的培養的和諧發展。在學科教學中,要把學習方法的獲得,學習習慣的養成,思維品質的培養放在重要的地位,為學生的後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培育有用之才”首先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正確的育人觀,到底怎樣的人才是有用之才,關係到我們的教育本質意義和價值,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我們教師要建立現代的人才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社會需求施以適切的教育,要讓不同的對象都有發展的條件和空間,並能最大限度的發展,是我們教師的責任。

學校教育以德育為首位,教會學生學會做人是核心。必須強化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必須強化以學習習慣為核心的行為規範教育;必須強化以創新為核心的現代精神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學科教學以能力培養為首位,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為核心。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比習得知識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摒棄灌輸式的教學,儘可能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習能力,拓展思維空間,為後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課堂教學以學生髮展為首位,發掘學生的潛能是核心。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愛好,儘可能為他們的發展創造條件,為社會豐富的人才需求打好基礎。

總之我們要處理好德育與學科教學,知識與能力,一般與個別的關係,對不同的學生施以針對性的教育,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使人人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主要工作:

一、德育工作要有新的思路。

1、培育良好的班級文化,最佳化學生成長環境。一是強化德育常規管理,拓寬德育途徑,豐富德育內涵,注重德育實效,努力提高學生基礎道德水平。要確保落實德育陣地和德育時間,精心構思德育內容,不斷改進德育方法,不隨意擠占德育課程,提高德育主渠道的質量。繼續重視班級環境文化建設,讓牆壁說話,實現環境育人。要堅持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使德育融入每一堂課,每一門學科。要提高德育的針對性,針對班級實際抓重點,抓破弱,求實效;針對學生實際,重視個別教育,抓均衡,抓轉化。二是加強德育的學習和研究,努力提高德育能力。要認真抓好德育工作的主題性研究和學科教學研討活動,開展德育工作經驗交流,要重視德育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學習取經,積極利用網路資源開展德育的專題討論,解決普遍性的問題。

2、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為學生的後續發展奠定基礎。一是狠抓學生基礎性習慣的培養。習慣是以個人思想品質的外在表現,所以良好習慣的培養不能治標不治本。抓習慣的培養要從認知抓起,以體驗為途徑,以榜樣來感召,使學生在認知和體驗中習得,在反覆訓練中形成。重點抓好文明禮儀教育和學習習慣培養。二是重視學生髮展性習慣的培養。要針對學生目前的學習現狀和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在教學中加以重視並針對性地採取一些有效措施予以彌補。如語文學科中的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習慣的養成;數學學科中的思維習慣思維品質的培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