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處開學典禮發言

1、養成自學的習慣。自學,故名思議自主學習。現在同學們習慣了教師的講解和指導,習慣了教師的要求。除此之外很少有同學自己主動去學習,更不用說自主超前學習,更不用說超教材自主學習了。除了與同學們的年齡、學識有關外,更關鍵的是大家沒養成自學的習慣。因此,大家除了在課堂上學習之外,還應合理運用好其他的時間。上學期已經給大家進行了建議,有好多同學能充分利用早中晚三餐後及早自習前的四個時間段。本學期,希望同學們合理安排好自學的內容,認真上好自習課,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每天自習結束後,反問下自己,這節自習我做了些什麼,有哪些收穫?要知道:上課擾亂他人的自學,那是不道德的。

2、養成讀書的習慣。漢代劉向曾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所謂開卷有益。蘇聯有個諺語:書籍是瞭望世界的視窗。讀書首先就是為了擁有豐富知識。一本好書中,記載著有關生活、科學等多方面的知識。要獲得這些知識,首先就得讀書。

我們的時代,是資訊時代,一切都飛速地發展著。倘若一個人在這資訊時代中不讀書,不學習,腦子中只保留那僅有的一點小聰明,我想,即使這個人天資聰明,很快地他也會被人們所拋棄,被社會所淘汰,被時代所遺棄。

英國培根曾說:“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以小心翼翼把珍貴的貨物送給一代又一代。”古代名人們的優良傳統思想,如敬老愛幼、珍惜時間、不恥下問等,都被後人記載在書中,自然,讀了它,領悟其中的道理,能套用,就將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都出過不少名人,而這些名人的故事,他們的勤奮、刻苦,也都編成了書。一讀,多少也對自己有所影響。

舉個例子吧:猶太人是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一個民族,居住在歐洲、非洲及西亞和北非等地較多。1948年,一部分猶太人在地中海的東南岸巴勒斯坦部分地區建立了以色列國。猶太民族平均每人每年讀書64本。

由於猶太民族酷愛讀書,產生了一大批精英,有德國的哲學家馬克思,美國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奧地利的指揮家卡拉揚,西班牙的畫家畢卡索,德國詩人海涅,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核子彈之父美國的奧本海默,美國電影大導演史匹柏等等,就連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也是猶太人。在每一個猶太人家裡,當小孩子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小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猶太家庭的孩子幾乎都要回答這樣一個謎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的財產被搶光,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而擁有智慧最便捷的道路就是讀書,同學們!讀書吧,書是知識的源泉。

本學期,我校將大力倡導“進校園就讀書”活動,有以下幾點建議:

1、讀“四書一報”。各科教材、語文同步閱讀、每學期兩本名著、一份報紙;

2、要求每班建立一個圖書角,由班主任和語文老師聯合組織,方法很簡單:每位同學捐出一本書,你將擁有幾十本書。每班選兩名圖書管-理-員,負責班級圖書借閱和圖書角的管理、借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