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三開學典禮校長精彩演講稿

XX,生龍活虎

XX屆的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每一屆高三老師和同學都是開啟學校新的學年的人,今天高三年級的開學典禮也推開了深圳中學XX—XX新的學年。

我們輕鬆一下,先請諸君猜一個謎語,用“兔子”打一個成語,知道的請大聲說出來。

對,就是“生龍活虎”,按十二生肖算,兔在龍前面在虎後面。

“生龍活虎”就是我今天演講的主題,也是學校對XX屆的期待。

諸君或問,深中的師生以活力而著稱,還有必要提“生龍活虎”?

諸君或又問,高三年級,不是應該提倡“苦教苦學”嗎,你怎么提出“生龍活虎”呢?

諸君可能會推論,是不是僅僅為了押韻順口呢?

“生龍活虎”,形容生氣勃勃,充滿活力;先人云“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因此“生龍活虎”是一個人和一個團隊精、氣、神的體現,是生命整體的狀態。

日本人在清朝後期發現中國人普遍麻木不仁,有本侮辱中國人的書叫《支那論》,說中國人“似蚯蚓這種低級動物,把一段身子給切斷了,其他部分沒有感覺,仍能繼續活著”。

甲午戰爭前,日本向中國派出了大批間諜,有一個間諜來到南方一處遊藝場所,傾聽緩慢、悠長、哀傷的二胡演奏,良久,他說:“完了,這個大國完了。”他從音樂聲中看到了晚清中國人的精神狀態。

這就是日本人眼中晚清的精氣神。

那么,人生唯一的高三,怎樣才能“生龍活虎”?

一、目標與任務能夠寫在紙上的人,可能生龍活虎。

只有在瓶中先放下大石塊,然後才能依次放下小石塊、碎石、砂子和水;大海中的船,如果目標不明,那么任何風都不是順風;心理學研究說明,人無聊的時候最累,目標不明確、或明確但不去行動的人最焦慮。

目標和每一個階段的任務明確的人,是做“牽牛鼻子”的事情;反之,是做“推牛屁股”的事情。你準備做什麼事情呢?

人的能力是怎樣培養起來的?一個新的任務,培養一種新的能力;任務越清楚,進步越明顯。

沒有過程的到位,就沒有結果的到位;培養自己每一天任務都合理,行動都都到位的習慣——就是培養自己成功的習慣;而且還要學會獎勵自己——慶祝成功,就是欣賞自己。

高三必須做到:事事清楚,件件落實,天天堅持。

請欣賞一張試卷:

這是XX屆xx校友高三考試時的英語試卷,她高三入學考英語107分,年級373名;聯考144分,年級第2名。

讓我們分享她的體會:

《規範是一種高度》(XX屆校友 武漢大學  陳偲)

……在去年8月末的時候,我的英語老師敲了我的後腦勺一下,對我說:你的字怎么那么醜,要練字。我下定決心改掉寫了十多年的字型。我沒有練字帖,因為我覺得練字帖時很認真,但一考試時間不夠肯定會恢復原樣,我選擇了每天記(抄)筆記寫作業時都寫得工工整整。第一個星期無疑是痛苦的,緩慢的寫字速度使我不得不擠出時間去補課上沒抄完的筆記,每天都會把手上的繭子寫破,晚上再結繭,第二天再寫破,但第二個星期,我工整地寫英語就已經快了很多,第三個星期我就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字,當這成為新的習慣了之後,就再不會是我的負擔。去年剛進高三的時候老師給了我們一句話,讓習慣符合規範,讓規範成為習慣。真正重要的是,讓規範變成你們的習慣。……

二、科學學習的人,可能生龍活虎。

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曾分別接待過中國和日本兩個代表團,後來有人問他對中日的看法,他指出,中國和日本的競爭,日本必勝,中國必敗。他說:“日本到歐洲來的人,討論各種學術,講究政治原理,謀回國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國人到歐洲來,只問某廠的船炮造得如何,價值如何,買回去就算了。”

XX屆校友xx曾說:“學習就像是穿越森林。多做題,少總結,就像是在森林裡面,試圖將條條小路預先走一遍,但總有沒走到的地方。而如果你掌握了知識的脈絡,就像是站在森林的上空俯視,每一條小路都看得清清楚楚,當然能夠更有把握。而且這樣學,不用打疲勞戰,學得更輕鬆。”

高三複習需要特別注意兩種思維方式:

“閱讀地圖式”的學習方法。比如你要找達沃斯小鎮,怎么找?從地圖一邊出發挨個找過去嗎?

“學科樹狀結構圖”,學科知識如同樹葉,思維是連線知識的枝條,思想是主幹,本質是樹根。學習具體知識的時候,要有“學科樹”的意識。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和思維,拿到拔尖的分數的人,一定是深諳學科思想和思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