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開學典禮暨軍訓總結大會講話稿

“五倫”就是父子有親、夫妻有別、長幼有序、君臣有義、朋友有信,人無倫外之人,學無倫外之學,天經地義,亘古不變;“五常”就是“仁、義、禮、智、信”;“四維”就是“禮、義、廉、恥”,正如管子所言:“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八德”就是:“孝、悌、忠、信、仁、愛、和、平”;“十義”就是:“父慈子孝,夫仁婦義,君仁臣忠,兄友弟恭,朋友有信”。把這些概括起來,能夠做到身體力行,就是有德。孔子在《論語》中開宗明義:“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此乃至理名言佳句。試想以萬世師表之聖德,孔子又怎會誑語欺人?萬望同學們深解其義。說白了,學習聖賢智慧,不能得到實際收穫,又怎能令人快樂?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要學會認知,正確認知,豐富認知。具有堅定的信仰、崇高的理想、善良仁慈、飽滿熱情、生機活力、謙虛禮讓、包容豁達、敦厚質樸、敬畏感恩、專注堅毅、富於愛心、樂於助人、無私奉獻、孝親尊師等美德的人,充滿了巨大的磁場和正能量,合乎天道人心,則能得道多助,常遇貴人相助,常令眾人歡心,定得團隊放心。這才是成功、幸福人生的法寶。這是大智慧,不是工於心計、斤斤計較的小聰明。

請問誰喜歡殘忍、歹毒的人?誰喜歡自私、貪婪的人,誰喜歡傲慢、無禮的人?誰喜歡心胸狹窄的人?誰又能喜歡狂妄自大、自以為是的人?等等。這樣進行正反對比,你是怎樣的人,你願意成為怎樣的人,一目了然。

諸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惡報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多行不義必自斃,高官厚祿不一定是福,xx、xx,19個月中年夭亡的億萬富翁,已經例證。禍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舉頭三尺有神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教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國以人為本,人以德為本,德以孝為本。溫良恭儉讓,恭寬信敏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上善若水,治大國若烹小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知行合一,堯何人歟?舜何人歟?有為者亦若是,毋自暴毋自棄,聖與賢可馴致,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仁者無敵,厚德載物,吃虧是福,德不配位,必遭禍殃,倫常乖舛 立見消亡,刻薄成家,理無久享,等等。這些聖賢經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但經典卷帙浩繁,難以全窺,怎么辦?

從《弟子規》入手,1080字、360句、113件事,它雖簡短,卻是儒家之根,只要你熟讀且篤行之,必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好學近於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我衷心希望同學們在三年1000多天裡學而時習之,成為一個思想有深度、言行有氣度、形象有風度、生活有溫、性格有韌度、生命有強度、道德有厚度的全新的自己。

第二,一定要有良好的養成

古人講“少小若天成,習慣成自然”。良好的養成,就是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言語造作,一舉一動,合乎天地大道,合乎人之本性,合乎法制守則,合乎人文習俗。總之,就是讓你成為一個說話令人高興、做事讓人感動的人,一個讓人喜歡、使人舒心的人,一個你所到之處,令人生歡喜的人。

養成包括居家、起居、飲食、在校、處世、聚會、出門、拜訪、旅遊、會客、稱呼、行走、慶弔等各個方面。例如,早起、早睡,食適可、勿過擇,衣貴潔、不貴華;比如,受人幫助,必道謝謝;比如,無故受人影響,大度地說聲“沒關係”;比如,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站不跛足,勿箕踞,勿搖髀;比如,斗鬧場,須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人借物,有勿慳;比如,不說是非,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比如上課不大聲喧譁,不交頭接耳,不玩手機,開始上課,要起立向老師問好,下課道聲老師走好,再見!比如,疊被子,整衣冠,沐浴以時,身不垢辱;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不亂塗亂畫,不隨地便溺;食不響聲,亂翻菜餚;不浪費食物,不損壞公物;等候排隊,不違秩序;不炫己長,不彰人短;見富貴不生諂容,見貧困勿作驕泰;紅燈停,綠燈行,幫扶老幼,濟人危急;不殘殺生靈,不邪行邪見,不談妄語,不挑撥是非,等等。不學禮,無以立,禮儀得體,一舉一動是氣質,是情操,是一切高雅人士的必修之課;傲慢無禮,必吃大虧。那么,林林總總這么多養成細則,就在《弟子規》里,就在《常禮舉要》里,就在學生守則里。我真誠地希望同學們,誠於中而形於外,用行為去改變習慣,用習慣去改變性格,用性格去改變命運。三年後的你,定會舉止優雅,言行得體,氣度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