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開學第一節課班主任講話稿

要提高數學學習效率,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做學習的主人,應把握幾個步驟:

第一步:抓好課前預習。

在預習過程中,邊看,邊想,邊寫,在書上及導學案上適當勾畫和寫點批註。特別是,要運用數學學習閱讀法,即不能像語文閱讀一樣,從頭看到尾。對於有些例題,則是仔細審題,然後合起書來,試著在練習本上做一做。之後再翻開書對一對,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所做,及時檢查預習的效果,強化記憶。同時,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找出重點和不理解的問題,嘗試做筆記,把預習筆記作為課堂筆記的基礎。

我國古代軍事家孫子有一句名言佳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指對自己和自己的對手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後,才可能有充分的準備,也才可能克敵制勝。預習就是“知己知彼”的準備工作,就好像賽跑的槍聲。雖然賽跑的規則中不允許搶跑,但是在學習中卻沒有這一規定,不但允許搶跑,而且鼓勵搶跑。作好數學預習,就是要搶在時間的前面,使數學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

第二步:掌握聽講的正確方法。

處理好聽講與做筆記的關係,重視課堂思考及回答問題,不斷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首先作好課前準備、知識上的準備、物質上的準備、身體上的準備等;其次要專心聽講,儘快進入學習狀態,參與課堂內的全部學習活動,始終集中注意力;第三要學會科學的思考問題,注重理解,不要只背結論,要及時弄清教材思路和教師講解的條理性,要大膽設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善於多角度驗證答案;第四,要及時做好各種標記、批語,有選擇的記好筆記。第五,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課堂練習本要隨時準備,並要保存完好,以便複習使用。每節課都要針對所學內容,認真練習,並鞏固所學知識。

聽課時應做到以下四點:1、帶著問題聽課;2、把握住老師講課的思路;3、養成邊聽講、邊思考、邊記憶的習慣,力爭當堂消化、鞏固知識;4、踴躍回答老師提問。這樣就基本上掌握了聽課的要求。

第三步:課後複習應及時。

針對數學學科的特點,採取多種方式進行複習,真正達到排疑解難、鞏固提高的目的。

課後要複習教科書,抓住複習的基本內容;嘗試回憶,獨立的把教師上課內容回想一遍,養成勤思考的好習慣;同時整理筆記,進行知識的加工和補充;另外,針對每天所學內容,多練題,勤鞏固。課後還要看參考書,使知識的掌握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

在複習過程中既調動了大腦的活動,又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也在理解問題的基礎上得到鞏固記憶。從某種意義上講,知識掌握的如何,由複習效果決定。

第四步:正確對待作業。

獨立思考、認真完成、理解提高是學生對待作業的正確態度。

首先要做好作業的準備工作,把預習、上課、課後複習銜接起來;其次要審好作業題、善於分析和理解題目;第三要理清解題的思路,準確表達,獨立完成作業;第四要學會檢查,掌握對數學作業進行自我訂正的方法。

托爾斯泰說過:“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思維得來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無論學那一節功課,課堂上老師講的,筆記本上記的,課外閱讀的……等等,都是書本上的知識,要把他們轉化成自己的知識,使自己能夠自如的運用,就必須通過作業實踐來轉化。

在做作業時,審題是非常重要的。怎樣審題呢?1、要看得(理解)準確。失之毫釐,差之千里;2、要善於解刨,深刻領會其中含義;3、要把握聯繫,運用相關知識解之。

第五:課外涉獵要廣博。

要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規律,包括打好基礎,循序漸進,溫故知新;搞好課外學習,包括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參加課外實踐活動;要掌握正確的課外學習方法,如泛讀法、精讀法、深思法;要掌握讀書要求,如博專結合、讀思結合、學用結合、逐漸積累、持之以恆等等。這也就是常說的:“課內打基礎,課外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