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學期開學工作會議校長講話稿

五是要豐富學生教育內涵。學生工作處、團委、研究生工作部要花大力氣不斷豐富學生教育內涵,樹立育人為本的基本理念,關愛學生,把學生成長成人成才一脈相承地貫穿起來。要做好迎新和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測評體系建設,將“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引向深入。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平台和項目建設為著力點,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和素質拓展。

六是要最佳化學生管理和服務體系。繼續推進學生公寓電子門禁系統數據共享,探索學生公寓文化建設新模式。做好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工作。加大學生資助政策宣講及誠信教育力度,拓寬社會資助渠道,完善個性化資助工作,探索推行學生民主監督公證制度。加強學生組織和學生社團建設。推進輔導員專業化隊伍建設,加強輔導員學習交流平台建設,完善輔導員考核、激勵和職稱評定製度。

(二)加強學科平台建設

一是要加強學科和學位點建設。整合現有資源組建發展規劃和學科建設處,加強學校改革發展和學科建設戰略研究。做好“211工程”四期建設調研工作。要開展學科大調研、大討論,明確學校學科前沿,進一步凝練優勢特色學科和新型交叉學科,確保重點、兼顧一般、立足現在、瞄準一流。要重點加大文科學科、新型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建設,調整和完善“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建設項目。在未來學科建設中要調整原有的建設方案和思路,逐步把學校基礎學科建設好,重點加強文科學科、新興特色、交叉學科建設和學位點建設。

二是要推進協同創新與基地建設。協同創新是學科建設系統工程的重要內容,根本目標是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人才隊伍建設,推動科研合作模式、評價機制以及交叉學科複合型人才培養的突破。學校要圍繞學科建設創建若干個校級協同創新中心,通過協同創新轉變觀念,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激發創新活力。要加強“mocvd裝備與工藝”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做好“xx省鄱陽湖綠色崛起與水安全協同創新中心”的申報立項工作。完成首批校級協同創新中心的評審立項工作。籌建文化傳承創新協同創新中心。做好教育部新增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培育申報和“中國中部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基地評估準備工作。加強省級人文(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校級研究平台建設與管理。

三是要啟動基礎學科振興計畫,加強文史哲和相關基礎學科,包括基礎醫學的建設。要加強文史哲及相關人文社科基礎學科建設,加強數理化生命科學及相關基礎學科建設,加強基礎醫學及相關學科建設。在人文、社科、理工醫的交叉結合點上孵化套用基礎類前沿學科。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堅持“引進、培養、穩定、提升”的原則,這是相輔相承、辯證統一的。一切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所以要引進、吸引拔尖的領軍人物。要培養中青年學術骨幹。加大力度穩定和提升現有人才隊伍。職稱評審具有導向作用,在設計評審“槓桿”時要考慮讓大家跳起來能夠得著,通過評審來明確導向,激發激情和創造力。要完善職員制管理評價晉升機制,加快管理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積極探索建立各類人員有序流轉的渠道和機制,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協調發展。加強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升管理效益。

(四)提升科研創新能力

一是要加強科研管理。把現有科研力量組織起來、整合起來,面向國家需求,面向地方需求,在國家和省市層面上謀劃各類科研項目。項目就是要把教授們的想法變成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意志。要圍繞核心指標以及高水平論文、獎勵、重大發明等重大指標大力進行突破。

二是要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和成果轉化。辦學需要為地方經濟社會服務,要用學校的智力資源、思想資源、技術資源貢獻社會,成為思想庫、技術庫、人才庫。要推進led高端裝備製造基地—mocvd製造基地建設。與省內大中型企業建立新的實質性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進協同創新,實現共贏局面。

(五)深化國際合作交流

一是要圍繞高層次,實質性地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而不是“走親戚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二是要利用國際計畫,如歐盟第七框架計畫、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和xx省科研計畫,建立國際科研平台。

三是要強調“三服務”。一要服務於學者和學生,二要服務於學科與學院,三要服務於管理。做好“三服務”就做到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學校對外交流合作的主流應在歐美,歐美在高等教育、科學技術方面都處於前沿地位。

(六)推進民生工程建設

要切實改善民生。繼續推進第一期公租房建設和教職工商住樓工作。樹立後勤服務育人理念,全面提高后勤服務質量,切實做到餐飲服務個性化,維修服務全面化,物業服務便利化,運輸服務快捷安全化。進一步抓緊學生寢室空調安裝工作。推進“附屬中學紅谷灘分校”創辦工作。加強學生食堂飲食安全管理,穩定食堂飯菜價格,確保學生利益。繼續推進學生公寓空調安裝工作。